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宗全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建设好基础教育,提高我国农村以及贫困山区教育质量,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而在农村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农村教学和城市教学的差距非常大,再加上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家校共育教学方式成了教师的重点。笔者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策略探究为论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教学;家校共育
引言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家庭教育相对来说有所弱化,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也就使家校共育教学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在开展家校共育合作教学的时候要重视与家长沟通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从而能够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农村寄宿制学生家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寄宿制学校的产生,使学生家长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不仅不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学校管”的不利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受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计等原因影响,农村寄宿制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沟通甚少。除了参加学校指定的家长会之外,一般不会主动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无法参加必需的家长会。由于家校沟通不畅,农村寄宿制学生的教育无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2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策略
2.1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在开展家校共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重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做到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从而使家校共育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开展。及时沟通是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的重点,只有做到讓学生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2重视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家长教育专业性
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不够专业,文化水平较低,在对学生的学习辅导上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家校共育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家长了解到更多、更专业的教育方法,使家校共育模式能够更好发展,同时还能够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家长资源库,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观交流的方式对家庭教育和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增加学生家长的教育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家长加大家校共育教学方式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专业性。
2.3营造浓厚“家庭”氛围
开学“第一笔”、开学“第一讲”、每周第一课,教师都以“家长”的身份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学生展开全方位对话,谈时事新闻、唠家长里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亦是语重心长的家长,返校亦是“回家”,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不再厌学、逃学。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每学期认领一到两名特殊家庭学生,结对组建“临时家庭”,开展“代理爸妈”行动。教师们送衣赠物,与孩子们吃饭、谈天;学校推出爱心午餐,提高饭菜质量,从生活、情感等方面关爱学生。教学中严禁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着力打造和谐课堂。利用寄宿制充裕的课余时间,教师建立学困生辅导机制,在学习上帮助后进生查漏补缺。
2.4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学校可以增设多个艺体活动项目,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结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我校开设了球类、音乐类、绘画类、书法类等兴趣课堂,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安全。设立周二、周四电视日,班主任给学生开放一小时看电视时间,让学生了解世界动态、国家大事、新闻热点,缓解学习压力。由于寄宿制学生每周五天均在学校度过,错过生日是常有的事情。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快乐,不给寄宿的孩子留生日遗憾,学校号召班主任每月组织一次集体生日聚会,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送上生日祝福。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从身边挖掘校园好故事,编成“三五”教育故事,集印成校本教材《仰望福山》,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现在,《爱无声》《模糊不清显真爱》《“代理爸妈”传真情》等校园好故事,不仅全校师生人人在讲,而且连家长也耳熟能详。身边榜样《清华女孩王玉洁》更是点燃了我校无数学子的升学梦,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2.5教师和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家校共同参与学校部分日常管理,包括图书征订、政策宣传、扶贫资助、监督后勤服务质量和教师教学行为等;参与部分教育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观摩、学校大型活动发起与支持等;沟通家校活动内容,营造、建设和谐浓厚的家校共育氛围。针对个体问题差异和不同家长现状,通过细分内容的培训,家长能接受到针对性较强、贴合自身实际的学习内容,对实施家庭教育有实际指导作用。例如,开展亲情陪伴教育,作业陪、研学陪、餐桌陪、休息陪;开展亲情、关爱、感恩、孝道等品质教育;开展父母行为修正活动,避烟、避酒、避赌、避粗、避怒、避吵、避手机;开展家庭环境建设,建设书香家庭、美丽庭院等。在实施“双师合一、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们一起,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用心、尽心、悉心地教育和关心学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些举措,落实了“一岗双职,一肩双责”的家校共育理念,厚植了教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教育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模式中,只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合力,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阳,马迎华,李恬静,周佳,宋娟,李效鹏,张冰.我国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学校卫生条件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4):623-627.
[2]贺武华.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发展的价值重构与功能再造[J].浙江社会科学,2015(03):96-102+159.
[3]杨兆山,王守纪,张海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