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
- 微血管病变如何治疗
很有感触,请问微血管病变是否能够治疗?微血管病變的病理过程涉及多个因素,也经常与其他疾患重叠并存,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迄今为止,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诊断,临床治疗有效证据不足等原因,可供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或药物都非常有限。微血管病变的治疗目的是要控制与微血管疾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其次是进行对症治疗。首先,微血管病变患者应戒烟,避免二手烟,必要时可以选择使用药物戒烟。高血压患者首选“普利”类(如卡托普利)或“沙坦”类(如缬沙坦)治疗改善微血管功能。
家庭医学 2023年9期2023-06-23
- 血管造影结果正常血管就没有问题吗
血管,还有许多微血管,由于较细小而冠脉造影是看不见的。约40%的冠心病患者有缺血性心绞痛,在有慢性心绞痛的患者中,10%至30%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其中约60%可能患有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微血管病变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直径小于500微米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损伤的疾病。冠脉微血管虽然很微小,但在调节冠状动脉血流中起着关键作用,也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脑微血管疾病则是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也是
家庭医学 2023年3期2023-03-10
-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微血管病变研究
变、神经病变与微血管病变3大类,其中微血管病变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且已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肾病(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等[1]。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血尿酸(SUA)升高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临床中常见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2]。研究[3]表明, SUA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T2DM患者合并HUA时,其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将进一步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21期2022-12-09
-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佳审校微循环由微血管、微小淋巴管、组织通道及其内流动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构成,并直接参与细胞与组织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并清除代谢废物,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生理基础[1]。有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的长期作用使微循环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器官灌注,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死亡率增加[2]。高血压作为健康危险因素,可与微血管病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高血压可引起微血管重构和稀疏,进而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还可通过影响血液灌
微循环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12-06
- 新诊断1、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系列的大血管、微血管病变,而较为多见的是微血管病变,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一种有毒的含硫氨基酸,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发生血管性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清Hcy 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有关[5-7],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程较长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而对血清Hcy 在新诊断1 型糖尿病(T1DM)和新诊断T2DM 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血清Hcy 与新
山东医药 2022年31期2022-12-06
- 老年2 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发生,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3]。在老年2 型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防治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时间,分析各类并发症的特点,判断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根据老年2 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发病时间及危险因素,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能够降低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8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191例老年2 型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5期2022-05-31
- 血清趋化因子CXCL12、CXCL17 与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康[1-2]。微血管病变是T2DM 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以基底膜增厚为特征,其不易及时察觉,导致延误疾病诊治,可升高T2DM 患者的病死率[3-4]。因此,寻找可有效判断T2DM 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指标,并及时干预,对改善T2DM 患者生存状况尤其重要。CXC 趋化因子配体12(CXC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又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在糖尿病肾病(diab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12期2022-02-04
-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大江、大河,那微血管就像是小溪、沟渠。大江、大河一旦出现淤塞或决堤,常会引发显而易见的大问题;小溪、沟渠出现阻塞却不明显,因而容易被忽视。专家提醒,患有血管疾病,如脑血管、心血管及慢性肾病、糖尿病等人群,关注点也应放在微血管病变上。微血管,一般指直径小于0.5毫米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当微血管出现损伤,导致其密度、直径及功能等发生改变时,就会继发阻塞,进而影响组织灌注,出现一系列血管疾病综合征,这就是微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VEGF、Hcy、HbA1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京大学国际医院微血管病变作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上以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性改变为主要特征[1],发病机制复杂,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是已知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2]。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水平升高与外周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引起体内蛋白质、脂类和 DNA 的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促使动脉内皮细胞及血管壁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2021-06-10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代谢性疾病,而微血管病变属于其常见并发症,且危害性较强[1]。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导致微血管病变出现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糖代谢异常程度、疾病病程的影响作用相对明显。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具有着重要联系,故有必要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以此才能有效为其早期诊断提供相应指导[2]。本研究主要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期2021-03-28
-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及病理变化,行微血管计数,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CD31水平。结果 第5天,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MEBO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MEBO组创面病理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微血管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MEB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糖尿病;溃疡创面;微血管;CD31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
右江医学 2020年12期2020-03-08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
到6.49亿。微血管病变为T2DM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疾病病程和糖代谢异常程度对其有着明显影响,随着T2DM病程延长,尤其是病程≥5年者,其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同时糖代谢异常程度越严重,尤其是高血糖状态长期存在,微血管病变风险也会显著增高。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大量蛋白质产生非酶作用的糖基化,进而导致全身血管特别是微小血管出现损伤,表现为管壁损害、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硬化、狭窄等,从而促使微血管病变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1期2019-11-26
- 微血管周细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研究已经证实,微血管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观察和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微血管周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本文对近些年微血管周细胞的起源、形态分布、生理功能、细胞培养与鉴定、周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以及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周细胞研究及早期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微血管;周细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早期防治 〔中图分类号〕R276.7;R774 〔文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9-10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普勒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和早期宫颈癌预后间的相互联系。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早期宫颈癌患者165例,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微血管情况与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I级33例、II级45例、1I级87例,其中伴有高危因素患者微血管血流丰富例数较不伴有高危因素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微血管;预后;相关性宫颈癌是女性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如果不能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8期2019-08-21
