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创兴 张美芬 谢佩玲 莫均荣 陈捷健 周泽和 蔡映杰 张镜开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广州 510250;2.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急诊专科护士(Emergency nurse specialist,ENS)是专科护士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识别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是指拥有超过大专水平,通过相关培训后获得相应资质,在急诊护理领域拥有良好知识、经验与素养,可以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支持的专业护士[1]。201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达到76亿[2],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提高的急危重症患者的需求,对急诊专科护士的要求也需要不断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职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探索[3]。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身扮演角色的实际认识和对其他角色关系的合理认知;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4]。国外学者发现,护士对其自身的角色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护理质量[5]。而国内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对专科护士工作角色方面的研究基础[6]。因此,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对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较局限[7,8-11]。有研究表明[12],职业态度是影响护士角色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3个维度。倘若护士采取消极的职业态度则容易导致其工作负面情绪增加,从而使角色冲突水平提高,角色认知水平降低,而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通过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的方法,2019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23所医院的221名急诊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现状,以及探讨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以明确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定位,并对将来提高其角色认知水平的干预提供依据。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2019年7-10月,抽取广东省23所医院的221名急诊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纳入221例急诊专科护士,以女性为主,占73.30%;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3.22±5.14)岁,主要在30岁以下和31~35岁,分别占总数的32.58%和39.37%。纳入标准:(1)大专及以上学历,经过全国各省护理学会、省护士协会、市护理学会培训后时间大于3个月。(2)正式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书。(3)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没有自主判定能力的急诊专科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2.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用工类别、从事的最主要专科实践活动方式、单位级别、是否参加科室质量管理等共17个项目。
1.2.2.2角色认知量表 本研究运用角色认知量表调查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现状。该量表是马剑虹等[13]在1999年通过实证研究而编制的。量表参考国外House等[14]与Tracy等[15]对角色认知的研究,其中包括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2个维度,共21个条目。角色模糊维度包含8个条目,为反向计分。角色冲突维度包含13个条目,评分越低表示角色冲突水平越低。各项条目都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开展计分,1~5分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此量表按条目均分计算,均分为所有条目的选择分值之和,再除以条目数,分值3分表示中立态度。角色模糊评分<3,提示角色模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则角色认知水平总体为“中等偏下”;角色冲突评分<3,提示角色冲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则角色认知水平总体为“中等偏上”。此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712,效度0.920,存在较为理想的信度与效度[13],近年来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医护人员的角色认知水平状况。
1.2.2调查方法 2019年7-10月,调查广州市8所接收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内的15所曾派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区级和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研究对象所填写内容完全保密;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并在取得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发放问卷。向研究对象解释问卷填写的要求,请其理解后独立填写问卷,如有疑问,调查者可以解释但不得带有暗示性语言。向研究对象讲解调查的内容,使研究对象对问卷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让研究对象进行填写,要求独立完成。研究对象填写完毕后,收回并核查问卷,表示感谢。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25份,回收率为97.83%,其中有效问卷为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8.22%。
1.3统计学方法 将收回的有效问卷按顺序编号,研究者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录入所有数据并利用此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与百分数描述急诊专科护士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角色认知状况;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2.1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及各维度得分 见表1。
表1 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
2.2急诊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及角色认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2。
注:*为F值。
2.3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这3个维度为自变量,以逐步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各组自变量赋值,见表3。
表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自变量赋值说明(n=221)
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655,P=0.001),调整R2=0.096;进入的3个变量,分别是夜班频率为3次及以上、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能联合解释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约9.6%的变异。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总分的回归方程:
Y=4.450-0.299×C3+0.298×D2+0.195×D3
结果表明,每周夜班数为3次及以上的急诊专科护士与每周夜班数为0次的专科护士相比,角色认知水平相对较低,而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水平越高的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越高,见表4。
表4 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现状 本研究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总分为(62.55±10.79)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角色模糊总分为(30.09±6.49)分,提示角色模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角色冲突总分为(32.46±8.45)分,提示角色冲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总分63分以上的急诊专科护士占59.01%,说明50%以上的急诊专科护士具有中等偏上的角色认知水平。国内研究[16]指出,专科护士通过对患者的疾病等健康干预及管理,以及在帮助患者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等工作过程中,其自身工作价值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成就感加强,进而可帮助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处于偏高的水平。Boman等[17]的研究发现,注册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较高,体现在急诊护理中能够理解和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但是本研究结果低于国内学者肖娜等[19]报道的儿科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急诊环境的特殊性,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有关。体现在就诊患者疾病的隐匿性,有时不能及时解决患者到急诊就诊时的需求和愿望,与家属沟通无效,需要做好有效的管理与协调,进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会多,轮转夜班的次数多,对专科护士的各种能力要求较高有关。这些都给专科护士带来了工作压力,因此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处于中度水平。
3.2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急诊专科护士的夜班频率 本研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夜班频率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夜班频率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夜班频率进入角色认知的回归方程(表4)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96。结果提示,每周夜班次数为0的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水平比每周夜班数3次及以上的专科护士高。国内研究[18]发现,夜班频率等自身因素对护士的角色冲突有较大的影响。更有国外研究[20]发现,夜班频率是影响护士角色压力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原因,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已婚的专科护士占调查总人数的76.92%,其中有子女的专科护士占73.76%,说明大部分的急诊专科护士存在家庭的配偶与子女的社会关系。而在实际工作中专科护士需要高频率夜班,这可能会造成专科护士难以处理相关的家庭义务,妨碍和子女之间的交互、培养以及教育等活动,还有临床工作等存在的负面心态,会明显影响家庭中的和睦状态,这也造成专科护士容易产生家庭隔阂。另一方面,在工作、家庭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实际存在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幅度提升,不能按原定计划合理安排个人的时间,进而导致角色认知水平降低。
3.2.2急诊专科护士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 本研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2个维度对角色认知总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研究结果提示,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越积极的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越高。国内对护士角色认知的现状调查研究指出,护士积极的职业态度表现在,对当前从事的护理工作有较好的信念和态度,职业认知水平相应会提高。这有利于帮助提高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21]。探究其原因,在过去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观念中,护士曾经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工作仅是简单的直接执行医嘱,并且工作量大,在抢救、监护和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体现护理的价值较小。从2007年起,急诊专科护士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22],至今广州市内已拥有8所广东省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均为三级甲等医院,这说明专科护士的培训设施与平台完善,发展前景广阔。结合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全脱产制的专科护士培训的专科护士占总人数的50.23%,说明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较为系统与全面,可帮助专科护士对于急诊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系统地掌握,回到原单位在护理患者、教学指导、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都可促进改变过去观念所形成的职业认知,重新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水平,进而更好地指导职业行为,形成良好的角色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处于中等水平,相比于其他专业领域的专科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较低,受夜班频率、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的影响。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进而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首先,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急诊科的特殊性采取弹性的排班措施,对专科护士有排班方面的倾斜,从而让他们有更好的身心状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从事临床实践活动。其次,从提高职业认知水平着手,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认知的教育,让其明确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定位与职责,落实专科护士在急诊各区域的定岗政策,明确分工,让专科护士学有所用,促进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医院管理者可鼓励专科护士在医院与科室及时分享抢救与护理成功的案例,供护士学习,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在推进护理质量同时,实现专科护士的价值,进而有效提升角色认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