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3 02:29郑玉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感知欣赏

郑玉婷

摘 要 诵读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诵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期望对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感知;分析;欣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诵读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诵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技巧,精心组织感知式诵读、分析式诵读、欣赏式诵读和积累式诵读等教学活动,保证诵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感知式诵读,掌握诵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感知式诵读是指学生通过诵读对文本题材、韵律、节奏、情感基调形成初步感知,達到意会的程度。这是诵读的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本语言特点,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少字,不误字错字,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自己范读、录音范读等方式,为学生诵读做出示范,使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

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先播放配乐进行范读,让学生认真听范读,并在文中标注出节奏、韵脚,让学生自主探究七言绝句的节奏划分技巧。在教师范读之后,教师对这首诗的节奏进行讲解,即划分为“二二二一”的节奏,明确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均为韵脚,表达了作者的愁思情绪,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应当对韵脚拉长声线、放缓语速。随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教师传授的诵读方法进行自由练习,读出诗文的韵律和情感基调。在掌握诵读韵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摸索诗文的平仄规律,让学生熟记“平长仄短”,运用缓慢延长的语气读出平声字,运用简短急促的语气读出仄声字。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本首诗的平仄规律,让学生根据平仄规律提示进行自由练习,感受诗歌的平仄之美。

感知式诵读是深度诵读的基础,教师要在感知式诵读教学中进行准确范读和细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初步感知文本的形式美、语言美、韵律美。在感知式诵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诵读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读准、读透文本字词句。

二、分析式诵读,理解文本意象

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分析式诵读是指将诵读与理解分析相结合,重视分析文本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以及这些意象的象征,引导学生从对文本的感知上升到对文本的理性分析,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沉浸式体验文本的意境,更好的享受诵读。

以《渔家傲·秋思》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词,谈谈自己对这首词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首词蕴含的萧条寂寥、荒凉肃杀之感。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这种感受的由来,完成对诗词的边析边读、以读促写。具体教学过程为:环节一,补充材料。教师针对“衡阳雁”意象补充相关材料,材料包括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让学生明确“衡阳雁”的来源。环节二,点拨。教师让学生通过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长烟落日孤城闭”,对两句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让学生反复诵读“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让学生思考下是否可以用“幽幽”替换“悠悠”,用“霜遍地”替换“霜满地”,如果不可以替换,请说明不可以替换的原因。环节三,归纳总结。教师要对诗词中的“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悠悠”等关键词进行细化分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个用词都表现出了作者的悲凉、孤寂、萧条、忧愁、思乡之感。环节四,品读全诗。教师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诗词意象的基础上,再次品读全词,诵读全词,深化对诗词的情感体验。

分析式诵读是深度开展诵读活动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式诵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意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广泛参与程度,使学生通过分析式诵读理解作者情感,进而驱动学生在诵读文本时投入更加浓厚的情感。

三、欣赏式诵读,丰富审美体验

欣赏式诵读是指诵读过程以文本整体为导向,对文本进行整体性品味和体验,不再拘泥于字词字面上的解析,而是要从审美角度去感知文本的情感美、音乐美和意境美。教师要通过采用欣赏式诵读方法,让学生读出文本的弦外之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感受文本的语言艺术魅力,领悟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以《观沧海》为例,这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凯旋的途中所作的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的所见情景,刻画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整首诗气势磅礴、朗朗上口。但是,部分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时将其作为单纯的写景诗,只能感受到诗文表面描绘的壮阔景象,而难以走入作者的内心深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曹操在北征乌桓取得的胜利为巩固后方、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曹操通过描写雄壮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雄心,能够折射出曹操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物形象。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诗文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审美全诗,进而在诵读全诗时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读出诗文的悲怆苍凉、波澜壮阔。

在欣赏式诵读中,教师要详细介绍文本创作的背景资料,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诗文意境中。同时,欣赏式诵读强调从文本的语言美体验上升到对思想价值观、情感态度的感悟,从而能够使学生将诵读作为走进作者和文本的桥梁。

四、积累式诵读,提高背诵效率

积累式诵读是以整合式积累为主线,通过多次反复熟读,让学生不断积淀语感,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在初中语文积累式诵读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大量言语信息的刺激下形成语感图式,将优秀的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文思,从而在语言交流和文笔写作中达到文思泉涌的效果。

以《木兰诗》为例,这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增加了学生熟读成诵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当堂课的背诵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故事情节、情感脉络和写作思路进行梳理,让学生自主找出能够贯穿整个情节的关键线索,包括决定代父从军、出征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等五个分解情节,教师让学生根据情节脉络进行诵读,降低学生背诵记忆的难度。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以月亮为中心词,拓展月亮相关的诵读资料,让学生明确月亮的象征意义,积累更多与月亮相关的名人名作名句,形成自己对诗词语言的感悟,熟练背诵出更多与月亮相关的诗句。

积累式诵读并非要求学生机械背诵,而是要让学生找寻到最简单、最深刻的记忆方法,通过理解全文、体验诗文韵律美,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文本背诵中,形成自己的语感,进而提高背诵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积累式诵读中可以组织背诵比赛等多种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熟读成诵的积极性,扩大学生背诵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设置梯度化的诵读目标,指导学生诵读方法,使学生通过诵读初步感知文本语言美,深入分析文本意象美,静心欣赏文本情境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从文本中获得的语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诵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新建中学]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感知欣赏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