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杰 董丽丽 梁涛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北京 100144)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生物灾害频发[1],灾害护理逐渐成为全球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的灾害护理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虽有快速发展,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3]。本文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 5.7.R1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构建中英文两大权威数据库中灾害护理相关文献知识图谱。该软件是目前较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侧重探寻、挖掘和厘清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4],旨在对中外灾害护理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比较,探讨我国灾害护理研究现存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意见,为我国未来的灾害护理研究提供参考。
1.1文献来源及检索方式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5日国内发表的有关灾害护理的文献,以“灾害护理”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507篇文献,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报纸述评、编者按后,剩余478篇文献,时间跨度为2004-2020年;英文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该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为本研究提供扎实全面的数据支撑。采用主题词字段检索,检索词为(disaster or disaster*) AND (nursing or nurs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5日,共检索出884篇,去除会议摘要、书评、编辑信件等剩余783篇,时间跨度为1990-2020年。将检索出文献的题录以REFWORKS格式导出,每条记录主要包括文献作者、发文机构、摘要、关键词等信息。
1.2分析工具 本文采用CiteSpace 5.7.R1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以推断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前沿。首先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对CNKI的数据信息进行删选,然后以Refworks格式导出,经数据转换后进入分析阶段。WOS的题录信息以纯文本格式导出,然后通过Citespace去重和删选,依次以机构、作者、国家和关键词作为分析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时区跨度均设为2000-2020年,当以机构、作者或关键词作为节点类型分析时,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先选择系统预定参数(Top 50),然后根据选入节点的数量等再调节参数,结果视图以寻径法进行裁剪,以保证结果视图的可读性。此外,纳入可视化分析的中外文献均生成关键词突现图谱,以追踪不同研究阶段的关注热点。
2.1发文量情况 国内最早自2004年开始出现相关文献,自2000开始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趋势,其中以2007-2008年、2009-2010年、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增长幅度较大,以2019年刊文量最多,达94篇。灾害护理中、英文文献2004-2020年发文量情况统计,见图1。
2.2发文机构分布 灾害护理中文文献所属机构的知识图谱,见图2。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字体大小代表机构发文量,有名字标注的是发文2篇以上的机构,节点间连线代表机构间合作关系,连线粗细表示合作关系的强弱。发表有关灾害护理中文文章的机构涉及341个,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6篇)、山东大学护理学院(6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护理学院(5篇)。机构间合作情况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共得到42个节点、1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0 9,表明国内各研究机构较为分散,相互缺乏合作,尤其是缺乏跨地区协作,未能形成有较强凝聚力的科研群体;灾害护理的英文文献机构图谱,见图3。WoS数据库中发文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日本福岛大学医学院(16篇)、圣路易斯大学(16篇)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14篇),其次分别是霍普金斯大学和东京大学。发文3篇以上的机构均有名字标注,知识图谱中共有119个节点、10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4 8,表明国际上对灾害护理研究的合作强度尚且缺乏,其中日本关于灾害护理研究合作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包括东京大学、福岛大学医学院、日本东北大学和日本国家儿童研究中心。
图3 灾害护理的英文文献所属机构的知识图谱
2.3作者共现分析 灾害护理中文文献的作者共现分布,见图4。图中每个节点代表1位作者,有名字标注的是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其中排名前2位的是罗羽(12篇)和杨雅娜(8篇),胡秀英、张耀丹、李斯俭等均发表6篇。考察作者间合作关系的知识图谱共得到107个节点、14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5 4,与机构合作网络密度基本持平,主要是研究机构内部形成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灾害护理英文文献的作者共现分布,见图5。Terri Rebman教授(12篇)和Tener Goodwinveenema教授(7篇)分别居于第1和第2位。作者共现图谱中共有114个节点、22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35 6,相比于中文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密度有所提升,主要也是基于合作机构,比如日本诸多学者的合作较为紧密,但总体而言,该网络密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同样较松散。
