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许玉敏,朱峰,孟香丽,曾蓓,刘淑颖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部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主要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宫颈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早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以往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宫颈癌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肿瘤转移和侵袭有关,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探讨了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早期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P
﹥0.05),具有可比性。76 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在术前一周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 VOLUSON S8 超声诊断仪,阴道超声探头为IC5-9H,频率为5~9 MHz。患者在检查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超声科医师使用阴道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病灶大小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了解病灶及病灶周围5 cm 处的血流情况,记录并分析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慢性宫颈炎患者于入院当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方法同宫颈癌患者。
观察76 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内的微血管情况及80 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炎症组织内的微血管情况。采用Alder 分级评价微血管内的血流情况:无血流为0 级;少量血流为Ⅰ级;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或几条小血管为Ⅱ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血管为Ⅲ级。0 级为血流不明显,Ⅰ级为血流不丰富,Ⅱ级、Ⅲ级为血流丰富。收集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孕史、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2 年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
P
﹤0.01)。观察组患者微血管内的血流丰富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73,P
=0.001)。(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RI、PI 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微血管内的血流情况[n(%)]
t
=7.671、15.544,P
﹤0.05);有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 cm 早期宫颈癌患者的PI 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 cm 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073、2.585,P
﹤0.05)。不同脉管受累情况、病灶直径、宫旁浸润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3)表3 不同临床特征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n=76)
P
﹥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间质浸润深度、脉管受累情况、病灶直径、宫旁浸润情况、临床分期早期宫颈癌患者微血管内的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11.708、16.473、18.027、32.870、7.649、30.033,P
﹤0.05)。(表4)表4 不同临床特征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内微血管情况(n=76)
F
=11.190、10.210,P
﹤0.01);血流不丰富、不明显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均高于血流丰富的患者,血流不明显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均高于血流不丰富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5)表5 不同血流情况早期宫颈癌患者RI、PI的比较[M(P25,P75)]
经过2 年随访,76 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6 例患者死亡,2 年生存率为92.11%。
P
﹤0.05)。(表6)表6 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n=76)
宫颈癌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其全球发病率约为9.98/10 万,病死率约为3.89/10 万。随着早期宫颈癌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宫颈癌的病死率明显降低,而早期宫颈癌患者逐渐增多。以往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约为80%,复发率在20%以下,预后情况较好。通过早期筛查宫颈癌,可了解其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有无脉管受累等临床特征,并依据这些临床特征为患者制订合理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近来年,有研究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估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内微血管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微血管增生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病灶内微血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RI、PI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微血管内的血流丰富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这与肖文等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内血流丰富,且RI、PI 均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 cm 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 cm 的患者(P
﹤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间质浸润深度、脉管受累情况、病灶直径、宫旁浸润情况、临床分期早期宫颈癌患者微血管内的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在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进行评估,并了解病灶的临床分期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间质浸润、脉管受累,可为临床医师判断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而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 仅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间质浸润深度有关,可见单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法准确反映早期宫颈癌的特征,与何玉春等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血流丰富、不丰富、不明显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流不丰富、不明显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均高于血流丰富的患者,血流不明显早期宫颈癌患者的RI、PI 均高于血流不丰富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血流越丰富,RI、PI越低,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以往研究认为,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10 cm、有脉管受累、病灶直径≥18 cm、有宫旁浸润、临床分期为Ⅱ期、RI≤0.82、PI≤1.62、血流丰富均是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表明宫颈癌病灶内微血管血流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预后有关,RI、PI 越低,血流越丰富,提示患者预后越差。综上所述,早期宫颈癌病灶内微血管血流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 均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且RI、PI 越低,血流越丰富,患者预后不佳的风险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