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官春
摘 要:爱国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更是要坚持和遵循“六个统一”,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坚持多样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断夯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情怀和实践根基。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六个统一”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基因,并以强大的精神力量维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魂,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精神后盾。百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取得了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成就,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国内外各种矛盾和冲出进入多发区,尤其是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及思潮多元化等对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构成各种挑战,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它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愿望,为此,需要长远角度坚持和遵循“六个统一”,不断引导新时代建设者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理念,凝聚爱国主义的向心力,筑牢爱国主义的基本盘。
一、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開展为爱国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沃土,在南湖游船的呐喊、大西北的通天白杨,都孕育了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沂蒙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奋进、拼搏。这些伟大的精神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完备的体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意识、生生不息的精神、互帮互助的作风、脚踏实地的态度都是其核心与精髓,这些内容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会褪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但要想更好地展现爱国主义的魅力,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依托于先进的思想理论对教育内容与形式进行变革、创新,绝不能机械地沿用老一套的方法,也不能照本宣科,要从多年以来的教育中提炼出值得推广的优秀做法,也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客观世界的发展情况,结合青年一代个性特征,使爱国主义得到发展、丰富,既要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让他们知道这些知识的起源、内涵与价值,更要让他们具备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既要统一他们的思想,又要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对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一个词汇都能产生透彻理解,能为民族梦的复兴贡献力量。
如今,“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习近平同志在本次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1]。并将此作为新时期每一位青年所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意识到,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比拟的,既是一个民族展示自我风采的名片,也是与众不同的识别码,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强大的精神家园,既能产生无限的凝聚力,也能使所有同胞产生归属感。如果一个民族不能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水上浮萍,将会失去生存的根基。[2]如今,我国已经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处于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怎样才能站稳脚跟、走好脚下的路,要想从容应对全球经济的猛烈冲击,就要把文化创新摆放在核心位置,因为文化是民族之魂,而创新则能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爱国主义在华夏大地上绵延几千载,但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糟粕,存在着许多与当代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内容,既要剔除这些内容,也要融入竞争、市场、公平、民主等元素,使之像喷涌的泉水、吐新芽的树木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3]如果能做到文化创新,爱国主义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会引领更多大学生谱写新的生命篇章,使他们实现华丽的蜕变。爱国主义的创新发展,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从文化核心层面入手夯实创新的基础。无论以何种形式、采用何种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把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置于最突出的位置,要以多种形式的变革与创新使这两项教育落到实处。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过去,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都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如果不能传承优秀的内容,所有的创新就成为伪创新;如果不能对真善美表示认同,则会导致创新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如果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就会具有功利色彩。因此,培育人格与精神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
二要从国家发展层面入手明确创新的方向。传承与创新文化需要导向,绝不能简单地把政治当成导向,而要从得到强大文化的支撑,离开了文化的有力支撑,爱国主义教育极有可能偏离正确的目标,甚至会使道德人格与理想信念发生错位,容易使教育目标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爱国主义与政治教育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要将其融合到一起,以先进的政治概念来体现出爱国主义的价值,以爱国主义来促进政治稳定与发展,进而增强爱国主义的感召力、影响力。
三要从学生成长层面入手丰富创新的内涵。对爱国主义进行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所有大学生的成长起到引领的作用,二者应该是一个整体。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做到三点:首先,要让思想教育贯穿于专业技能教育的始终;其次,在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如果能做到这三点,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就能成为可能,其内涵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二、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一定要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一点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同过河需要桥一样重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基础,也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新里程,面对的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学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同时采用传统性、现代性的方法。
在新的时期,许多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都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以学科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课堂当成唯一的阵营,把背诵当成主要方法。于是,许多学校适时进行了变革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过程中,教学重点基本围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史部分,也会积极利用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借助于这种形式,大学生能对革命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有些学校以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国庆节朗读比赛、建军节文艺汇演、国家公祭日演讲等;有些学校则会带学生走出校门,到红色旅游地开展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到基层拜访革命先辈及其家属,来到社区为群众发放《红色记忆》手册等。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亚于课堂教育,甚至能起到机械背诵远远达不到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十分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不仅要从过去的做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熟悉、喜爱、常用的新媒体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复兴之梦能否成为现实,何时能成为现实,这些责任主要落在青年大学生肩上,他们有主见、有思想,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愿意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都是其父辈、祖辈所不具备的优势,但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成为不良思想腐蚀的对象,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要利用他们善于使用手机、网络这种特征,帮助他们与敌对势力划清界限,争夺这部分最为宝贵的人才。因此,要运用网络来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教育形式变得更丰富、更活泼,成功地开辟新的德育阵地,提升教育效果。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統一
