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彬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课程体系下的初中物理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真实的情境为载体,以激发兴趣为抓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驾齐驱,最终实现自主建构。“伙伴互助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成多人小组,合作共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于初中物理学习中,可促进学生角色的不断变换,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更为透彻,学习更为高效。
一、“伙伴互助学习”的内涵与形式
“伙伴互助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让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互相辅导、共同探究、互相竞争。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伙伴互助学习”可采用以下形式:
1. 两人互助式
两人互助式学习可在同桌之间开展,建议教师将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和相对较弱的学生安排成同桌,两名学生互相讲解、互相检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对于物理概念、定律的复习,两人互助式可发挥促进作用。
2. 四人互助式
物理学科知识点抽象,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仅靠两人互助难以完成学习目标,这时可采用四人互助式。通过创设问题—自主探究—互动辨析—展示评价—反思梳理—当堂训练六大环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思辨,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
3. 小组互助式
小组互助式教学是指由6~8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互帮互助。比如物理作图的教学,教师无法对全班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和纠错,而小组互助式教学的应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组内掌握准确且快速的学生负责指导其他同学,学习效率将大大提升。
二、“伙伴互助学习”的模式与流程
“伙伴互助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伙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实现双赢。其实施可通过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流程来实现。
1. 自学
“伙伴互助学习”模式下,“学”是整个学习系统的核心。学生自学,可有效提高针对性,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在自学环节,教师应精心创设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循序渐进、有思维深度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逐步深入、不断进阶,同时注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给予学生方法的点拨,以确保学生完成自学任务。
2. 互学
互学可通过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来实现,组内成员对自学过程中的知识收获及疑难问题互相分享,对科学探究的实验数据进行全班共享,充分开展教学对话,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展学
组内互学后,组际展学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实际上是全班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围绕物理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各小组代表阐述组内讨论的结果,分享小组探究结论;其他小组代表可以进行补充,甚至提出质疑,进行讨论。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将加深全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及时矫正自身的认知错误,使知识的构建更为顺利。
三、“伙伴互助学习”的实施与优化
1. “伙伴互助學习”的有效实施
(1)课前合作,任务驱动式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运用“伙伴互助学习”方式,对于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有显著作用。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先布置课前合作预习任务,并借助微视频,对预习任务及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各学习小组根据预习任务及知识点介绍进行预习,结合重力、弹力等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完成对“摩擦力”知识的初步理解。同时各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巧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探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等。这种任务驱动式的课前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提供了高起点,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
(2)课中合作,小组合作式的探究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伙伴互助学习”模式较为普遍,即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讨论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倾听其他成员的见解,遇到分歧也可自由辩论。在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认真倾听,如何理性地表达观点,如何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话与合作中实现高效学习。如在“物体的密度”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学生要通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进行合理分工,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3)课后合作,知行合一式的运用
课后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拓展和物理素养的提升都有促进作用。教师应合理布置一定的课后合作实践作业,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复习。对于课后习题的选择,基础类和提高类的题目都应涉及,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课后合作探究实验的合作性学习,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的目标。
2. “伙伴互助学习”的优化策略
(1)灵活分组,选择搭配合适的伙伴
鉴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人际交往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伙伴的选择尤为关键,必须有利于共同进步,基本的原则是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教师在“伙伴互助学习”的组织中要注重选好组长,好的组长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成为学习进程的调控者和组织者。为确保组长能胜任这一角色,教师应对其进行适当培训,教给小组长有效组织讨论、督促组员、分配任务的方法,使之成为一个积极的建构者、高效的监督者、智慧的谦让者,确保本小组所有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精心设计,规划伙伴学习的内容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教学知识点繁多,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知识点都适合应用伙伴互助教学,教师应合理应用“伙伴互助学习”的方式,并选择合适的物理知识作为“伙伴互助学习”的主体内容。简单的问题应由学生独立完成,避免无效互助。伙伴互助的内容应当是知识的重点、难点、生成点和延伸点。如在“欧姆定律”的复习课中,对于规律的理解、简单的串并联的相关计算等都较为基础,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而在“动态电路”的复习中,涉及复杂计算、确定电表位置、故障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分配规律等多个知识点,题型较为综合,这时可借助“伙伴互助学习”方式,让小组内学生分别阐明自己的解题思路,提出不同见解,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对动态电路的适用条件、相关试题的解题思路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提升。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组内成员的“搭车现象”,应全员参与并优先考虑学困生的成长,帮助其增强学习效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其目标在于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独立、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伙伴互助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都激发出来,在合作、互动、对话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促进对物理的深度学习,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素养以外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应不断加强对“伙伴互助学习”方式的实践和研究,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