图4 灾害护理中文文献的作者共现分布
表1 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表
图5 灾害护理英文文献的作者共现分布
2.4研究热点分析 灾害护理中文文献数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6,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有标注的是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连线代表关键词共现。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标记共得到有意义的聚类8个,聚类视图模块性指数Q值为0.496 6,轮廓性指数S值为0.728 3,说明聚类结构较为显著,聚类结果合理[5]。各个聚类后关键词Silhouette值均>0.5,说明各个聚类网络内部同质性较好。分析各聚类后的关键词群发现,灾害护理教育、灾害护理评价工具、灾害护理能力/灾害护理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护士灾害培训需求是中文文献的主要研究热词。选取频次分布前10名的关键词,见表1。可见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护理人员”,研究目的主要是“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地震”则是灾害护理最关注的灾害种类。通过分析关键词进入和退出的年份可以分析某研究领域中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6],利用Citespace中的关键词突现功能制作图7,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急诊护士”和“灾害准备度”是近3年来的研究热点,且有继续成为热点的趋势。
图6 灾害护理中文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7 灾害护理中文文献前沿热点突变词图谱
灾害护理英文文献数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8。WOS数据库中共形成8个聚类,Q值为0.375 7,S值为0.656 5,相比于国内而言,聚类效果略差,各个聚类后关键词的Silhouette值均在0.66~0.95,说明各个聚类网络内部同质性较好。英文文献前10名的高频关键词统计,见表2,可见英文文献主要关注的灾害种类是“流感”,关注的人群除了“护理人员”以外,还有“儿童”和“养老机构”,研究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后应激”“急诊应对”和“教育”。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国外对灾害护理研究较早,呈现出3阶段的研究热点转变,第一阶段(2004-2009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类灾害的研究(如飓风、恐怖袭击、生物袭击等)和急诊准备度的研究;而后2010-2015年主要研究的灾害种类是“地震”和“流感”,同时开始对灾后幸存者以及护士应对灾害能力进行研究,且时间跨度较长;而“学生”和“知识”是近3年的研究热点。
表2 中文文献高频关键词表
图8 灾害护理英文文文献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9 灾害护理英文文文献前沿热点突变词图谱
3.1发文量分析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灾害护理的发文量有两大特点。第一,英文文献数量多于中文文献,中文文献以2008年为转折点迅速增长,英文文献则在2001年以后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2008年国内发生了汶川地震,这2起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给两国人民带来沉重的创伤,可见灾害护理发文量可能随着世界各类灾害的发生而增加。第二,中英文文献在2008年以后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2008年世界灾害护理学会(World society of disaster nursing,WSDN)正式成立[7],这是第一个灾害护理的国际组织,同年WHO倡导对护理人员进行应急准备能力的培养,在此之后促进了国际上灾害护理科研的热潮,由此可见灾害护理的发文量走势与国际机构的权威意见相关。
3.2作者、机构合作分析 总体而言,各机构发文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而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均来自发文量较多的机构,结合机构和作者发表的具体文章分析,大部分是综述类型的文章,缺乏研究性文章,没有对该领域进行详细深入的挖掘。英文发文量较多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高产的机构也来自美国和日本,均超过10篇,主要与这两个国家率先进行灾害护理研究有关。作者和机构合作特点如下。第一,无论是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作者和机构的合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相互之间存在一些小范围合作,这些合作关系呈现明显的地域性质,如国内形成以四川大学为中心的合作机构网络,其合作机构主要在四川地区,但近几十年来全球灾害频频发生[8],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15亿人口受灾,可见灾害护理将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灾害具有其特殊复杂性的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灾害护理具有整体性特点,需要不同专业人士参与整体救援中来[9],因此,建议未来灾害护理研究不仅要继续加强现有合作网络,更要广泛拓宽合作关系,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机构合作,如信息技术、公共卫生、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公安部门等,逐步形成跨专业、跨地区的学术合作,加强灾害护理研究合力。
3.3研究热点
