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递进、四维联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2021-09-05 14:52曾红武闫永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生态系统创新创业

曾红武 闫永博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表达及沟通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此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平台资源,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形成了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到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再到创新创业实践赋能训练教育的“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打造了“四维联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创新创业; 专创融合; 三层递进; 四维联动;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184-002

一、引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有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善创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既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过去,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主要由经管系或者辅导员老师组成,授课方式也主要是以知识讲解为主。这显然和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理念相违背。我们原有的理论知识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新目标的的需要,急需构建全新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其中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我校双创教育的不断深化,发现我校双创体系远远没有达到“专创融合”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但是需改革创新创业课程。

2.创业学院已经成立;但创新创业课程任然是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与专业课程处于分离的状态。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少系统规划;未能形成贯穿学生全成长周期的培养课程体系和生态系统。

4.理论讲解为主的课程不符合创新创业的实战性需求,实践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从上面我校的创新创业的问题不难看出,广职院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否则将制约我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及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一)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

我校牵头开展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主的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纺织服装特色行业产业创新应用、技术开发、前沿科技等的思考及研发的促进,引导学科往创新发展,真正做到“创业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同时又促进专业发展”。

(二)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2018纺织服装创新思想会议上,绿色环保、绿色工艺、品牌创新、差异化发展、生产制造的数字化,从纺纱、织布、印染、化纤,服装整个产业与高等院校产权紧密结合这些关键词被多次提出。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要成为有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的“有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善创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还必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我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

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早,具有课程开发的“高起点”:我校从1998年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课程于1999年列入学院教学计划中的公共必修课,并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创新创业學院的成立,提供了课程开发的“新机制”。2018年我校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管理机制、师资培养、场地孵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三层递进、四维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实践

(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有创业能力、高技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抓住大学新生人生目标设立的宝贵空窗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设立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理性向善的价值观。从而成长为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融合: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与实训课程相融合。

(二)专创融合、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校创新创业学院的主要职能载体,作为“第一课堂”的必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责任。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从文化氛围,到内涵支撑,到实践平台,分别进行了相关设计研发和实践建设,已经形成完整的“三层递进”体系(表1)。

1.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从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让双创教育课程以必修课的方式进入正式课堂教学。

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全覆盖,课件体系建设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部分。从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再到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程。课程需具有系统性、适合性和专业特色,且纳入学分体系。

通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由创新创业学院培训合格的专任教师授课。

专创融合课程:重在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创新的能力。把教师创新项目引进课堂的同时,重点发掘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

实践活动赋能课程:重在提高学生创业知识、技能以及实施的能力。课程主要特色

(1)产品依据五星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开发、参与式教学、学中玩、玩中学。

依据创新能力模型开发、测试、呈现。有一年授课经验并参加双创师资训的专业老师即可独立授课。系列实训依据创新实践流程展开,学习过程、学习路径、成绩、成果、能力、学习效果显性化;企业教练可实现在线点评。系统内置创意方法工具库:创新思维库、创新方法库、创意激发方法库、创新实践流程、科转政策法规库。系统内置科研项目引导、科转法规、知识等。

(2)以“智能+教育”为新形态搭建的创业全过程实训课程在线平台

搭建创业全过程实训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创业实践流程为主线、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把创业课程标准化、可复制化,实现项目从课堂孵出、项目在课堂迭代,解决老师们全校通识类创业课程授课难问题。

(3)建设纺织版创新创业“金课”

我院从1998年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课程于1999年列入学院教学计划中的公共必修课,并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结合我校纺织特色,形成了基于专创融合的“纺织版创业金课”。

(三)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导师的指导。院校教师多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很多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如何在学生问题提出、商业IDEA、竞争对手分析、项目建议书、产品研发、路演及复制和商业化运作等各个创业项目主要阶段中指导,并帮助学生提升项目质量,这是我们学校急迫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两年的摸索和实践,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四步三级”创新创业导师培养体系(图1)。

创新创业讲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双創通识课程的授课老师。高校双创教育作为校级战略,其专职通识教育师资配置予以保证,这是普及双创的基础条件。

创新创业引导师—面向问题解决。进行专业知识融合应用的科技创新、商业创新,以出创新成果,或专业技能应用为目的的课堂授课或课外辅导老师。

创新创业导师—双创教育强调面向市场和实战导向,强调识别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价值创造。高校配置兼职校外老师来弥补实践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将提升高校双创教育质量和水平。

(四)“四维联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打造

明确双创教育全程各环节的效果目标,是建设清晰有层次的教育体系的前提。创业学院课程体系各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育人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显然不是仅仅依靠创业学院、任课老师就可以的,需要创业学院、教务处(二级学院)、科研处、团委及社团4个部门组成“四维联动”课程体系实施系统,才能确保各层次双创教育目标的实现。

基础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管理由教务处统筹及质量监督,二级学院负责专创融合必修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而实践课程和实战项目则由创业学院针对特质学生组织教学管理,其目标是特质学生的高水平创业。此外,团委负责组织优秀校友讲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主题班会、金点子头脑风暴会、创业模拟、创新发明、双创讲座、创客社团、各类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科技处依托多个产学研平台,负责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业学院同时利用长期累积的优质政府、行业、企业资源支撑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比如论坛、沙龙、大讲堂、精英训练营、路演实训、大湾区纺织行业创新创业竞赛等各类校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这样就形成了全校“四维联动”教育系统,4个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表达及沟通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此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平台资源,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形成了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到专业融合创新教育,再到创新创业实践赋能训练教育的“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并通过“四步三级”法培养创新创业导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四维联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确保创新创业各项工作达成目标。

本文是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教育主讲教师团队”(项目编号:XJJS2019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德丽,刘俊涛,于兴业.融入与嵌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模式转型[J]高教探索,2019(3):30-35

[2]杜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J]辽宁高职学报,2018(3):90-91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生态系统创新创业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