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根本的内容,更是每一位大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是解决各种新问题、应对新形势的制胜法宝,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该是一种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曾对此指出:“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4]。无论是浴血奋战的革命时期,还是斗志昂扬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并将其视作优良传统。高校承担着孕育、输送人才的重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绝不能只是满足于大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诠释革命精神、理想信念,让他们学会用理论知识分析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要想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先要让大学生了解更为系统、全面的爱国主义知识,对我党所经历的特殊历史产生全新的看法,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的理解。习近平指出:“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5]理论结合实践,前提是要让大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尤其是马克思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同时包含与中国革命史有关的内容,离开了坚实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则成为空谈。当前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在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学习时也要与时俱进,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理论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使之更好地对指导实践。
利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活动实践,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站在新的高度审视问题,把握住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使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大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与他们进行交流、互动,摸清他们的思想与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说:“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作为教育工作者,先要了解大学生最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知道他们在哪些方面产生了迫切的需求,以此为前提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深度剖析这些问题,力争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引领,使他们逐渐掌握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产生的各种疑惑都能得到解答,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四、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必须遵循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是提升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和要求,同时与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相吻合,更是走群众路线的重要前提。习近平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7]。长期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这是一种适用于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工作方法。当前我国的宏观与微观发展环境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同一个校园之中的大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心理素质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国情,不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危机意识较为淡薄。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与学习情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想理论,争取让红色精神在校园中静静地流淌。
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与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环境有关。伴随着整个社会开放性程度的提高,各类文化开始碰撞和交流,对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信念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他们会以多种方式思考问题,其中不乏许多不合理、不正确的内容。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情况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时期,思想认识、学习习惯、人生态度等既有共性特征,也存在诸多差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8]。对这一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理性、客观、辩证地看待这种差异,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施以教育,制定出层次清晰的教育目标,提出合理的要求,一段时间的教育结束之后还要进行考评。当前我国国情十分特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新情况,每个大学生的成长背景都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既有思想先进、要求进步者,也有一些被动接受教育者,甚至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落后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9]。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这一原则的优势,先要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原则。一方面要坚持先进性,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传递正确的思想、理念、精神,使他们逐渐向着党和国家期待的方向成长,使更多的大学生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则要做到广泛性,在确定教育方法、安排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绝不能出现与他们学习、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要意识到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与我们站在一起,以他们来带动少数落后学生,充分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越性。
在遵循这一原则过程中,要深深地意识到大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的道德水准、思想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绝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以模式化的方式开展教育,更不能盲目地要求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目标,而要开展分层教育。在分层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要对思想和道德处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但一定要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提倡的,哪些是不允许发生的。以此为前提开展教育活动,既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要为少数学生的拔高提供有利条件,切实把握住教育实践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确立贴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使他们都能立下鸿鹄之志,在生活实践中理解红色精神,带着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正确解读投入到学习之中,以自己的努力传递红色精神,以强大的生命力感染自己的父母、朋友、亲属等,为社会和谐、祖国发展出力。
五、坚持多样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鲜明的特色。大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但他们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创造了物质与精神财富,也要从这种财富中汲取养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就是为了使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情况看,虽然我们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稳固,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为迫切。为此,要牢牢把握住发展的航舵,明确前进的目标,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变革,将其渗透到祖国建设的各个环节,以最先进的文化成果、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教育大学生,使他们能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发展形势,能客观公正地分析国情,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有利资源,唱响社会发展主旋律,把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当成自己的使命,为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付出不懈努力。
