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1-10-09 11:53荆松宾刘珍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桡动脉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荆松宾,巴 宁,刘珍英

(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也日益增加[1]。桡动脉是PCI的首选血管入路,管径小,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但据相关文献报道,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处易发生前臂血肿、穿刺点出血、桡动脉痉挛等并发症,不仅会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估-处理-反馈这一管理程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的管理办法,是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现已在临床获得广泛认可[3-4]。为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我们对75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在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PCI治疗及桡动脉穿刺指征[5]者;②年龄30~75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者;③首次接受PCI治疗者;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者;④中途退出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男48例、女27例,年龄32~70(56.03±15.69)岁;基础疾病:糖尿病23例,高血压25例;临床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7例,急性心肌梗死23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21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高中或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15例。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42~75(55.51±15.26)岁;基础疾病:糖尿病26例,高血压24例;临床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9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16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或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药物治疗、穿刺部位的护理、心理干预及生活指导等[6]。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年资2年以上、工作经验丰富的3名主管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和病例,对以往发生的影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和分类。②分析、总结导致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处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如护患沟通不到位、桡动脉反复穿刺、止血器使用错误等)。③构建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a.加强医护人员的专科操作培训,科室内定期开展讲座,通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知识、护理风险案例、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和防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能力和业务水平。b.根据上述导致穿刺处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针对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在患者术肢制动期间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桡动脉穿刺处的止血、减压护理,宣讲术后护理配合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若穿刺处有胀、热、痛等异常感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针对桡动脉反复穿刺和止血器使用错误: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操作培训,定期考核,使护理人员正确掌握止血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规范预防和处理并发症。c.严密监护,保持病房安静,湿度、温度适宜,减少夜间特殊治疗。④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指导,每2 h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⑤指导患者术后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⑥每周进行护理风险事件总结讨论会,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现风险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两组均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①穿刺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前臂血肿、穿刺处渗血、桡动脉痉挛、前臂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②护理质量: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由上一级对下一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信度0.826,效度0.797)。量表包括服务态度、责任心、穿刺处护理、应急能力、健康教育5个维度,共20个子条目。各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③疼痛: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标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日常工作生活;7~10分为重度疼痛,无法耐受。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④睡眠质量: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总分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⑤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估两组生活质量。SF-36包含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活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36个子条目,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VAS、PSQ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PSQ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穿刺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PCI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可有效解除冠状动脉的狭窄病变,稳定斑块。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得到广泛认同,成为国内主流[10]。而临床研究表明,多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管脆性高,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穿刺点不易愈合而发生局部渗血、感染、前臂血肿等并发症,影响疾病恢复。因此,加强术后对桡动脉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对提升手术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处并发症的发生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何改善或避免穿刺处并发症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风险管理主要通过明确各类护理风险因素,对影响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的风险信息进行整合,采取对应的风险管理方案规避风险,从而实现安全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服务态度、责任心、穿刺处护理、应急能力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风险管理较常规护理可降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常规护理仅对现有的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思想松懈,护理工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不连续等现象;而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现有、可能的风险事件进行整合,对造成PCI术后穿刺处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制订预见性干预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法律法规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对各类风险事件的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使其做到全面掌握患者病情,降低桡动脉穿刺穿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介入治疗后穿刺处的并发症主要有前臂疼痛或不适、桡动脉痉挛、血肿、局部出血等,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影响康复进展,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研究发现,老年PCI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睡眠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VAS、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风险管理不仅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还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状态,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降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可作为PCI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管理方案。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病例个体差异较大,建议今后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

猜你喜欢
桡动脉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对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 例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