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玲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方面,往往比较低效。这个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文章以高中诗歌《再别康桥》为例,具体阐述了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环节。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课堂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再别康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特点,落实生本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发挥语文人文性功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什么在教学中会出现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是一线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还没有从“能力”走向“核心素养”。笔者现以高中诗歌《再别康桥》为例,具体阐述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环节。
一、教学前的准备
教学前准备为后面的合作探讨作铺垫,通过这些交流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这些准备包括单元准备以及課前准备。教师在单元教学前引导学生了解以下知识:
王国维有我之境、融情于景、意象、意境、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不同、宋词《蝶恋花》的创作技巧。教师在课前印发导学案,导学案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诗歌创作的背景、比喻的概念、拟人的概念、“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二、反复朗读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需要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因为审美素养的培养,有三个层次:感受和体验美、理解和评价美、表现和创造美。这三层次并不是并列的,是递进的。因此,朗读有助于感受和体验美,有利于学生审美核心素养的构建。环节包括诵读、齐读、范读、评读。
1.诵读
所谓诵读,是指学生在自由朗诵中初步感受诗歌的美。这些美:可以包括情感美、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形式美等。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整体去感受美,并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会想象出一幅康桥校园图,这幅图画包括河流、金柳、夕阳、水草、彩虹、星辉、潇洒的诗人等。
2.齐读
所谓齐读,是指学生齐声朗读。设计意图是为了与后面的范读作比较,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亮点与问题,同时也是为后面的评读作铺垫。
3.范读
所谓范读,可以是音频范读,也可以是教师的范读。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越有魅力、榜样越真实、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约好,那么观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范读效果会更佳。当然,教师在范读之前必须经过严谨的练习。
4.评读
教师在范读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与教师的范读比较,自己在朗读过程中有什么亮点与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相机进行补充评点。
三、美读
所谓美读,是指在欣赏相关音乐和图片中体验诗歌的美。当然美读要放在反复朗读这个环节之后,因为太早放出音乐和图片会破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此外,音乐的基调应该要与诗歌的感情基调一致,图片要与诗歌中的意象一致。放音乐和图片是体验美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时间,注意适可而止。
针对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笔者播放了音乐《天空之城》,音乐的基调是淡淡的伤感;另外还播放了两张图片:文质彬彬的青年以及漂亮的云彩。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诗人淡淡的伤感,离别校园的淡淡忧愁,感受诗人潇洒的形象。
针对诗歌的第二到第四节,笔者播放了音乐《童年》,音乐的基调是轻快愉悦;另外还播放了四张图片:夕阳中的柳树、潋滟的波光、青荇、彩虹。设计意图是感受诗人感情的变化,诗人一度沉浸在校园的美景中,感情从忧愁变成愉悦;同时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针对诗歌的第五节,笔者播放了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的基调是接近大自然的欢乐和昂扬;另外还播放了两张图片:深邃的星空和美丽的小船。设计意图是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象美。
针对诗歌的第六节,笔者播放了音乐《送别》,音乐的基调是浓重的离愁别绪;另外还播放了一张图片:夜色中的康桥。设计意图是感受诗人的忧愁,感受诗人的情感美;还有感受康桥的静夜之美。
四、品读
所谓品读,是指学生品味和研读诗歌。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笔者在品读环节提出了五个问题:
1.找出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诗人是怎么从潭水联想到放歌?
3.诗人为何不能放歌?
4.你怎样理解诗人的“不带走一片云彩”?
5.比较首尾的异同。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美,也有利于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第二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个问题是探讨原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第四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五个问题有利于培训学生的比较思维。
笔者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合作小组。
组1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1:意象有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星辉等,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丽、柔和、色彩浓厚。
组2针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2:潭水因为波光粼粼而美丽、梦幻,因为蓝天、白云、榆树的倒映而多彩。潭水的美丽、梦幻、多彩让诗人联想到了彩虹。彩虹的美好容易逝去又让诗人联想到了旧梦的美好。诗人忍不住去寻梦,或许诗人以前在康桥柔波里有过星空下夜游放声歌唱的举动,因此有了在星空下放声歌唱的冲动。
组3针对第三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3: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校园,此外,诗人开头轻轻作别校园,中间表现出了对康桥的迷恋,后面又写到康桥的沉默。根据以上材料,我觉得诗人是不想破坏康桥的宁静与美好;另外,诗人从往日的美好回到了别离的现实,也就没有心情放声歌唱了。
组4针对第四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4:我觉得诗人是故作灑脱,但是心中还是充满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5:我觉得诗人的感情又出现了变化。康桥是这么美丽,已经深深留在了诗人的心中,因此连一片云彩都没有必要带走。
组5针对第五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6:相同点是首尾都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不同点有三个:第一,悄悄比起轻轻的程度更重,因为诗人更不愿意破坏康桥的宁静;第二,平时生活中的招手是来回摆动的,挥一挥衣袖则是一次性的动作,从动作上来看,更不愿意惊扰康桥的宁静;第三,首段作别云彩还有道别,尾段不带走一片云彩,则是连一片云彩都不愿意惊扰,不愿意惊扰星空下沉睡的康桥。
五、情读与赛读
所谓情读,是指“在感受和体验美以及欣赏和评价美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真情。所谓赛读,是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朗读。情读,有利于感受作者的感情美。①”赛读,是以任务的形式,以赛读促进学生的情读。学生要胜出比赛,就要读得好;要读得好,首先要对诗歌理解得好;而要理解诗歌,就要深入研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美。
六、悟读
所谓悟读,是指读出自己的感悟并学以致用,思考学习了本篇诗歌对自己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笔者在悟读环节提出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诗歌,对你的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生7:诗人对校园依依惜别,诗人笔下的校园生活是那么美好。我想,青春是有限的,高中校园生活也仅仅只有三年,我们要好好珍惜在校园读书的时光,努力提升自己,不留遗憾。
悟读环节是一种思维的拓展和迁移,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提升。
七、读写结合
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下面其中一个作业。
作业一:“同学们,请在本周周末回到自己初中的校园,在借鉴徐志摩‘三美诗歌创作主张的基础上,以‘再别校园为主题写一首诗歌。”
作业二:“把《再别康桥》改编成宋词中的《蝶恋花》,但在韵律方面不做严格的要求。”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几天后,生8完成了作业二,并且完成得比较好。他写的《蝶恋花·再别康桥》如下:
步伐轻轻轻几许?金柳青荇,艳丽且温柔。湖水如虹寻旧梦,星空画船尽放歌!
康桥吹彻笙箫寒,寂寂校园,夏虫且沉默。且挥衣袖留云彩,云彩飘满我晴空!
结语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方面,往往比较低效。笔者以高中诗歌《再别康桥》为例,具体阐述了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环节。这些环节包括:“教学前的准备、反复朗读、美读、品读、情读与赛读、悟读、读写结合。②”
运用这些教学环节,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也有其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第一,一线教师要对语文核心素养非常熟悉,包括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十二个小点;第二,一线教师要对“读”这个活动非常熟悉;第三,要改变教学观念,要从“三维目标”走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注释】
① 王宁、巢宗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② 廖聪文.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小说猜读教学实践研究[J]. 语文月刊,2020(7).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