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青岛西海岸新区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触点,坚持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构全新教育生态,为教育信息化贡献具有领先水平的西海岸方案。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智慧课堂 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教育治理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智慧教育经验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先后在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大会、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上作经验交流。2020年8月,青岛西海岸新区被遴选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于瑞泳对本刊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
教育’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触点,坚持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构全新教育生态,为教育信息化贡献具有领先水平的西海岸方案。”
多级统筹 多方协同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于2014年6月3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陆域面积2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总人口213万。经济总量位列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的前三位,约占青岛市经济总量的⅓。2019年,新区进入全国百强区,GDP突破3500亿,排名山东第一,全国第六。2020年跃居全国第五。
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需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与之相匹配。那么,在信息化2.0时代,如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新区管委认为,谁能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教育未来。2019年11月,新区管委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8.59亿元启动“‘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行动”项目,在青岛市率先开展了智慧教育探索。
“我们目标很明确,要把西海岸打造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助力青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于瑞泳说。
智慧教育的落地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应用开展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要组织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力量,这就需要一个龙头。为此,区委教育工委成立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区智慧教育建设工作。同时,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电教部加挂智慧教育指导中心牌子,负责智慧教育具体工作。
新成立的智慧教育指导中心由信息技术专家、教研专家、装备办和公司技术专家组成。各路专家集中办公,不仅要负责全区智慧教育的顶层规划设计,还要负责区域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打造及落地实施,以及区域教育管理和校园数据治理探索研究,教育大数据、智慧教育理论及应用推广,从而形成了多级统筹、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随后制定发布了新区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智慧教育考核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实现了“三统一”:即项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支撑保障和统一成效评估。
优化环境 系统推进
完善的顶层设计,明确的建设目标,使新区智慧教育建设稳步向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三个升级:一是全面升级校校通、班班通设备,实现网络万兆到学校、千兆到终端,无线网络全覆盖,确保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二是全面升级办公教学设备,已为12180名教师配备了智能教学终端,2021年内完成全体教师的智能终端配备,确保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三是全面升级智能学习终端,已为83300名学生配备智能学习终端,2021年内将为全体六年级以上学生配备到位,确保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
在平台建设上,推进“一平台多应用”建设,与国家、省、市平台互联互通;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组建名师团队,帮助全区教师更高效地备授课,并为英语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提供英语口语测评、听说专练评测等特色应用;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研究与应用,打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人人有特色”。通过这些举措,新区“区校一体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上,遴选2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通过开展培训、教研、观摩、交流、评比等活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多角色分层次培训、多产品多轮次打磨,完成200余万人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并对全区干部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提升测试。
在智慧课堂常态化使用方面,新区从四个方面加强指导,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一是入校培训与指导,深入学科组与办公室,与教师一起精雕细磨,完善教学设计和目标、策略。二是听评课指导,入校听课,结合课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情况,进一步提升课堂效能。三是组织集体备课,發挥学科优秀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基于新技术教学模式的集体备课。四是打造精品课例,探究新区特色智慧教学模式。
育人为本 因材施教
智慧教育的初衷是因材施教,智慧教育的推进,让因材施教更加精准。新区高度重视教学模式的提炼与创新,初步探索了多种课堂教学新模式。
比如,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情景创设”等教学场景应用,打造出《少年闰土》《圆的认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2573节优秀课例。课堂整体结构“三化”一线贯穿,即“自主探究前置化、合作交流有效化、因学拓展个性化”,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真正发生。
再如,基于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考后讲评课新模式,实现了学生作业个性化、教师教学精准化。在考后讲评课过程中,首先采集分析考试数据,生成讲评报告,教师对共性错题精准讲评;其次为不同层次学生匹配不同难度的个性化作业,学生个性错题及时巩固;最后,学生针对个性错题,自主二次巩固再练。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习效率、效果显著提升。通过口语测评、听说专练等功能,学生可以自我检测、反复练习,提升语言类学科的口语教学质量;使用智能作文批改功能,学生能迅速得到个性化的评价,老师能够全面掌握整体的作文水平;通过试卷智能批改、课堂测练、在线作业等功能,可快速获取学生学习数据,让教师的备课、指导有据可依。
教师的负担也有所减轻。通过对新区2020年和2021年教师备课现状调查问卷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常态化、规模化应用智慧课堂后,一个课时的常态备课时间平均减少约2小时,备课时间减少了近6成;单次作业批改时间平均减少约2.5小时,批改时间减少了近5成,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减负增效。
新区教育治理能力也在增强。通过建设可视化大数据平台,伴随式采集智慧课堂上的过程性数据,阶段性采集评测考核数据,可以全面监管新区智慧教育整体应用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科学诊断各校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专业能力、学生学习行为等的差异和变化,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支持。
未来着力三个方向
谈及下一步设想,于瑞泳说:“我们将瞄准三个方向,精准施策,努力加快智慧教育建设进程,深化教学与技术融合应用,驱动教学变革,激发办学活力。”
一是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聚焦“教与学”根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教学平台和分析工具,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在做优做强“青青益课”名师公益课堂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三个课堂”,探索建设“云上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体师生。
二是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开展分层分类教师信息化研训、建设区域建立教师信息素养评测体系、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全面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信息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是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完善可视化大数据平台,汇聚学校多元业务数据,建设开放、融合、共享的新区教育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教研教学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探索基于数据的综合评价机制,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展多维度教育管理类大数据的分析研发与创新应用,推动教育治理和评价模式创新。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新区的教育面貌,新区教育进入了弯道超越、换道超车的教育信息化新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正在新区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