- 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噬等几个方面对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为今后心血管的治疗及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并简要概括了针对内皮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的进展。【关键词】内皮功能障碍;心血管;天然植物;微血管心脑血管疾病(CV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内皮功能障碍起着关键作用。内皮细胞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附着于机体血管内壁上的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8-21
- 通心络对AMI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
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室壁异常节段恢复率、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
医学信息 2019年11期2019-07-03
- 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其超声造影血流灌注量参数的相关性
间接反映肿瘤的微血管生成状态, 可为临床无创性客观评估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生成状态提供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方法.0 引言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实体性肝脏肿瘤, 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HCC属于富血供肝脏肿瘤, 其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状态与其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2].目前, 病理学中的微血管密度是评估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状态的“金标准”[3].本研究运用超声造影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年9期2019-05-20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831800)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尤其是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易并发肾病与视网膜病变[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既往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在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本研究分析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水平变化,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符合WHO糖尿病分型诊断标准的5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伴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2018-09-12
- 用小动作保护微血管
能会出现一系列微血管的病变,从而进一步导致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张东铭副教授介绍,微血管一般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一个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典型改变。人体眼睛的视网膜、肾脏、神经组织和心肌组织中有很多非常细小的微血管,这些微血管对于这些组织器官的营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结构的病变,进而功能也出现障碍,最终会导致这些器官组织的
科学养生 2018年2期2018-02-07
-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这是为什么呢?微血管心绞痛其实,这类患者是患上了“微血管心绞痛”。微血管心绞痛是稳定性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也叫“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心绞痛多发生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及绝经后的女性,表现为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的心脏微血管的障碍。一般认为心脏X综合征预后良好,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微血管心绞痛的女性患者,5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且容易出现心脏点状坏死而发生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微血管心绞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冠状动脉微血管舒缩功能异常。②心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8年12期2018-01-1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住院的T2DM患者85例,分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组)44例、T2DM不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结果A组患者TC、TG、LDL-C、HbA1c高于B组,HDL-C低于B组(P[关键词] 2型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7期2018-01-03
- 应用MSCT评价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临床预后情况
T评价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临床预后情况陈少华1王东旭2*张杰3丁国旭2王余广21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一科 (内蒙古 赤峰 024005)2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齐齐哈尔医学科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3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CT室 (内蒙古 赤峰 024005)目的:应用MSCT评价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临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整理经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及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3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7期2017-11-06
- 糖友几个小动作可保护微血管
能会出现一系列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糖尿病眼病、肾病等并发症。微血管一般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一个慢性并发症。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典型改变。人的眼睛视网膜、肾脏、神经组织和心肌组织中有很多非常细小的微血管,这些微血管对于这些组织器官的营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结构病变,进而功能也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组织的营养障碍、功能受损。其中肾脏和视网膜的病
家庭医学 2017年7期2017-08-08
- 转移抑制基因1和微血管密度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移抑制基因1和微血管密度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陈义钢,顾琛,周宏,姚路斌,夏加增,瞿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目的 研究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和微血管密度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分析MTSS1和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该院已构建成功的胆囊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SS1和微血管密度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TSS1和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病理参数的关系。随防并收集患者的预后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7期2017-05-10
- 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靶点
心研究,揭示了微血管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等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证实了通络方药对微血管的保护作用,对血管病变防治提出系统指导,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微血管也称毛细血管(capillary),是极细微的血管,管径平均为6~9μm,连于动、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微血管数量很多,除软骨、角膜、毛发上皮和牙釉质外,遍布全身。人体微血管的总面积很大,体重60kg的人,毛细血管的总面积可达6000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1期2017-03-27
-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
11)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诊断的研究进展程 功1,乔 森2(1.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72011)导致患者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微血管侵犯。对患者进行早期微血管侵犯预测,有助于患者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评估具有促进作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研究肝细胞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是位列于世界第二位的癌症,普遍出现在东南亚国家当中[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2017-03-07
- 微血管形成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
00233)微血管形成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魏海峰1,钱军2,鲍丙波1,付凯1,郑宪友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2.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上海200233)目的观察微血管形成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8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切取患处组织,冷冻切片后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idner微血管计数法统计微血管密度.根据是否有微血管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17
- 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管及血管生成机制
察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MVD),并观察淋巴生成及血管诱导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果蝇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X-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GIST的淋巴管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胃癌组织(P0.05);HIF-1α低表达组的MVD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管;微血管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1,2]。GITST患者20%~
山东医药 2016年13期2016-05-12
- HbA1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马海丽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有微血管病变组(41例)和无微血管病变组(43例),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HbA1c浓度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组患者HbA1c浓度以及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均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0期2016-03-06
- 微血管β-羟丁酸定量检测在糖尿病酮症诊疗中的意义
00062)微血管β-羟丁酸定量检测在糖尿病酮症诊疗中的意义汪红平(综述),喻明※(审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62)摘要:糖尿病患者并酮症风险时需常规检测酮体浓度。微血管定量血酮检测比经典尿酮检测在技术含量、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中优势显著:操作简捷快速,结果更为客观,临床实用性强等。β-羟丁酸占血酮体的78%,定量检测β-羟丁酸为评估糖脂代谢紊乱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微血管β-羟丁酸检测为糖尿病患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管理提供早期