3.3.1灾害护理教育 灾害护理教育是提供灾害救护能力的重要基础,始终是中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根据图8中关键词突现结合聚类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灾害护理教育将是未来灾害护理研究的热点趋势。综合分析英文文献中关于灾害护理教育的研究呈现4大特点:(1)课程体系较为完善,尤其以美国和日本相继形成了针对本科、硕士以及临床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如日本5所大学共同建立的共同灾害护理专攻项目(Disaster nursing global leader degree program,DNGL)[10]。(2)积极尝试跨学科合作教育模式,如美国德州大学开发的跨学科大众灾害教育项目[11],吸引了社会学、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参与灾害护理研究。(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情景模拟是灾害护理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多项干预试验表明灾害模拟教学能够使学生面对灾害的积极态度增加,增强团队合作和学习兴趣[12-13]。(4)灾害护理教育内容丰富,如地震、飓风、生物袭击、恐怖袭击和气候变化等[14],不同地区灾害护理教育重点与本地灾害发生特点有关,如针对港湾地区设立沼泽火灾,飓风等常见灾害护理课程[15]。与国外相比,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尚存在研究短板。第一,尚未将灾害护理纳入高等院校的基本课程中,多以急诊护理学为载体开展,课时数较少[3],仅有四川大学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灾害护理教育体系[10],且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地震灾害教育和灾害护理的通识教育;第二,灾害护理教育的中文文献多以介绍国外经验启示为主,缺乏干预性研究。因此未来我国的灾害护理教育内容应结合我国高发灾害种类特点设置,在全面普及灾害护理教育的同时,逐步形成“不同地域教学重点差异化”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灾害护理教育模式,同时加强干预性研究及效果评价。
3.3.2灾害护理准备度 由中文文献突发性探测结果显示,“急诊护士”和“灾害准备度”出现在2017年,是近3年中文文献研究的热点,且有方兴未艾的趋势,而在英文文献的突发性探测结果中,“emergency preparedness”出现时间较早,而“student”和“knowledge”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进一步文献研究发现,国外普遍认为加强学生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教育是提升灾害护理准备度的关键措施[16-17]。因此,灾害护理准备度是未来灾害护理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无论是英文文献还是中文文献,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是护理人员、急诊护理人员、社区护理人员、男护士和护理学生;从研究方法来看,多为横断面研究,英文文献还采用较多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灾害准备度的内涵;从研究内容来看,多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这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准备度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影响因素包括教育程度、培训、救灾经历等[18-20]。此外,近年来护理人员灾害心理准备度逐渐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心理准备度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对灾难的预期和控制自己的准备[21],研究表明,无论救灾是否处于自愿,护理人员在接到救灾任务时都会产生各种心理预期,如是否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是否会遭到灾害袭击,家庭是否因此而受到伤害等,而有国外调研发现参与救灾的护理人员在救灾前几乎没有进行过专业心理准备训练,多半是自我进行心理疏导[22],灾前心理准备度低下也是导致灾后护理人员发生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21,23]。因此,我国未来灾害护理准备度的研究可加强开展质性研究,深入挖掘灾害准备度的内涵,重视对护理人员灾害心理准备度的关注和干预。
3.3.3灾后心理健康研究 由关键词聚类分析可见,灾后心理健康是英文文献的主要研究热点。在灾难和危机之后,心理创伤可能超过身体创伤[24- 25],深入阅读该聚类下的相关文献发现,英文文献关于灾后心理健康的研究较为深入,研究人群涉及老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和灾害救援人员,研究类型包含质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和纵向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灾害后心理健康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最常见的灾后心理健康障碍[26-27],其次,灾害也会增加幸存者焦虑、抑郁和悲伤情绪,从而影响睡眠质量、注意力和决策能力,而受伤程度、灾后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是主要影响因素[25,28];二是灾后救援人员的恢复力和心理弹性研究,以帮助救援人员应对灾害产生的心理不良影响[29-31]。如一项系统评价[32]表明,接受过培训、社会支持、职业支持和个人灾害经验能够通过提升职业成就感而有利于灾后恢复。而国内护理人员对灾后心理健康的关注较少,对该方向的研究主要是心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关注的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研究方法多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内容多是灾后心理健康现况和机制研究[27],缺乏对灾害造成的长期影响研究以及对灾害救援人员的关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关于近20年来灾害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灾害护理的发文量、主要研究作者和机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灾害护理提供新的科研视角。相比而言,国外的灾害护理研究关注人群更广泛,研究内容和方法更全面,但国内外均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今后需在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加强机构间和专业间合作,灾害护理教育干预、灾后心理健康和灾害准备度可能会成为未来灾害护理的关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