语块对MTI学生英汉交传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1-10-09 03:52李国兵
外语与翻译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块译员英汉

李国兵

张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提 要】通过分析MTI(口译方向)20名学生的一次英汉交传练习的音频转录文本,结合国内学者近年提出的英汉口译评估方法给出成绩,再运用SPSS软件分析语块数量与口译质量的关系,发现:语块使用数量与正确率对英汉交传质量有显著影响;语块使用越多的学生其成绩也相应越高;其次,结构短语语块对于学生英汉交传的影响最大,这与本次实证研究前的预设存在一定差别,因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文本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给出相应的解释,以期给口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引言

国外学者对语块的论述和研究发现,母语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约为70%的自然话语都是具有相对固定结构的预制语块构成(Altenberg&Granger 2001);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开始重视预制语块的研究。从预制语块的理论论述到实证研究,集中在语块教学和基于语料库的语块研究上,且大多数实证研究为验证预制语块对于汉英口译的效果影响。本文以中国慕课网的一段关于跨国公司的英文视频为口译材料,对20位MTI(翻译硕士)口译方向的学生进行英汉交传的语块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借鉴蔡小红(2005)、鲍刚(2005)以及各个高校和口译竞赛的口译质量评估标准,力求科学严谨地对20名口译专业学生的口译质量做出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本次研究试图探讨预制语块与口译质量的关系以及哪种语块对于学生口译活动质量的影响最大,以期给口译方向的学生自我提升提供新思路。

2.研究综述和研究假设

Becker(1975)对语块的相关论述较早,在语块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他指出语言的记忆和运用过程都是以语块为最小单位的,而不是单个的词。本世纪之初,Wray(2002)提出:“语块可以不经过语法分析,直接从已有的记忆中检索使用,由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及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Nattinger&De Carrico(1992)认为语块是“一种介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之间的多词语言现象,兼具形式和功能”并从形式结构角度给出了语块的分类。Lewis(1993)同样就语块提出相关论述,认为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将语块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分类。Sinclair(1991)基于语料库,对语块进行分析研究;黄燕和王海啸(2011)总结归纳2000-2009国内关于预制语块的论文,发现在27项研究中有24项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这一方法;李洋(2017)基于语料库对学生语块使用与汉英口译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口译水平不同学生使用语块的频率分布差异显著、语义丰富度呈现U型发展。袁卓喜(2009)探究了语块对翻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和目标语产生的作用,研究意义主要集中于翻译教学;二语习得研究发现语块对提高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起关键性作用(Ushigusa 2008;Wood 2010;Jiang&Nekrasova 2007;Arnon&Snider 2010;许莹莹2015)结合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发现语块的加工处理速度相比于非语块更快,充分体现了语块对于口语产出的优势性;王文宇,黄艳(2013)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指出在汉英口译中,不同成绩的学生对于正确语块使用和错误语块使用的情况不同,正确语块数量与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文献集中于语块教学及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鲜少有研究针对英汉交传过程及分类语块使用对口译质量的影响。结合以上文献的发现成果,笔者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学生译员英汉交传口译质量与语块使用数量呈显著相关。

Lörscher(1991)发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选用翻译单位较小的词,而职业译员则偏向选用大于词的短语、句子以及段落;郑冰寒和谭慧敏(2007)在研究英汉口译过程中翻译单位的使用情况时,同样发现大多数译员采用词、词组、小句和句子这4种语言单位。翻译初学者不仅实际操作的翻译单位较小,而且关注的语言单位长度也较为有限,这制约了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宏观操控。邵娴(2018;2019)基于语料,探寻专业译员使用语块的基本型式和特征,以及与学生口译及英语口语的语块使用差别,发现相对学生,专业译员会使用更加完整、种类更多的语块。就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不同分类语块的使用对英汉交传口译质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假设3:在各分类语块中,句子构建语块的使用对学生译员的英汉交传口译质量影响最大。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次实证研究根据笔者基于文献提出的三点假设进行验证,以期给口译学生和译者进行能力提升提供新思路。研究中预制语块的界定参考Lewis(1993)和Nattinger&De Carrico(1992)的论述;口译质量评估和成绩界定则参考蔡小红(2005)、曾洁仪(204)、鲍刚(2005)、杨承淑(2000)及胡清平(1990)等学者的论述,力求整个实证研究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