医学综述 2015年19期2015-12-09
- 疏通基层党建“微血管”
——舟山市“党小组大作用”行动如火如荼
疏通基层党建“微血管” ——舟山市“党小组大作用”行动如火如荼◎本刊记者 陈 戈“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思路、总载体,说到底,就是要从整体上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那么,究竟该如何更好地实现“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舟山市给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将“党小组大作用”行动列入了县(区)、功能区2015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中,通过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理顺组织架构和管理隶属关系,推动80%以上有一定规模的党支
浙江共产党员 2015年11期2015-05-23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冀 敏 郭新菊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 分成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 各45例;并选取同时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分析对比三组HbA1c、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 微血管病变组、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HbA1c、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HbA1c、FBG水平对比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2015-05-06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CysC、VEGF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VEGF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袁捷,杜彦丽,王肃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半胱氨酸(Hcy)、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关系,以便早期防治微血管病变。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其中46例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间血清Hcy、CysC和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三
山东医药 2015年21期2015-04-04
-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肠镜下Sano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合放大肠镜下微血管形态Sano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预判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增生性息肉、腺瘤和腺癌患者147例。采用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观察病灶表面微血管,按Sano分型预判每个病灶的性质。结果Sano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腺瘤、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97.5%(192/197)、98.1%(159/162)、94.3%(33/35),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159/161)、91.7%(3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9期2015-02-23
- 血栓调节蛋白和D-二聚体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二聚体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薛晔霞 王 玮 刘 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内蒙 包头 014010)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了解这两种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2组: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38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62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TM浓度及D-D浓度,观察各组变化,同时研究TM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2015-01-25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
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李勇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50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为观察A组, 选取50例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B组, 另选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A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明显较观察B组及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微血管病变的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8期2013-09-11
- MicroRNA在微血管病变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调控机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深入了解其调控机制不仅能够丰富人们对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对微血管病变的诊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microRNA在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予以概述。1 MicroRNA的概述MicroRNA(下文中带数字的microRNA用miR表示,如:miR-100)是一类内生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长约20~25个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编码microRNA的基因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基因组中,包括单拷贝、多拷贝、基因簇等,其表达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年12期2013-01-25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多种并发症,如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病变等,其中微血管病变是导致多脏器损伤的病理基础[2]。因此,对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2011年1月~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0例为有微血管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2012-05-31
- 全军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全军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为进一步推动全军微血管病学领域的学术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了解国际该领域最新进展、展示全军微血管病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由全军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承办的《全军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10月12~14日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主题为“微血管病与临床常见病”。届时将邀请微血管病学领域著名专家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并开展交流。现诚征参会论文。(一)征文内容和要求 1.微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3期2012-03-19
- 微血管病——转化医学的范例
刘秀华 郭渝成微血管病(Microvascular Diseases0)是各种病因造成微血管壁、血流和微血管周围组织形态、功能和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是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缔组织病等共同的病理过程[1]。1925年Moschcowitz报道一例急性溶血性贫血伴有瘀斑和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尸检显示在末梢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出现微血栓,当时认为血栓是毒素引起红细胞聚集所致。1936年Baehr提出血栓的主要成分为血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03-19
- 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通知
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通知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和全军微血管病学领域的学术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展示全国和全军微血管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和新成立的全军微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临床微循环研究中心主办的《微血管病与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6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开展交流。现开始征集会议论文,欢迎投稿并参会。(一)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2期2011-03-19
- 痰瘀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2痰瘀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毛美娇 胡俊萍 刘 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处,上海 200032目的:讨论"痰瘀"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研究本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文献复习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方法的进展,概述痰瘀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结果:(1)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是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共同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改变、氧化应激的促进、炎症介质的作用、内皮功能损伤等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2期2011-03-19
-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应用
000)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DM性并发症的共同危险因素,也是DM临床和基础研究热点之一。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μ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可导致多脏器病变,病变分布非常广泛,尤以肾小球、眼底、神经、心肌、肌肉等微血管为主,引起肾小球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及肌肉病变,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3期2010-06-25
- Vp532nm激光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按不同时间取材,对比研究Vp532nm激光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激光治疗后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Vp532nm激光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关键词]Vp532nm激光;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中图分类号]Q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9)02
中国美容医学 2009年2期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