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辉
2021(首届)中国终身学习大会聚焦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就如何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水平、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学习型城市 乡村振兴 老年教育
5月27日,2021(首届)中国终身学习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指导,福建开放大学提供支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在中国大陆首个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的诞生地——福建,首届中国终身学习大会聚焦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探讨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水平,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打造终身学习相关服务升级版
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有什么新的时代内涵,各级各类教育应该担负怎样的责任使命,如何以高质量的终身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是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
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鞠传进指出,全民终身学习不仅体现了人的生命意义,更是文明进步和国家强盛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全民终身学习。今天,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规模庞大且普及率较高,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说,在助力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国民素质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未来,要用5到10年时间,推动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
“我国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验,更瞄准国内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脉络。他说,“十三五”已经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顶层设计方案,这就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并发挥统领作用。主干是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领域创新服务业态,平衡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多样化教育与学习服务有序健康发展格局。中办、国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则是问题导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前,基础教育需要夯实学习型社会的基石,进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需要与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及全方位混搭发展,以打造学习型社会高层次平台。
張力强调:“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立足基本国情,到2035年,再到2050年,一步一个脚印,五年一个规划,不断向前推进,打造出我国终身学习相关服务升级版,使21世纪中国人的教育和学习能够达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为有用和更可持续。”
学习型城市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包华影回顾了终身教育及学习型城市的国际发展历程。她指出,当今时代,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城市越来越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阵地。作为人类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2%,却居住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30年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在各国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学习型城市建设,将其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
包华影强调:“在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已到了关键时刻,作为其重要基石及引领性要素,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快发力。这是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
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的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学习型城市。”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调研员夏瑛表示,上海对历年的终身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上海终身教育经历了‘十二五’期间的标准化建设阶段,‘十三五’期间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进入高质量推进阶段。我们要以高质量的终身教育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十四五”期间,上海重点关注五大问题:数字化转型、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扩大老年教育供给、职工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和终身教育治理体系。
上海认为,教师队伍是实现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指南》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策划能力、辅导能力、研究能力、推介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能力等。上海将围绕这些专业能力,着力建设一支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要求、富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终身教育教师队伍。
在终身教育治理体系方面,上海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合力共创、全民参与”的推进机制:基于特大型城市的特点,要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的活力,初步形成终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治的格局,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乡村振兴 教育先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那么,教育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民职业教育研究专家组成员朱启酒表示,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当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没有搞清楚学校教育与农民教育的区别。农民教育不是围墙里的教育,不是宾馆里的教育,不是任务式的教育,不是钓鱼式的教育。农民教育必须与农民自身需求相结合,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区域规划相吻合。
“遗憾的是,现在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村,这是很致命的。”他说,农民教育需要的是教产融合,不是产教融合。因为农村没有产业,农业也没有规模效益,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培养出新产业,形成旅游村、农家院、农家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练,指导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所以,乡村振兴首要的问题是培养造就一支教师队伍。现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使其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的主要师资力量。
我国的高校已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殷红春表示,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作用。在我国广大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他结合天大的实践指出,高校要立足学校优势学科,找准发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匹配乡村振兴人才建设需要。高校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内容建设,打造“平台+课程+服务”的线上和线下融合式教学,实现互动式教学、全流程追踪、全方位组织型学习和线上优质资源的共享。在校内,要打造联合培养平台,拆除学院与专业之墙,拆除教学与科研之墙,建设跨学院、跨学科的开放性人才培养平台。还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墙,加强产教融合,与各方共同建立终身教育联合体。只有这样,才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高校的最大优势。
老年教育呈蓬勃发展之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14.11亿的18.7%。这表明,我国即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化将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对经济社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老年教育已成为各级政府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上海出台多项举措,其关键词是“鼓励”:鼓励各类院校举办老年大学,鼓励部门、行业和企业举办老年大学,鼓励社会组织或法人举办老年大学,鼓励各区老干部、民政、教育系统增加老年大学数量,积极发展网上(空中)老年大学。目前,老年大学在上海已呈遍地开花之势。除高校外,企业、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等社会力量也已加入进来,新开办的有中银老年大学(线上)、上海群艺馆老年大学、小白鸽老年舞蹈学校、百姓网花样大学等。
体制机制是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福建在全国获得率先突破。福建开放大学副校长沈光辉介绍了福建省建立“一方牵头、各方参与,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管理体制的做法。福建省成立了全省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厅。根据省领导批示,明确由省教育厅牵头负责日常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研究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福建省依托福建开放大学成立“福建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经费,承担全省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终身教育的指导、管理、服务和研究职能。福建省把老年教育纳入省对市县人民政府教育“两项督导”和“教育强县(区)”指标体系,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将老年教育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公办学校从开展老年教育获得的收入中,可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补贴教师,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
理顺体制机制,带来了老年教育大发展。目前,福建正在着力推动县以下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的有机结合,打通老年教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福建开放大学发挥“互联
网+”优势,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新业态与新生态,其中“直播带学,人文游学”获得广泛赞誉。
拓宽终身教育的视野
课程思政也纳入终身教育的视野。浙江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吉先介绍了学校的经验。浙江开大锚定育人“一个目标”即立德树人,构建育人“两大共同体”即线上、线下育人共同体,创新“三大教学场景”即理论教学场景、实践/创业教学场景、宣讲活动场景,深化育人“四种融合”即党建与思政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融合、大规模在线教育与全日制教育融合,从而形成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路径。
上海大学教授顾晓英阐述了上海大学如何以“项链模式”构建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全方位多层次思政课程体系。上海大学开发了“开天辟地”“中国记忆”“光影中国”等红色传承系列课程。这些课程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即借通识课平台,以滚动开发模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时间送进课堂;以名师大家、鲜活内容、生动形式确保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新时代的终身教育,给各级各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作为终身教育的最早实践者,开放大学应该以怎样的作为迎接新挑战?与会者认为,开放大学应该成为构建区域终身学习体系的“火车头”。当前,最重要的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完成转型。在社区教育方面,应该发挥优势,注重在运行机制上的创新,做适合的社区教育,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有生态的社区教育,从而与其他高校和机构区别开来,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