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处理教学实践中的五个关系

2021-09-15 02:10张甜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情形式教材

张甜甜

【内容摘要】教学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都存一定的差距。如果使这种差距尽可能缩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科学处理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教材素材与资源整合、作业设计与作业落实、教法学法和专业提升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学实践中的关系。

科学处理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教材素材与资源整合、作业设计与作业落实、教法学法和专业提升等五个关系,是实现教学理想与教学现实的有效链接,是达成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的重要保证。

一、多方面融合的教研形式

首先,应该知道教学准备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理解成教学方案的设计,也不能用制定教案的形式来代替。其主要是通过对学情的调研、教学的不断反思、教学方案不断地构建和完善以及作业规划设计相融合的形式。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应立足于“师生共同发展”理念,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案设计的关系。

一要融校本研修和教学准备为一体。如果以固有经验来制定所用教学方案为授课主体的话,这种教学形式往往都相对固化,进而所呈现出的教学过程则是缺乏创新以及活力的。这样的教学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难以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众所周知,材料的研究以及预设教学流程是教学准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也是不断进行学习和创新探索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教师们都使用着相同的教材,同时在教学进度上也处于一致的状态,并且所教授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方面也非常的接近,但不同的是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特点,所遇到的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往往在这种相似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体验会有共鸣之处,这种差异和体验正是当下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就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引领功能,将教学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通过教研组成员的不断交流和研究,综合大家的智慧,从而提炼出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从而让教师之间能够不断地相互借鉴和启发,解决当下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接下来所要探究的课题不断地提供资源。

二要把反思作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个体方面的初备和集体的研备以及在第二次主备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教学实践当中所出现的困惑之处和疑问进行记录,以此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或者是话题,从而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探索。首先从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着手,同时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中以及作业审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以实践为基础依据,从细微之处着手、以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为原则,从而对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提出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且指引学生能够一起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径;这种反思学生在学习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且不断地进行引导,从而克服。也可以反思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进而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

二、维护好教学预设以及教学生成两者间的关系

教学预设方案是教师教学思路打磨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不断升华的产物。教学方案的生命在于实施过程中的生成,而生成必须依靠师生的有效互动与合作,依靠在“三个变”上求突破。

一变是将传统教“教材”的形式改为用教材进行教授。所谓的教教材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跟教材的具体表现形式所关联,而改为用教材进行教授的形式,这种是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行为超越教材本身的表现形式。应该按照“基本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等原则,科学整合教材及其他有效资源,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不断地对学习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通过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开拓思维。

二变是将传统教师提问的形式转换成话题不断推进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使得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但是如果通过这种被动的提问形式则很难激发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会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并产生畏惧心理。如果通过话题不断推进的形式,则会使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首先在话题讨论的过程是属于开放性的,那么教师和学生的状态也都是相对放松的。通过话题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体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广泛,也能够在此期间放开自己的心态,通过思维的不断碰撞,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和轻松,这样也就使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更高层次的提升。

三变是将教师带着知识走进学生的形式变成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形式。实现教师从主演走向导演,从独演走向合演,由现成走向生成,从传授者走向引领者、合作者的角色轉变。引领学生高效、愉悦学习,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合作质疑并达成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师生在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共同提炼、共同反思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

三、处理好教材素材与资源整合的关系

新课程教学呈现的是多元构建的学习过程,不是单一的就本论本的教材学习。虽然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蓝本,是承载学科素养的主要载体,其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了阅读和思考的引领线索。但是,教材素材只是构建多元学习环境中重要元素之一,要构建多元学习环境,不仅需要优秀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其学习的基础素材和范例,还需要广泛搜集、有效整合、科学重组资源,为学生提供满足需要、内容丰富的辅助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在更加现实、更为贴切的情境驱动下,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中发展。

一是在教材研究中既要准确把握、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与教材欲达成愿景之间的联系,有效挖掘教材潜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功能;更要着力于教学素材的优选与补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广泛阅读、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体现《课程标准》意图、内涵丰富、外延适度、具有较强的教学引领、承载功能的素材资源,积累资源基础;组织学科教研组成员间深入开展基于实践的研讨交流活动,广泛吸纳集体经验和成果,充实并不断优化成员个体的素材资源库。

二是从学情研究走向课情研究。学情是学习者已具备的知识、能力、兴趣和心理状态等现实情况。课情则包括学情、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目标对接、教学经验的应用、“教”与“学”方法有效链接等内容;它基于学情且涵盖校情、教情和师情的综合因素,是制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内容,创设引领学习的情境和构建学习过程的依据。课情研究过程承载着教学素材筛选、资源整合、内容重组、教学思路及学习方法预设等任务。目标是全方位把握课情,多層面体悟《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要求,构建符合学情需求、引领学生探究、促进生成的教学方案。我们要求教师既要做好学情调研,更要从课程整体结构、主体目标、学科思想以及教学经验的应用和教学策略的构设等,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与研究,使之能着力于课程的整体学习目标,紧扣学科核心任务,以促进生成和能力发展的有效学习为目标,选好教学载体,搭好学习平台,用好课程资源,实现学情和课情资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四、处理好教法、学法和专业提升的关系

符合学情实际的教学方法是引领和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则是以“教”为主体,而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则是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形式,旨在教会学生,强调的是“教”,重点放在了“教”和“学”上面。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学的质量是难以得到提升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升学习成绩。使得教师获得专业提升的关键在于两个转变。

一是从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转变。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形式是将“教”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是将教会学生转换成让学生能够学会的形式,教学关系从传统的学生跟着教师走的模式转换成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形式。与此同时教师也从之前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换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讲授和练习形式转换成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状态,通过教师与学生思维的交融和碰撞,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引导教师尽快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达成有效学习的核心任务,我们引导教师在教法研究的过程中,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创设有效的问题驱动引领情境,构建和谐、自然、主动的生态学习环境等方面,特别是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学情实际和发展需求的学法指导与帮助。

二是从问题研究向专业提升转变。以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教研机制,虽然对解决课堂教学中具体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这样的问题性教研因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更高境界的专业发展目标驱动,容易产生职业疲惫感和倦怠感,也难以有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教师要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愿景,制定既符合实际又注重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研修计划;参加有助于专业发展、有丰富内涵的校本研修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参加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和研修活动;使教师在问题驱动、课题带动和专家引领下深化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探索与吸纳过程中增强持续发展的内动力,在不断否定与重塑的过程中生成教育智慧、提升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 基于学习分析的课堂认知工具教学实践[J]. 电子技术,2021,50(05):124-125.

[2] 袁勇. 合作学习的探索之路[J]. 课程教学研究,2021(05):85-87.

[3] 戴培红. 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7):33.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学情形式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