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结构的特征核查分析❋

2021-10-09 03:52何丽萍
外语与翻译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心语张三焦点

何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

【提 要】“是”字焦点结构中,焦点标记“是”既可直接前置也可远离焦点成分,“是”与焦点成分特征匹配并且在结构上满足最小连接条件,其强不可解释性焦点特征进行远距离特征核查,但“远距离”限制在“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其中“是”本身不包括在内。远距离特征核查在理论和经验上充分,同时也能合理解释“是”字结构中“是”左边的成分不能成为句子焦点这一语言现象。

1.引言

在文献中,“是”一致被认为有标记焦点的功能,是汉语常用的焦点标记(Teng 1979;Huang 1982;Cheng 1983;徐杰2001;方梅1995)。“是”做焦点标记常见于两种结构:光杆“是……”焦点结构和“是……的”1焦点结构,如“是老王喜欢句法学”和“是汤先生十五年前在美国学语言学的”。在这两个句子中,“是”后的“老王”和“汤先生”都可以成为被强调的对象,语音上重读,是句子的焦点成分,但这两种结构的句法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是……的”焦点结构一直倍受关注(Teng 1979;Cheng 1983;Tang 1983;Paul&Whiteman 2008;Cheng 2008;etc.),而光杆“是……”焦点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光杆“是……”焦点结构,为方便起见,简称为“是”字结构。

现有对“是”字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字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而专门探讨此结构中焦点特征([+F])核查问题的文献则屈指可数。在“是”字结构中,焦点标记“是”在线性位置上直接前置或者前置于焦点成分,也就是说“是”与焦点成分既可以紧密相连也可以保持一定距离。然而,根据生成句法理论,[+F]特征是强不可解释性特征,在句法运算过程中,为使推导式最终会聚,[+F]特征必须在满足标志语-中心语一致或者中心语-附加语句法结构的前提下被核查。显然,“是”字结构中的[+F]特征核查对生成句法的特征核查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在生成句法学框架下对“是”字结构中[+F]特征的核查机制进行探讨,试图提供一个充分合理的解释。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对“是”与焦点成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第三节探讨“是”字结构的句法生成;第四节在生成句法学基础上对“是”字结构中[+F]特征的核查进行解释;最后部分为总结。

2.“是”与焦点成分的线性位置

普遍认为,“是”做焦点标记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徐杰(2001)认为汉语是焦点标记前置型语言,焦点标记“是”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请看以下例句:

(1)a.是我们[+F]2明天在录音棚用新设备给那片子录主题歌。

b.我们是明天[+F]在录音棚用新设备给那片子录主题歌。

c.我们明天是在录音棚[+F]用新设备给那片子录主题歌。

d.我们明天在录音棚是用新设备[+F]给那片子录主题歌。

e.我们明天在录音棚用新设备是给那片子[+F]录主题歌。

以上例句来源于方梅(1995:282),徐文借用以上例句证明“是”与焦点成分线性位置的直接前置关系。徐杰(2001:128)指出“在汉语中,如要强调某个句子成分的话,就可以把焦点标记词‘是’加在它前面”。在(1a)和(1b)中,焦点成分分别是主语和状语,“是”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但在(1c)、(1d)和(1e)中,“是”与焦点成分之间存在介词。也就是说,当介词词组的补足成分被焦点标记时,“是”并不能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只能直接前置于介词。以上事实说明,“是”既可以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也可以与焦点成分存在一定距离。下文我们将对此观点进一步进行验证。

方梅(1995)指出“是”字结构是汉语典型的对比焦点表现形式。Kiss(1998)认为许多语言中的对比焦点都具有排他性(exclusiveness),她用否定测试法来测定英语和匈牙利语中对比焦点的排他性,认为两个人对话时,当一方能否定另一方话里的焦点,说明该焦点是对比焦点,反之亦然。接下来我们将用否定测试法对以下两组“是”字结构的句子进行测试。

(2)问:你们是喜欢[+F]英语老师吗?

答:不,我们讨厌英语老师。

(3)问:是湖南[+F]的张三喜欢句法学吗?

答:不,湖北的张三喜欢句法学。

(4)问:张三是非常[+F]喜欢句法学吗?

