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2021-09-26 06:19岳思聪
新校园 2021年9期
关键词:市中区兴隆学校

岳思聪

兴隆小学红色教学楼前有两棵树,一棵是山楂树,一个是海棠树。果实累累,枝叶扶疏。“这喜人的长势像极了我们的学生。每年这个时候,他们走到这里都要望一望,看看果子熟了没,特别热闹。”爽朗的话音刚落,校长刘李若有所思地摸着还未熟透的山楂转过头来说,“可惜,过不了多久,学校就没有了。”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加快,2016年至2019年,兴隆小学因所在片区拆迁,校址三迁;2020年,因政策原因,教师开始分流。但是兴隆小学用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方法造就的“和美”教师队伍继续发扬兴隆精神,被调离的教师在新的岗位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继续坚守的教师仍旧心无旁骛,勇挑重担,为学校仅剩的两个年级的孩子保驾护航。

一、凝神聚力,引领担当,为教师成长赋能

兴隆小学建于1952年,是一所有着历史传承又充满活力的学校。2016年,兴隆小学迁至泉润小学借地办学;2017年9月,学校停止招生,全校师生迁至泉润学校;2019年9月,迁至泉泽中学。在搬迁中,为了更好、更稳地发展,学校秉承培养阳光自信的“和美”少年的目标,确立了“让和谐美好与师生相伴相随”的办学理念,为全校师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来学校一直在漂泊与动荡,但大家都在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让我们的师生好一点,更好一点,再好一点,这已经变成了从班子到老师再到学生的一种共同追求,也与我们学校的‘和美’氛围、班子的团结协作和老师们的互帮互助密不可分。”刘李校长说。

为了不让迁校带来的动荡影响到师生的发展与成长,校领导以身示范,形成了“三不”原则,即对学校的任何工作,从不说“不知道”、从不说“这和我无关”、从不说“学校的老师不行”,坚持“团结大家、相信大家、依靠大家”。班子成员勇挑重担,独当一面,各口工作分工不分家,做到“在其位,谋其责”,为师生做出了表率,带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需要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更需要学校搭建的发展平台。

学校客观分析形势,逐渐在“让和谐美好与师生相伴相随”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构建“和美”课堂,深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成立以“订制+特色”为特点的班主任工作室,“私人订制”“菜单式培训”聚焦教师需求,高效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班本课程”邀请名师入校指导,让教师走进名校工作室学习观摩,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依据;“活动+项目”的构建方式,让教师自主申报、自主组队成立活动项目组,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成为发展型教师。此外,学校还借助“教学+合作”的方法,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行校本研修“五同步”,打造学研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注重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和美讲坛”应时而生,成为校本培训中重要一环——从最初班子例会的专题板块,延伸到教师教学层面,资源丰富,主题更新及时,主讲者也由最初的教研组长延伸至一线教师。教师在这里分享学习收获,交流经验心得,感受着共建共享的“和美”氛围。

开拓创新,多元建构,精准定位,“量身订制”的校本研修,让教师积极谋求专业发展的需求落地生根,有效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水平由此“变轨超车”,同时责任感、使命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教师的成长质量,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迁校所带来的动荡并没有让兴隆小学受到影响。在全区抽测中,学校依旧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校领导在市中区城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上做了专题汇报,反响热烈。

二、榜样引领,携手同行,人人爭做成长型教师

兴隆小学经历了由老教师居多到现在青年教师居多的转变,在“变”与“不变”中,始终有着爱岗敬业的教师,为后来者树立标杆,指明航道。

老教师苏纯菊10年间做了3次手术却从未缺席学生任何一节课,临退休依旧主动承担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侯宗乐老师多年来总是第一个到学校,课间也与孩子们在一起,随时辅导,直至退休……在这里,像苏纯菊、侯宗乐这样兢兢业业、爱校如家的老教师还有很多。他们尚勤、厚德、博学,让年轻的教师心向往之,努力追随。“身边的榜样,是激励我们向上的力量。”语文教师赵敏说,“老教师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要做好当下的事儿。”

“学校的青蓝工程做得扎实,老教师们有不小的功劳。‘传帮带’机制更是助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主任耿铭桧说。新教师一入校,学校便为其配备导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导师们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井燕对此深有感触。她入职不到一年,就被学校推荐参加市中区教师素质大赛,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从选课、磨课,到模拟上课,到教具准备,所有的老师都在帮我,给足了我安全感,让我化恐慌为动力,找准了专业发展的方向。”井燕说。

“1人参赛,整个团队齐上阵;1人决赛,全体老师场下准备题目”的备赛模式,让每位参赛者在感受到团队托举之力的同时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聚是一把火,老师们在“感恩、奉献、合作、追求”兴隆精神的熏陶下,精进自我、分享他人、共生共长的意识已悄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想要走得快,就独自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兴隆小学的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引领和团队的推动下,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如今,张承欣老师成为市中区导师团成员;区新苗老师、赵敏老师成为市中区儿童阅读核心团队成员;吕瀚瀚老师成为市中区新苗教师。