遵循这一原则,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在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并存的背景下,各思想文化并非完全平等,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发展最为关键性的任务是确保各类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同时得到发展,爱国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10]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的保障,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前提。与过去一段时间相比,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爱国主义的繁荣发展为社会和谐、多样化文化的共生提供了良好条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们既要增强文化认同,也要意识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具有可取之处,要以包容、尊重的态度面对这些文化,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势来补齐自己的短板,真正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前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在多个方面得以体现,如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人文关怀、繁荣共生等,恰恰是这些内容,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环境,为“一带一路”等战略决策的实施做好了准备,更为中国梦的复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多样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甚至存在着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既要对这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整或是剔除,也要遏制不健康内容的扩散与传播,这是实现多元文化共同进步最起码的要求。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但伴随着主流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的繁荣,我们就会逐渐接近于成功。
还需要明白一点,即我们所提供的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绝不意味着要容忍落后文化、敌对文化,绝不能让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干扰,要以多种方式抵御不良文化现象,切断其蔓延的路径,撤掉其滋生的沃土。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就是要让落后的文化得到改良,让腐朽的文化退出历史舞台,使其失去扩张的阵地,以光明的、先進的、优秀的文化来取代它们。所以,文化发展离不开有效引导,更需要对人们的行为加以约束,只有做到这一点,爱国主义等各种先进的文化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产生无限的感召力,才能快速占领制高点。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一定要以多种方式对红色精神、革命精神进行宣传,使核心价值观能在学生的思想中印下深深的烙痕,让他们能自觉与不良文化作斗争,肃清校园风气。
六、坚持发展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所有的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存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都发生了明显改变,人们形象地把世界称为“小村庄”,认为各个国家与地区的人都是以一种“类存在”的方式存在的。不可否认,各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政治发展情况等存在明显差别,但爱国主义却是没有国界的,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现。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如贩卖毒品、暴力主义、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离不开全世界人民的团结与奋斗。这就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弱化“国家主义”“民粹主义”的影响,要在先进理论的引领下对大学生施以教育,使他们具备全球视野,能把个人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能真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的意义与价值并承担自己的使命,在长期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国家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时代的发展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如今在校园里汲取知识养分、学习做人的大学生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各行各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繁荣这些都要靠他们来完成。所以,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一定要了解国家发展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下,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教育要求,更要与当前我国所推行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保持一致。如今,我们要把让所有教育对象“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11],当成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来扩充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民族振兴目标相匹配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形式都要发生明显改变,但始终要服务于民族振兴这一目标,要从大学生熟悉的事件中选择一些能体现出民族振兴所取得的成就的内容,产生更为明显的教育效果。当前,在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制约,随时都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甚至会生成一些尖锐的矛盾,如大气层遭到破坏、恐怖分子猖獗、贪腐问题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对民族振兴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在社会中产生了恶劣影响,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撼动建设成果,更会使人类遭受惩罚。因此,整个民族当前面临着异常复杂和未知的发展形势,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当成重要的理论指导,也要以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学习这一理论,使他们意识到民族振兴是一项曲折、复杂、长期的任务,不断增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学生成才目标相契合
维护国家利益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归宿,有人认为国家利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其实不然,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的最好体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中国人都成为国家的主人,种种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校园的开展,先要保证这一点,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大学生的权益,使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都能贴合大学生的发展目标,更应该把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当成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裕、国家强盛的幸福时代,学校、家庭、社会能尽量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但也要想办法使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精神生活变得更丰富。在建设特色社会主義的过程中,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掌握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也要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些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而这些既来源于课本之中,也蕴藏于生活之中,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与需求,把爱国主义与其他内容融合到一起,如国际主义、集体主义等,为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持续性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2] 郭建宁.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N].光明日报,2011-12-23(001).
[3] 郭建宁.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N].光明日报,2011-12-23(001).
[4] 陈学明.中国正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7.
[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5.
[6] 董振华.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9.
[7] 中共中央党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8] 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4.
[9] 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69.
[10] 曹泳鑫.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97.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