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1-09-14 00:55郭迎新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椎动脉溶栓动脉

郭迎新

(社旗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3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恶性脑血管疾病[1]。其治疗关键在于及时疏导梗阻血管,恢复梗死区域血液和氧气供给,且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神经元细胞凋亡、坏死越少,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用于ACI治疗的重要手段。既往研究显示单独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显著,但患者血管再通率较低[2]。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用于ACI治疗的新手段,可直接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患者血管再通率较高[3],但目前关于两种治疗手段联用治疗ACI的相关报道仍较少,本研究以9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社旗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ACI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溶栓组和联合组,各47例。溶栓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4~75岁,平均(63.59±4.0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46±0.31)h。联合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55~77岁,平均(63.70±4.1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h,平均(2.53±0.28)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社旗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1)符合ACI诊断标准[4];(2)首次发病;(3)年龄<80岁;(4)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

1.3 排除标准(1)其他脑血管疾病;(2)严重器质性病变;(3)严重出血倾向;(4)药物过敏;(5)存在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禁忌证;(6)精神障碍;(7)卒中导致神经功能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8)大面积脑梗死;(9)3个月内有重大外科手术史;(10)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1)恶性肿瘤。

1.4 治疗方法

1.4.1基础治疗 两组接受氯吡格雷(Sanofi-Aventis Group,国药准字J20180029)以每日75 mg的剂量连续用药90 d,阿司匹林(Bayer S.p.A.,国药准字J20171021)以每日100 mg的剂量长期维持用药,阿托伐他汀钙(Lek Pharmaceuticals d.d.,国药准字J20140002)以每日20 mg的剂量长期维持用药。

1.4.2溶栓组 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注册证号S20160054):0.9 mg·kg-1,总剂量≤90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10%,剩余药物使用100 mL 9 g·L-1的氯化钠溶液稀释,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在1 h左右。

1.4.3联合组 接受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与溶栓组一致,静脉溶栓完成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后静脉推注肝素钠(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1)2~3 mg·kg-1,每小时给药1次,且剂量减半,最低剂量为每日10 mg,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行脑血管造影,根据血管闭塞情况行动脉接触溶栓或机械取栓。

1.5 观察指标(1)血管复通率,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2b即血管复通。(2)治疗前后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收缩期峰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3)神经缺损:治疗前、治疗24 h和7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数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4)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6]。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5)治疗后3个月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残疾越严重。(6)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

2 结果

2.1 血管复通率联合组血管复通率(34/47,72.34%)较溶栓组(24/47,51.06%)高(χ2=4.502,P=0.034)。

2.2 血管PSV治疗前,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S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SV水平低于溶栓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PSV比较

2.3 NIHSS评分两组NIHSS评分不同组间、不同时间、不同组间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后联合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4 ADL评分两组ADL水平不同组间、不同时间、不同组间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ADL评分均高于溶栓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

2.5 mRS评分治疗前,溶栓组和联合组mRS评分分别为(4.78±0.64)、(4.81±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组和联合组mRS评分分别为(2.51±0.28)、(2.08±0.26)分,两组m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治疗后mR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

2.6 6个月内MACE发生率联合组MACE发生率(3/47,6.38%)较溶栓组(12/47,25.53%)低(χ2=6.425,P=0.011)。

3 讨论

ACI的病理实质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变引发的急性脑供血、供氧不足和脑组织坏死,不仅致死率较高,致残率亦位于诸多疾病之首,且发病较快,数小时内即可发展至顶峰。病理学研究显示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能力极差,1 min的供血供氧不足就可造成接近200万神经细胞凋亡[7]。因此,及时疏通梗阻的脑血管对ACI患者极为重要。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目前用于ACI治疗的常用手段,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疏通受阻血管,但静脉溶栓目前仍有较大局限性,不仅存在极为严格的时间窗口和药物用量限制,超过时间窗口后盲目静脉溶栓患者不仅无法获益,还会出现各种溶栓不良反应,溶栓药物用量不足时溶栓效果不佳,而加大药物用量又极易引发全身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对ACI患者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联合组血管复通率较高,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SV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ADL评分显著上升,且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mRS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内的MACE发生率均较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ACI的新型手段,包含动脉接触溶栓、机械取栓等多项技术,其中动脉溶栓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血管梗阻部位,而机械取栓则是直接将血栓取出,其治疗目的性较为明显,可大大缩短血管复通时间,有效改善ACI患者预后,且能有效避免二次栓塞[8]。但此次研究仍有一定不足,首先纳入研究患者数量较大,且随访时间较短,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ACI的远期疗效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ACI患者血管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缓解康复,且能降低MACE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椎动脉溶栓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