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2021-09-10 02:02薛萍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深度思考核心素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及育人价值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态结构教学;深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7-0079-02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树立系统的教学理念,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及其育人价值整体,有机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没有从整体上对教材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把握,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只重视单个课时教学,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偏离了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二是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仅仅满足于对一节课或者一个环节的情境或活动进行设计,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长期培养。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应用生态结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整合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可以使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教学设计不应成为教学的障碍,同样地,教学设计也不应固定不变,否则教师将陷入单调枯燥的模式化的陷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知识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1]。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完关于路程的数量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抛出这样一个疑问: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所学的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然后思考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中,求路程为什么要用乘法呢?而同样求另外两个数量关系,求速度和时间又为什么用除法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适当地加以点拨:“速度”跟我们二年级时所学过的乘法中的“每份数”有没有相似之处呢?接下来就有一位学生举手并站了起来,回答道:“速度就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乘法中的‘每份数’,‘时间’相当于我们以前学习的‘份数’,而‘路程’则是‘总数’。”这时,不少学生受到启发,纷纷想表达看法。教师顺势让学生找找看,过去学过的什么数量关系也跟乘除法有联系。最后,教师把之前所学的有关买卖问题的数量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都与乘除法联系起来。

在這一案例中,教师不仅关注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关系,还与学生原有认知中的“每份数、份数、总数”及“总价、单价、数量”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二、溯本求源,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发现知识间的差异到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系统梳理到整体地把握知识,从个性化整理再到创造性呈现,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模型。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2]。

例如,在教学“认识比”时,教师不只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还与倍比、差比及学过的数量关系来进行比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中特别关注寻找知识间的联系:“部分+部分=总量”和“每份数×份数=总数”等数量关系是小学一切数量关系的基础,学数学就是学关系,这些数量关系我们称为模型,也就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的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所谓的建模就是所有新的数量关系的学习。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建模思想,那么学习数学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轻松。同时,这种溯本求源、寻找关系的结构化思想,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三、完善认知,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总体要求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完善不应局限于知识的形成,更多的是对知识结构把握的完善,以及对把握结构后自主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的完善。学生只有厘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积极地进行讨论,从整体上感悟,才能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笔者认真研读了各个版本的教材,分析了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呈现意图,同时查找了与它相关知识点的前世今生,有意识地沟通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在研读教材中,笔者发现:不同的教材对这一内容编排的着眼点也不同,北师大版的教材是将“平移与平行”“垂直与相交(旋转)”分课时教学,强调在直线的动态变化中认识“垂直与平行”;而人教版教材却着眼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和垂直的含义。我们汲取了各版本教材的不同特点,并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设计。

在教学中,我们把平行和垂直放在一起来认识,先将平行和垂直进行分类,在学生认识“平行”后,再将一组平行线放到格子图上,并利用学生熟悉的工具格子图进行讲解。格子图是非常好的学具,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间距离都相等。之后笔者在格子图上进行平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后仍平行”这一知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平行线的性质。然后,笔者通过电脑演示把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进行旋转,让学生逐渐地过渡到认识“垂直”。学生在动态变化中进一步理解了平行与垂直,同时把今天所学的新知识与二年级学过的“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建立起了联系。

如果我们把“垂直与平行”和“平移和旋转”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连续变化的过程中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动态的、鲜活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当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不断旋转,学生在“相交”“相交”声中,理解了这一概念。之后,笔者让学生在这无数组相交直线中找出最特殊的一组,即相交成直角的那一组,其中明显地渗透着分类思想,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垂直也是相交中的一种。

四、巧设问题,产生深度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核心的结构性问题串联课堂,让学生深挖问题的本质,产生深度思考[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被框定,问题变窄了,最后就成了“一问一答”的打乒乓球似的没有任何思维含量的“伪对话”,这样启发的思考就是“浅层次的思考”,过多、过细的问题,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長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有:(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回忆一遍,再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让学生有全局观。(2)请根据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下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整个单元的知识间的联系画一个思维导图。学生展示出来的不同的思维导图很生动,促进了知识的结构化。(3)回顾一下,在这一单元之中还有哪些疑问、易错的地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跟这部分知识相关联的地方,接下来后续要学习哪些相关的知识。有了这种结构性的思维,学生才会产生真正的深度思考。

结  语

教师如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好数学知识的框架,并能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就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相关知识系统地“连成一个知识串”。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学生最终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多的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如果能自觉地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深度学习水到渠成,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易增加.缔造唯美教育[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李秀霞.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04.

李生梅.促进数学深度学习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J].青海教育,2021(Z1):79.

作者简介:薛萍(1982.2-),女,福建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深度思考核心素养
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创新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实践
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打造深度思考的初中历史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