3.2 研究材料

实验材料选取自中国大学慕课上题为“财经英语看世界”的一段英文材料,文中数字较多,总计12个;视频时长为6′27″,共计887个单词,每分钟达到136.5个词汇。实验过程中考虑到交传时长和意群划分,分为3段进行英汉交替传译并录音。利用音频转录软件“讯飞听见”进行文本转录,人工进行校正,并根据蔡小红(2003、2005)对信息切分、信息质量与信息数量的相关介绍,对文本进行语义片段的切分,一共划分成98个片段,作为本次口译活动评分的计算错译、漏译等的单位。

3.3 研究对象

本次实证研究对象为MTI口译专业20名学生,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已经学习交替传译课程并取得学分,对交传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胜任各种题材的交传实践活动。

3.4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口译质量评价表进行评分,得出初步数据结论后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3.4.1 口译质量评价表

本研究中的口译质量评价表主要来源于1)《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归纳的不同学者的评价方法和国内各大竞赛或高校采用的评价质量标准(蔡小红、曾洁仪2004);2)《口译理论概述》(鲍刚2005)一书中提出的“口译竞赛评估表”;3)杨承淑(2000)在《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出的口译质化和量化指标。为了更好地对本次口译活动进行评估,由四人评估小组对20名MTI口译学生的录音文本进行审听,每名学生译员的录音至少有三人审听并严格按照本研究提出的口译质量评价表进行评分,如果三人的评分相差较大,则由第四人重新裁定。

3.4.2 半结构式访谈

本文探讨的三个问题得到初步结论后,利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一步印证以上结论。在对20名MTI口译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开始前,确保这些研究对象清楚了解语块和各类语块的界定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本次访谈旨在验证定量分析的结果和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以下四点:1)对口译活动难易程度的主观认识是否与语块熟悉度和积累量是否有关;2)学生对预制语块的重视程度;3)学生对于句子构建语块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是否有差异;4)本次实证研究的质量评析结果是否能充分反应学生此次口译的表现。

半结构式访谈共计6道题目,在受访者回答问题过程中,最大限度消除外界物理环境的干扰,笔者表示希望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反映真实情况(见王舒雅2020)。

4.研究分析与讨论

4.1 音频及文本分析

源语音频和参考译文分析:本次口译实验研究的视频材料时长为6′27″,由两位译员轮流讲述;转录文本共计887个英文单词,数字和经济类专业名词较多。其中经济类专业名词共计20个,例如 :fiscal year、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industrial product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及sourcing deals等。

学生的音频及转录文本分析:首先,对转录并人工校正的文本中存在的嗯、啊、呃以及其他填充词,重复(修复)、停顿等三项进行计数,这三项作为衡量表达流畅度的指标;其次,对照参考译文,对文本出现的错译、过度翻译和漏译进行标记,对照切分的语义片段进行计数,错译、过度翻译和漏译分别作为准确度和完整度的衡量指标;再者,本次口译实验是英汉交传,所以对译文语言表达质量的评估主要从逻辑性和专有名词等方面评分;最后,由于此次源语文本属经济类文体,要求数字翻译精准,而该文本存在12处数字,学生出现了数字错译、漏译、数字与数字表达意义不一致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标记,也是这次口译质量评估中的关键内容。