三、同甘共苦,勇挑重担,人人都是顶梁柱

动荡,让老师们身上背负了学校赋予的一个又一个新的任务。而让师生好一点,更好一点,再好一点的信念,是贯穿其中不变的主线。教师与学校的共患难与大合力,使得兴隆小学从建校到今天,一直拥有着扬帆远航的气势。

2020年9月,兴隆小学仅剩下两个年级的学生,被分流出去10位教师。为了不让学校落后,不让学生掉队,学校迅速成立了教学项目组和德育项目组两支队伍,大胆起用青年教师加入班子团队,开始为年轻教师压担子。

“我们的骨干教师现在还有4位,都是2011年以后进入学校的,谈话的时候已表明,学校给不了任何荣誉,能给的都是压力和重担,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扛起学校未完的使命继续前行,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没问题’,让我特别感动。”刘李校长说。

就这样,学校迅速成立了教学项目组和德育项目组两支队伍。4位青年教师平均年龄30岁,新的角色和挑战,让她们感受到了一份来自学校的重托,一份当仁不让的责任。

疫情防控、心理辅导……一项项工作接踵而至,往日被涵养的精神此刻发挥出强大力量——“我也能顶得住,而且也能干得好!”是班子成员人人都要争的那口气。

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力量,学校召开了十余次岗位培训和经验分享会,在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的同时,充分放手让老师们自主研究、自主实践。日常管理与教学开始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学生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班级常规管理与评价、主题教研和阅读课程的推进……在两支年轻队伍的积极推动下,不仅落到了实处,也做出了特色。

领导的信任仿若清泉,滋潤着教师的心田;骨干教师发挥了中坚力量,示范引领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年轻老师们紧随其后,全力以赴。

在兴隆小学,学校的事儿就是大家的事儿,大家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大家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用“亮剑”精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家长满意度调查中,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满意度达到95%。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认可,自我价值的彰显,让老师们体验到了育人工作的价值,也在实干中获得了发展。

四、眼里有光,心中有情,用爱心与陪伴育阳光少年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做什么样的老师——这是兴隆老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期许,也是他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成为“志博行雅、阳光自信”的“和美”少年,李智荃老师每带一个班,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成为别人心中的榜样。带领孩子们去挖掘内心深处的渴望,用尊重代替严厉的说教,帮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从路队标兵“阳光一班”到个个都能当班长的“黑马三班”,再到人人都开朗自信的“最嗨的班”,李智荃老师所带的班经常受到表扬,孩子们阳光自信、积极向上。李老师说:“学校和老师们给予的关爱,让我拥有足够的力量去爱这里的孩子。”

爱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不知不觉之间渗透心灵,成为师生一生一世的财富。

在大课间,有时能隐约听到从偏僻的走廊里传来的阵阵鼓声,时而稀疏,时而激昂。这是以市中区音乐成绩第一名考入学校的孙雨琦老师在带领孩子们练习敲大鼓,他们凝神、专注,让路过的师生都忍不住驻足观望。

在这里,还有很多为了孩子成长倾心尽力的老师,他们总能想出独特的“点”去激活学生。比如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而设计“悦读善思”课程的吕瀚瀚老师,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设计“琢玉”课程的张承欣老师,为让孩子敢于自信表达而设计“悦读乐说”课程的赵敏老师……学生在爱与呵护中变得更加儒雅自信、阳光向上。

物资受限、环境受限,但老师对孩子的爱却从未受限。他们用行动将师者情怀化为关爱学生的力量,守护着学生人生不会再来的这段时光。

在面临分流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师们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仍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互相温暖,互相点燃,互相照亮。

经历即成长。被分流的老师已带着兴隆精神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并成为骨干力量;在继续坚守的老师里:有2人为市中区语文教研团队核心组成员;1人为市中区数学导师,2人为市中区一师一坊导师;2人获市中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被评为市中区首席班主任;9人成为学区名师。

或许不多久,兴隆小学的实体将不复存在,但“感恩、合作、奉献、追求”的兴隆精神已化作另一种样态,在不断向老师们传递着凝聚、奋斗与希望。

“眼里有光,心里有情,兴隆小学的教师用向上与担当,将教育做出了亮点,做出了感动,真正做到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校长王念强如此评价。

猜你喜欢
市中区兴隆学校
少儿书法
倒霉的阿熊
兴隆湖初冬
特别的生日礼物
宫“保”鸡丁
学校推介
手上的证据
森林里来了“多眼怪”
对抗角力与合作跑课时计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