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2021-12-08 01:19吉训明董长喜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吉训明 董长喜

人体内的血液一刻不停地在流淌。如果把大的動静脉血管比作大江、大河,那微血管就像是小溪、沟渠。大江、大河一旦出现淤塞或决堤,常会引发显而易见的大问题;小溪、沟渠出现阻塞却不明显,因而容易被忽视。专家提醒,患有血管疾病,如脑血管、心血管及慢性肾病、糖尿病等人群,关注点也应放在微血管病变上。

微血管,一般指直径小于0.5毫米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当微血管出现损伤,导致其密度、直径及功能等发生改变时,就会继发阻塞,进而影响组织灌注,出现一系列血管疾病综合征,这就是微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脑微血管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等。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该病可导致冠脉生理功能异常,影响心肌供血。据统计,美国至少有300万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在患有慢性心绞痛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0%~30%的患者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疾病,但其中约60%可能患有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脑微血管疾病 是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5%,也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各类痴呆中的比例约为20%。老年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脑微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糖尿病微血管病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常累及视网膜、肾脏、心脏微血管等。在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为10%~4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4.7%~37.5%;10%~15%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疾病,10年以上病程者高达50%。

目前认为,与微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出生低体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及高龄等。因此,虽然不同的微血管病表现不同,靶器官各异,但延缓微血管病进展应注意: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抑制代谢紊乱所诱导的血管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如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微血栓形成;中和促进病变发生的不利因素,如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激活组织特异性保护因子等。

专家给4类微血管高风险人群提出以下建议:① 高血压患者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来治疗改善微血管功能;② 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缺血症状;③ 高血糖人群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④ 肥胖患者应通过减轻体重来改善微血管功能。

身体健康者也应注意,保持一定量的运动或体力活动有助改善微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勒布朗的遗产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糖友几个小动作可保护微血管
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靶点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