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丽,黄玉焕,吴靖,张红阳,王东丽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呼吸窘迫合并气胸为早产儿常发疾病,具有临床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完善,胎龄较小的早产儿生存率逐渐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随之增加。气胸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合并症,也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1]。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若未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病死率较高。机械通气为常用治疗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分别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9例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组,将接受CM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3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接受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3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胎龄37~40周,平均(38.54±0.68)周,年龄2 h~4周,平均(2.47±0.48)周,单侧气胸27例,双侧气胸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胎龄37~40周,平均(38.59±0.66)周,年龄2 h~4周,平均(2.61±0.53)周,单侧气胸26例,双侧气胸9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年龄、气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呼吸窘迫新生儿,经X线检查确诊伴有气胸者;(2)发病时间<48 h;(3)单胎、头位新生儿;(4)临床资料完整。
1.2.2排除标准 (1)先天性膈疝;(2)存在机械通气禁忌;(3)先天性心、脑、肝、肾疾病;(4)呼吸道畸形;(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同时给予抗感染、心电监护、吸氧、维持机体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及干预。
1.3.1对照组 接受CM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治疗。采用呼吸机(德国MAQUET公司SERVO-i)行CMV治疗,频率为每分钟40~50次,吸气时间为0.3~0.5 s,吸入气中的氧体积分数为30%~80%,呼气末正压为4~6 cmH2O(1 cmH2O=98.06 Pa),呼气峰压为20~30 cmH2O,之后根据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常频通气标准调整参数。牛肺表面活性剂:平卧、半卧位下,依次按照右侧、左侧的顺序分4次经气管插管将牛肺表面活性剂注入肺内,总量为70~100 mg·kg-1,用药间隙辅助通气60 s,促进药物均匀分布。
1.3.2观察组 接受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牛肺表面活性剂同对照组,HFOV:借助呼吸机(SLE5000)通气治疗,调整为高频模式、低容量方案,频率为8~12 Hz,振幅为20~30 cmH2O,吸入气中的氧体积分数为30%~80%,平均气道压为8~14 cmH2O,振动程度以肉眼观察到振动至双侧腹股沟区,之后根据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高频通气标准调整参数。
1.4 观察指标(1)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显效为新生儿肺功能显著改善,呼吸加快、窘迫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为新生儿肺功能有所改善,呼吸加快、窘迫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包括显效、有效。(2)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12、24 h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3)两组机械通气时间。(4)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12、24 h后呼吸力学水平,包括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
2.1 临床疗效治疗5 d后,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治疗5 d后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8.82%(20/3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875,P=0.002)。
2.2 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56±1.42)d,对照组为(7.05±1.69)d,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9.298,P<0.001)。
2.3 动脉血气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PaO2、PaCO2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方面:治疗6、12、24 h后,两组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24 h后PaO2最高,PaCO2最低(P<0.05)。组间方面:观察组治疗6、12、24 h后PaO2均较对照组高,PaCO2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2.4 呼吸力学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方面:治疗6、12、24 h后,两组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均较治疗前升高,呼吸道阻力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24 h后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最高,呼吸道阻力最低(P<0.05)。组间方面:观察组治疗6、12、24 h后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均较对照组高,呼吸道阻力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对比
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机械通气为常用治疗手段,能帮助改善患儿呼吸功能、血气氧合状态,且与牛肺表面活性剂等药物联合使用,可促使肺泡扩张,改善临床症状[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6、12、24 h后,观察组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接受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高频振荡通气为高效、特殊的通气方式,通过高频模式、低容量方式维持新生儿生理需要,并交换体内气体,能减少传统CMV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且可避免传统CMV治疗时低通气压力,缓解新生儿肺部低血氧状态,调节动脉血气指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3-5]。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FOV与牛肺表面活性剂合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力学状态,提高通气效果,促使新生儿更快地进行自主呼吸,进而改善机体供血供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CMV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肺泡过度扩张,从而导致容量伤、气压伤、剪切伤等,影响通气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治疗6、12、24 h后,观察组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较对照组高,呼吸道阻力较对照组低,可见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接受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能改善其呼吸力学水平。HFOV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通过有效稳定的平均气道压力通气,不仅能有效防治肺泡萎陷,还能最大限度保护患儿肺功能,从而可提高呼吸效率,避免容量伤、气压伤、剪切伤等,进而可募集更多肺泡参与气体交换,改善患儿呼吸力学水平。
综上,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效果优于CMV,能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