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议中挖掘新闻亮点的实践探析

2021-09-04 19:00吴家跃
新闻潮 2021年7期
关键词:挖掘

吴家跃

【摘 要】参加会议活动,是记者获取新闻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不少记者在采写会议活动稿件时,只见会议,不见新闻。文章分析了会议报道中新闻亮点缺失的原因,提出通过抓住会议重要内容、把新闻点制成标题、留心寻找新闻亮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追踪会议后的新闻、创新会议新闻写法等六个方面,探讨从会议中挖掘新闻亮点的对策和技巧。

【关键词】会议报道;挖掘;新闻亮点

一、会议报道中新闻亮点缺失的原因

一些记者在采写会议报道时,只关注会议本身,通篇都是会议要求、会议指出、会议强调,而读者最关注、最想了解、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却一笔带过,甚至都没有提起。这种“八股文”式的会议报道存在已久,但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变。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读者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挑剔。如果传统的会议报道方式不改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生存力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会议活动报道中缺失新闻亮点的原因,是记者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新闻敏感性

有些记者缺乏新闻敏感性,即使有含金量极高的新闻亮点在眼前闪烁跳动,也视而不见或无动于衷,总认为会议活动枯燥无味,根本没有什么好题材值得关注,只要完成报道任务,就万事大吉。由于不动脑、不用心,久而久之,所采写的稿件都是千篇一律,生硬无味,很难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创新意识不够强

有些记者创新意识不够强,经常像“搬运工”一样跑会场、跑部门,拿到会议材料或新闻通稿就照搬照抄,并且按照固定的模式来编写。在他们看来,创新写作有风险,很容易把会议主题报偏,把领导的讲话报歪,最保险的办法是,原原本本把领导讲话抄下来,不管长短,也不管有没有亮点,不出差错就行。

(三)写好稿动力不足

在参加会议时,有些记者也时常发现新闻亮点,也想跳出会议圈子,努力采写出没有会议味的好稿,可是消化材料、深入再采访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再三权衡之下,便放弃写好稿念头,最后还是落入俗套,以公式化、标准化来写稿。由于仓促成稿,应付了事,所写稿件机械呆板、毫无特色,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从会议中挖掘新闻亮点的对策及技巧

新闻亮点犹如金子埋藏在金矿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现,需要记者扑下身子、历尽艰难、千淘万漉才能提炼出来。因此,要想方设法在会议中发现和挖掘出更多新闻亮点和看点,及时准确地将公众欲知未知的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让新闻报道成为群众工作、生产和生活的指南。

(一)抓住會议重要内容

一般说来,每个会议都有主题,主题内容有多有少,价值大小不一。记者在报道会议新闻时,应该从其重要内容入手,突出新闻价值,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选择报道内容时,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对多个信息进行恰当的取舍,进行必要的提炼,突出重要的中心内容。

遇到内容既重要又庞杂的情况,要灵活处理,不能一锅煮。应当采取“切香肠”的手法,把多个内容分割成若干篇,一篇一个标题,一篇突出一个重点,让新闻内容更加鲜明、醒目。此外,如果能够在稿件中适当加上一些例子、分析、点评以及背景链接等,就更加有看头了。

(二)把新闻点制成标题

传统的会议新闻标题通常都是苍白无味的,传达出来的信息无非是某某会议召开、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之类。这种千篇一律的标题,缺少可读性、没有信息量,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制作标题时,要巧选角度,凸显价值,尽量把新闻亮点制作成标题,通过淡化会议本身,让读者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会议的形式和领导的排位。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议新闻入脑入耳、好看好读。

比如,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笔者了解到广西又出台具体措施,全面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这是广大创业者十分关注的大事。在写稿时,笔者把新闻亮点制作成标题,写成《中小微企业又收大礼包 新16条既保出生率又护成长率》的报道。见报之后,有读者反映稿件写得很到位,及时地把政策干货传递给读者,看了很解渴。

(三)留心寻找新闻亮点

许多毫不起眼的新闻亮点,总是淹没在会议活动之中,犹如草蛇灰线,若隐若现。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没有强烈的写好稿意识,就是有闪闪发光的新闻亮点在眼前晃动,也是看不见,抓不到。要想在会议活动中快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养成以下这些习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也许就会收获更多的意外和惊喜。

1.留心注意领导讲话

参加会议活动,一定要全程聆听领导的讲话,特别是一些以脱稿形式反复强调的讲话内容,往往都是意外的新闻亮点。如果能抓住这些“题外话”,就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还有机会写出独家新闻来。

在一次项目开工现场会上,有领导在脱稿讲话中提到,从认识到“牵手”,不到两个月,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便闪电般在当地“安家”。笔者捕捉到这一“题外话”后,侧重从当地政府如何提供优惠政策、优化环境,全力推动、全心服务项目加快建设的新闻亮点入手,采写成现场见闻《如此“闪婚” 央企渴盼》,形象生动地把一个十分常见的项目开工现场会写活了。

2.认真阅读会议材料

在会议材料上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亮点,发现后就标记出来,并结合现场见闻看看能不能写成一篇稿件。如果材料不够用,再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想方设法补充完善材料。只有抓住一些新闻亮点,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采访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介绍广西推行信用监管情况。笔者在材料中看到一个新闻亮点,全区已有千余人因透支信用,失去担任企业法人的资格。于是,笔者就把这个新闻亮点单列出来写深写透,形成《失信没有资格当老板 千余人申请开公司被拒绝》的稿件。整个稿件没有丝毫会议味,也没有落入“我区推行信用监管取得新成效”的俗套报道模式,不仅得到相关领导的赞赏,还被相关部门评为好新闻一等奖。