表1 评分标准

4.2 评分标准分析

文本分析完成后,对各项评分指标进行统计。参考蔡小红、鲍刚和杨承淑提出的口译量化评分标准,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给出每项评分指标权重和学生口译表现的分数。1)准确度(30分)、完整性(30分)和数字翻译(10分)则按照胡清平(1990)提出的口译质量量化评估的方法,即根据译文正确率和完成度进行评分。2)表达流畅度(20分)的评价则借鉴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Gottlob Frege(1982)提出的“预设”(presuppositon)、戈玲玲(2002)的论述和结合笔者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填充词(10分)设定25个填充词为临界值,超过这个数值则直接不合格;未超过临界值,则按以下标准给分:(0-5)10分、(6-10)9分、(11-15)8分、(16-20)7分及(21-25)6分;重复或停顿(10分)设定15次为临界值,超过20次则直接不及格;未超过临界值,则按以下标准给分:(0-5)9分、(6-10)8分、(11-15)7分、(16-20)6分。3)语言表达(10分)根据整体语言的得体性和语法的正确性给出10分-6分共5个等级的分值。4)对于学生口译时长与源语时长比(大致维持在1:1的比例)进行2分上下的调整。评分标准归纳整理成下表所示:

采用上述口译质量评估标准对每个学生的各项衡量指标给出相应的分数,再进行加总求和,虽然个别学生口译过程中基于自我监控不足或者笔记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填充词和重复次数较多,导致表达流畅度得分不高,但就总体情况来看基本稳定在70-90分区间内,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成绩分布散点图

4.3 语块分析

预制语块根据Lewis和Nattinger&De Carrico的语块分类标准并结合此次口译文本特点进行分类,分为:句子构建语块、结构短语语块、惯用语语块和多元词语块这四类。人工进行提取和分类后,借助语料库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对语块进行频次检索,出现频次较低的语块,如:sourcing deals删除。最后,对确定的语块进行标记,共计46个语块,包括:1)句子构建语块,例如the question for today is、the dilemma(which...)is that...;2)结构短语语块,例如amount to (a small fraction)、get(sth)done;3)惯用语语块,例如(...in)competition with、(...be)household names;4)多元词语块,例如such as、the firstwave of等。

各类语块数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对各类语块使用频数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其中预测值为:(各类语块数量/语块总数)×22.40。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语块使用频数分析

表3数据显示:渐进显著性P值为0.892>0.05,说明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语块的选取具有一定科学性。从表2可知,文本中多元词语块的个数最多;结构短语语块最少;句子构建语块和惯用语语块的数量大致相同。使用语块正确率最高的为句子构建语块,但结合各个学生译员的转录文本可知,使用正确的句子构建语块比较集中地出现在简短的句子中,例如…is one of the…、itwas especially interesting to…等。长难句中的句子构建语块则正确率较低,例如:

表3 各类语块正确使用频数卡方检验数据表

例句Some of their companies are household names,others less so,butall are very large companies.

此例句中的句子构建语块为Some…others less so,but…。但学生译员未能熟练掌握该语块,因此出现漏译或错译的情况,例如:

译文1大部分的这些人是都是来自于非常大型的公司

此译文只是将听到others和are very large companies两个碎片化的信息结合起来翻译,导致严重的漏译和错译。

译文2其中有的公司的名声可能比较小,但是他们也都是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

此译文虽然没有错译问题,但是直接将前半部分漏译,究其原因也是没能完全内化语块,在时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出现漏译。

除上例之外,错译、漏译的情况也出现在(challenges)arising from the fact that…;apart from…,we heard…等句子构建语块中。因此,对于学生译员来说除了依靠以往的语言基础外,还需要多熟悉、内化不同英汉材料中的句子构建语块,在英汉口译过程中快速反应,避免遗漏部分信息或错译整句话。

4.4 口译质量与各类语块使用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口译成绩与本文归纳的不同类型语块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如表4所示。

表4 语块使用数量与口译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口译成绩与总体语块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07,一般认为相关系数R在0.8-1.0之间是极强的;P<0.01相关性是显著的。

与句子构建语块的相关系数为0.480,相关水平为中等;P<0.05相关性显著。

与结构短语语块的相关系数为0.646,是四类语块中与学生口译得分相关性最强的一类语块。表明在本次口译活动中结构语块对学生的口译产出影响最大;P<0.01相关性水平是显著的。