答:不,张三只有一点点喜欢句法学。

(2)-(4)问句中被强调的成分分别是直接后置于“是”的“喜欢”、“湖南”和“非常”,这些成分能在答句中被否定,说明在相应的问句中这些成分都是对比焦点并具有排他性。换言之,“是”可以焦点标记紧随的谓语动词、主语修饰语和谓语修饰语。同样地,(5)-(8)中的答句都合格,也就是说相应问句中被强调的成分也都是具有排他性的对比焦点,都能被“是”焦点标记,成为句中焦点成分。但值得注意的是,(5)-(8)句中的焦点成分并未直接后置于焦点标记“是”,而是与其存在一定距离。以上测试说明,焦点标记“是”也可以焦点标记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成分。

(5)问:是湖南的张三[+F]喜欢句法学吗?

答:不,湖南的李四喜欢句法学。

(6)问:我们是喜欢英语老师[+F]。

答:不,我们也喜欢数学老师。

(7)问:张三是非常喜欢[+F]句法学吗?

答:不,张三非常讨厌句法学。

(8)问:张三是喜欢乔姆斯基的句法学[+F]吗?

答:不,张三喜欢乔姆斯基的政治言论。

综上所述,焦点标记“是”在线性位置上既可以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也可以与焦点成分保持一定距离。

3.“是”字结构的句法结构

在文献中,对“是”字结构句法结构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TP内分析法和CP内分析法。TP内分析法认为“是”虽然是焦点标记,但仍然具有动词的性质,在句法结构中应该占据TP内的位置,因此“是”字结构是一个TP,如Paul&Whiteman(2008)和Cheng(2008);CP内分析法认为“是”是焦点标记,在句法结构中应该占据焦点短语中心语的位置,因此,“是”字结构是一个CP,如何元建(2010)。本文赞同CP内分析法,其根据如下:理论上,根据Chomsky(1995),焦点特征和话题特征都是外围性特征,应该占据句子左缘位置,即CP;事实上,句子“玛丽(啊,)是喜欢约翰,而不是喜欢亨利。”说明焦点标记“是”前的主语具有话题特征,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主语成分,应占据话题短语的标志语位置而不是TP的标志语位置。但本文对“是”字结构句法结构的分析不同于何元建(2010)。

何元建(2010)认为,“是”字结构的基础结构是“焦点词‘是’+基础判断句”,焦点成分必须位于判断句主语的位置或者在主语结构之内。在句子生成过程中,“是”从判断动词的位置[V,VP]移位到焦点中心语的位置[Foc,FocP]。何文的分析建立在焦点标记“是”由判断动词“是”演变而来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何文的解释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陈旭传、韩景泉(2009)通过对do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细致分析发现,现代英语助动词do是由中古时期含致使义的主动词do通过语法化过程演变而来。在现有的句法分析中,助动词do的原始位置是[I,IP],而并非从[V,VP]移位至[I,IP]。

本文认为,在“是”字结构中,“是”作为焦点标记,没有任何语义内容,只是一个功能性成分,其占据焦点中心语[Foc,FocP]位置。根据Rizzi(1997)的CP分裂假设,句子的左缘部分CP可分裂为语气力度短语ForceP、话题短语TopP、焦点短语FocP和限定词短语FinP。FinP表示句子动词的限定性,普遍认为汉语没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ForceP表示句子的语气力度,汉语中的句末语气词“吧”“吗”“啊”等都含有语气特征;TopP和FocP可视实际情况出现。在“是”字结构中,“是”基础生成于[Foc,FocP]位置,当“是”焦点标记主语时,根据“主语在动词内假设”(Sportiche 1988),主语为核查中心语I的EPP(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特征,从[Spec,VP]位置移位到[Spec,IP]位置,如(9a)所示;当“是”焦点标记谓语和宾语时,主语从[Spec,VP]位置移位到[Spec,IP]位置之后再到[Spec,TopP]位置,成为句子的话题成分3,而谓语和宾语保留原位不动,分别如(9b)和(9c)所示:

(9)a.[FocP[Foc是][IP[Spec张三i][VP[specti]喜欢句法学]]]]。

b.[TopP[spec我i][FocP[Foc是][IP[specti][VP[Specti][v喜欢]英语老师]]]]。

c.[TopP[spec我i[FocP[Foc是][IP[specti][VP[Specti][v喜欢][NP句法学]]]]]。

4.[+F]特征核查

根据生成句法理论,在词库中已经具备的词汇项目的形态特征带入句法运算中,是运算推导的主要动力。焦点特征是强不可解释性特征,在句法运算过程中,必须在进入逻辑式之前得到核查,否则无法满足充分解释原则(the principle of full interpretation,FI),最终导致推导式崩溃。Chomsky(1995)认为功能语类的强特征只能通过与之相同的语类特征进行核查。根据其核查一致假设(Checking Uniformity Hypothesis,CUH),特征核查可以在标志语-中心语一致或者中心语-附加语句法结构条件下进行。然而,根据本文第二节的分析,在“是”字结构中,焦点标记“是”处于焦点成分的左边,或者直接前置于焦点成分或者与焦点成分存在一定距离。但不管是哪种位置都无法构成标志语-中心语一致结构关系4或中心语-附加语结构关系。鉴于此,本文认为“是”字结构中的[+F]特征进行远距离特征核查。下文我们将对远距离特征核查机制进行解释并对本文的假设从理论上和经验上进行验证。

理论上,远距离特征核查符合Chomsky(1995,2004)的精神。到了最简方案时期,特征核查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Chomsky(1995)认为特征核查是在匹配条件下的特征删除。当探测成分(probe)和目标(goal)的特征相互匹配之后,在结构上满足最小连接条件(Minimal Link Condition)(如10所示),即它们之间不存在另外一个特征匹配的成分,即使成分不经过移位,也可以形成核查关系进行特征删除。

(10)Minimal Link Condition(Chomsky1995:311)

K attractsαonly if there is noβ,βcloser to K than α,such that K attractsβ.

K吸引α当且仅当没有β,β比α更接近K,以致K吸引β。

笔者以(9)中的句子为例对“是”字结构中的特征核查机制进行阐释。在(9a)中,焦点成分是“张三”,探测成分“是”和目标“张三”都具有不可解释性[+F]特征,相互匹配的是强语类特征,而且两个成分紧密相连,因此,“是”和“张三”在满足特征匹配的情况下形成特征核查关系,[+F]特征被删除,FI得到满足,最终结构会聚。在(9b)中,焦点成分是“喜欢”,探测成分“是”和目标“喜欢”的不可解释性[+F]特征的核查和删除运算类似于(9a)。在(9c)中,焦点成分是“句法学”,探测成分“是”和目标“句法学”都具有不可解释性[+F]特征,特征相互匹配,虽然两者之间介入了“喜欢”,但因为其并不具有[+F]特征,因此无法吸引探测成分“是”,所以“是”和“句法学”的特征核查也能在特征匹配的情况下满足最小连接性条件,形成特征核查关系,最终使[+F]特征被删除。

经验上,伊拉克阿拉伯语wh问句[+wh]特征的核查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事实支持。Simpson(2000)通过对伊拉克阿拉伯语wh-问句的分析认为,当wh词保留原位不动时,wh问句中的强[+wh]特征无法通过标志语-中心语结构位置关系进行核查,而是在更大范围之内进行特征核查。请看以下例句:

(11)Mona shaafat meno?

Mona saw whom

“Mona看见了谁?”

(12)Mona raadat[tijbir Su’ad[tisa’ad meno]]?

Mona wanted to-force Su’ad to-help who

“Mona想强迫Su’ad去帮助谁?”

(13)*Mona tsawwarat[CPAli ishtara sheno]

Mona thought Aliboughtwhat

原意:“Mona认为Ali买了什么?”

(14)shenoitsawwaritMona[Ali ishtara ti]?

What thought Mona Alibought

“Mona认为Ali买了什么?”