3.带着问题参加会议

一般来说,记者参加会议活动,都会提前接到参会通知,通知里面会注明会议主题。记者要学会提前做好功课,把想要了解的问题想得多点,想得细点,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带着问题,占据主动,才能在会上找到更多的新闻亮点。如果仓促上阵,就会两眼茫然,脑袋空空,一无所获。

有一次笔者接到会议通知,有关部门将召开清理欠薪推進工作座谈会。接到通知后,笔者就开始围绕欠薪现象为何屡禁不绝进行初步调研。在会议期间,由于准备得较充分,笔者轻松地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并且了解到更多、更深层次的欠薪原因。最后写成《欠薪症结何在》的调查报道,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省级党报群众工作年会好新闻三等奖。

(四)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

有些会议活动比较普通,新闻价值较小,报道意义不大,但会议提出的措施、观点,总结的经验,反映出来的新问题、新情况等具有社会意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有经验的老记者的做法是,不能把眼光盯在会议上,应该跳出会议圈子,用会议所提供的新闻线索,去挖掘会议新闻背后的新闻。只要开动脑筋,就能获得更多的新闻亮点。

在一次行业产品推介会上,主办方的目的只是通过媒体宣传一下有关企业的品牌形象。笔者发现这种会议新闻价值较小,报道意义不大。但在会上听到有关企业反映,广西制造品牌叫得响、过得硬、知名度高的并不多,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根据这一个新闻点,笔者就现场采访了主管部门领导、企业家等,并且跳出会议写新闻,挖出新闻背后的新闻,采写了深度报道《“广西造”亟待补“品牌”短板》,在行业中引起很大反响。

(五)追踪会议后的新闻

许多政府和部门的会议,大多是围绕如何解决工作问题而召开的。遇到这种工作推进会,记者不能只报道现场新闻,还要追踪报道会后解决问题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大事、要事和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好、引导好。

在一个工作专题会议上,有关部门集中研究如何解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笔者除了及时报道会议新闻之外,还将后续问题如何解决,有没有进展和成效等放在心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形成新闻接力,写出《我区投入上亿元建质量安全快检系统,有效拦截问题农产品“混”入农贸市场》一稿,回应了社会关切,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六)创新会议新闻写法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将会议活动写成有特色的新闻精品。把会议报道做精、做细、做活、做好,达到领导满意、群众乐意、社会欢迎的效果,这就是记者为之奋斗的动力。

1.在角度选取上下功夫

找准角度,写出与众不同、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是记者追求新闻精品的必备基本功之一。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找准一个独特的视角,把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展示出来,更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笔者敏锐捕捉到一个信息——广西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当时,笔者的直觉是,这是一条大活鱼,一定要好好采写,说不准还能整出一个好新闻来。于是,笔者会后马不停蹄地采访主管部门领导,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种种好处和变化。经过多天的奔波采访,终于收集到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材料和故事例子。然而,在下笔前笔者琢磨,广西开展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一个较大的题材,如果按照常规来写,就会落入俗套,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更谈不上能评上好稿了。

笔者深入研究素材发现,广西大力开展商事制度改革,极大简化了办证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改革带来最直接、最直观的变化是“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方便快捷了,办证大厅外面的代办人员明显减少了”。

笔者灵机一动,决定从“代办下课了”这个小角度,切入商事制度改革这个大主题,由浅入深,以一个“小人物”失去代办“业务”为由头,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广西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大故事”展现出来。

结果,这件作品获得2018年度广西新闻奖文字通讯二等奖。读者纷纷给出好评,就连一些媒体同行也赞许:“都是一起去开会的,都是面对相同的一个题材,众多媒体都报道了,可《广西日报》记者却别出心裁换了一个角度,从商事制度改革‘干掉’代办行业入手,成功地把稿件写活了。”

获奖后,笔者也深刻地感悟到:“不怕内容不够好,就怕角度不够刁。换个角度,换个说法,也许就能把文章写得更耐看、更漂亮。”

2.在深度挖掘上下功夫

日常会议采访中,能否写出有思想、有见地、有力量的深度报道,考验着记者的综合素质,也是衡量一个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在一次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上,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召集了相关部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围绕如何营造好招商引资环境畅所欲言,目的是提高服务效能,让客商更加安心和放心投资置业。通过现场采访,笔者深入了解到打造拴心留人的营商环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仍需要下大力气去改善。经过一番努力,笔者成功写出深度专题报道《别让母鸡跑到别人家下蛋》。文章直面问题,见人、见事、见思想,通俗易懂地把影响营商环境的现象、问题、对策等提炼出来,有深度、有力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仅得到相关领导的表扬,还得到投资者的点赞。该作品获得2005年度广西新闻奖二等奖。

3.在形式创新上下功夫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读者阅读新闻的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不改变传统的报道方式,那么读者就会渐行渐远。

传统媒体记者要从会议中挖掘新闻,让自己采写的稿件具有可读性,需要加强学习,多在创新采写形式上下功夫。关键是摒弃“八股”形式,灵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采写会议新闻,努力把会议新闻写活、写得有看头,才能提高新闻阅读率。

三、结语

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关键是要突破会议报道的老套路,去掉令人生厌的官话、套话、水话,突出增强会议活动中的新闻性和信息量,尽可能多地让读者得到更多更实用的新闻资讯,还要找准角度,深下功夫,从细微之处入手精雕细琢,方能化腐朽为神奇,把生硬的会议题材写出思想、写出味道,让读者看得舒服,看得入脑。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挖掘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体系的挖掘与研究
初中英语老师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挖掘“文本”空白,读悟表达补白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