与惯用语语块的相关系数为0.522,说明两者是中等相关;P<0.05相关性显著。

与多元词语块的相关系数为0.522,两者是中等相关的;P<0.05相关性显著。

惯用语块和多元词块与口译成绩的相关性均为0.522,对口译产出的影响大致相同。

从以上的各个语块与口译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语块总数量与英汉口译质量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这可以从众多学者的相关论述中得到印证(Cortes 2004;吴华佳、刘绍龙2011;于秀莲、曹春玲、娜敏2016)。因此,对于学生译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块,来帮助更好地完成英汉口译任务,假设1得到支持。

四类语块的使用情况与英汉口译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结果与假设2相一致。但是在四种不同类型的语块中,结构短语语块的使用与口译质量的相关性是最高的,这与假设3的句子构建语块对口译质量的影响最大是相悖的,需要做进一步文本分析及深度访谈来挖掘其原因。

深入分析文本可以发现,本次口译研究的材料每分钟达到了136.5个词汇,语速较快,译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听力和笔记,容易导致信息的遗漏。同时,具有许多经济类的专有名词和数字,因此学生的精力集中于句子中的实词,而没有将精力放在句子的构架和逻辑关系上。这与Gile(2009)提出的精力分配模型相契合。因此,MTI(口译方向)的学生在英汉交传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对句子构建语块的积累,这不仅会使口译输出更加具有逻辑性,同时,也会增强译者的预测性,降低工作记忆的强度,减少口译过程中的压力(郝家琪2020)。

4.5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分析

从访谈结果可知,65%的学生会经常或总是练习此类型的材料,但是仍然有45%的学生觉得此次口译材料语速较快、笔记难以同步和题材内容有一定难度,这与预制语块的积累量是有一定关联性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积累量最大的语块为惯用语及多元词语块。因此,缺少对句子构建语块的积累,以至于熟悉程度不够、影响交传口译的质量,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学生对于句子构建语块有一定的重视程度,70%的学生选择“有一定影响”或者“影响很大”,14名学生表示会经常特意地积累语块。同时,也认为预制语块对于英汉交传的流畅度、完整性和准确度影响较大,这也正是衡量口译质量权重较大的三个指标。但是被问及“平日积累的语块以哪种类型居多”时,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了惯用语。这表明学生对于句子构建语块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有一定差距。

参与访谈的20名学生,17名学生认为本次口译质量评分的结果比较合理,其他3名认为非常合理。大多数学生对于口译评估的各项衡量指标的合理性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综上所述,这一访谈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次口译质量评析的合理性。

5.结论

本次研究以口译专业学生为主体,对口译音频和转录文本进行语块分析,借鉴蔡小红和鲍刚等学者总结的口译质量评估标准,形成适合本研究的评分表,严谨科学地给出口译成绩,结合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语块使用频次和口译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1)在英汉交传过程中,语块的使用对于口译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语块使用频次和口译成绩之间成极强的正相关;2)学生英汉交传质量与各分类语块使用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相关性最强的分类语块为结构短语语块;3)学生对于句子构建语块的掌握数量不足、内化程度不够是导致在语速较快的英汉交传中结构短语语块与口译质量的相关性高于句子构建语块的原因。最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结论多方验证和进一步分析,保证实证结果确实可信。

学生在后续学习当中,应该更多地积累和运用语块,特别是句子构建语块和结构短语语块,不断提高口译质量。在文章最后还必须指出,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口译专业学生且数量有限,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考虑了不同分类语块这个控制变量,但是缺少中介变量或者调节变量的考虑。建议今后有学者扩大预制语块分类研究范围,对于影响实验的变量因子进行深入分析,保证口译的生态效应,进一步考察分类语块与口译质量的关系。

猜你喜欢
语块译员英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科技汉语语块的类型和特征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块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