(Simpson 2000:73-74)

(11)显示,在伊拉克阿拉伯语的wh问句中,主句的wh词不需要经过移位,但(12)、(13)和(14)的对比说明从句中的wh词是否保留原位受从句的限定性特征影响,非限定性从句中的wh词可以保留原位,而限定性从句中的wh词必须移位至句首。因此,Simpson(2000)认为,伊拉克阿拉伯语wh问句中的[+wh]特征核查并非总能遵循CUH结构条件,而是进行远距离特征核查。

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是远距离特征核查中的“远距离”所指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在(9)的句子结构中,焦点成分都处于焦点标记“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再看(15):

(15)a.张三是非常喜欢句法学。

(15a)的句子结构如(15b)所示。根据上文的分析,(15a)的焦点成分既可以是在线性位置中直接后置于“是”的“非常”,也可以是远离“是”的“喜欢”和“句法学”。但(15b)显示,“非常”“喜欢”和“句法学”都处于“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同样地,在句子“是张三非常喜欢句法学”中,焦点成分如果是主语“张三”,“张三”在句子结构中位于[sepc,IP]位置,而该位置也是在“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也就是说,在“是”字结构中,不论焦点成分是主语、谓语动词还是宾语,焦点成分都在焦点标记“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然而,根据成分统制的概念,一个节点成分统制的所有节点构成其统制域。图(15)中,“是”可以成分统制其最大投射FocP向下行到达的所有节点,其中包括处于[spec,FocP]位置的成分以及该节点本身。但“是”字结构中的焦点成分和焦点标记“是”并不构成标志语-中心语结构位置特征核查关系,因而[spec,FocP]位置实则为空。因此,在“是”字结构中,远距离特征核查运算中“远距离”的范围在焦点标记“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但“是”本身不包括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是”字结构中,“是”左边的成分不能成为焦点成分,如(16)所示:

(16)a.张三是喜欢[+F]句法学。

b.*张三[+F]是喜欢句法学。

c.*张三句法学[+F]是喜欢。

(16b)和(16c)不合格,因为“是”左边的成分获得了焦点解读。(17)进一步证明了(16)的判断。

(17)a.问:张三是喜欢[+F]句法学吗?

答:不,张三是讨厌句法学。

b.问:张三[+F]是喜欢句法学吗?

答:*不,李四是喜欢句法学。

c.问:张三句法学[+F]是喜欢吗?

答:*不,张三音系学是喜欢。

笔者认为(16b)和(16c)中的“张三”和“句法学”虽然都位于“是”的左边,但在句法结构中占据的并不是[spec,FocP]位置,而是[spec,TopP]位置,而[spec,TopP]位置并不在“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所以无法获得焦点解读。因此,本文的分析能合理解释为什么焦点标记“是”左边的成分不能成为句中的焦点成分。

5.结语

普遍语法一直致力于解释人类语言的共性,韩景泉(2016:42)认为“在普遍语法理论视角下,特定的句法结构只不过是一些附带现象(epiphenomena),完全是普遍语法原则运作之后的结果与反映”。“是”字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焦点结构,从表面上看,该结构中的语法特征和表现对生成句法理论中的特征核查理论构成了挑战,实质上,焦点成分的不可解释性[+F]特征仍然可以在生成句法理论框架下得到充分解释,焦点标记“是”前置于焦点成分的语言现象也是普遍语法原则运作的结果和反映。笔者认为,在“是”字结构中,焦点标记“是”和焦点成分的强不可解释性[+F]特征进行远距离特征核查,但“远距离”限制在“是”的成分统制域之内,其中“是”本身不包括在内。

注释:

1在文献中,普遍认为“是……的”分裂句式是焦点结构,但“是……的”是否为一个固定结构存在争议。杨石泉(1997)、Paul&Whiteman(2008)和Cheng(2008)认为由“是”和“的”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句式,因而并不存在“是……的”结构。本文用“是……的”统称由“是”和“的”构成的不同焦点句式。

2为方便理解,本文用文字右边上角的[+F]表示该成分是焦点成分。

3以下例句显示(9b)和(9c)中的主语“我”具有话题特征,是话题成分。(i)我啊,是喜欢句法学,而不是讨厌句法学。(ii)我啊,是喜欢句法学,而不是喜欢语音学。

4同时,此分析也符合与汉语话题前置于焦点的结构要求。理论上,标志语既可以在中心语的左边也可以在中心语的右边,而这与语序类型紧密相关。大多数学者认为汉语是SVO语序语言,Sun&Givon(1985)通过统计发现汉语SVO语序文本远远多于SOV语序文本。因此,在汉语句子的句法结构中,标志语应位于中心语左边。

猜你喜欢
中心语张三焦点
焦点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下车就跑
读张三书法之感想
汉泰状语与中心语结构浅析
焦点
寻找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