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黎娜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比重,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诵读古诗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并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典诗歌 朗读 音乐 情境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字沉淀,语言精练优美,意蕴深刻,凝结着我国古代先贤们的思想结晶和民族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历经几百年、几千年的文化淘汰,历经几十辈几百辈人的品评玩赏,仍留存下来的古典诗词,到底应该怎样教给孩子呢?是本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真理,让学生“百读”下去,还是注重字词解释,肢解诗句,应对考试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薄弱,想让他们理解古诗的韵味并非易事。我认为,不能因顾及考试而放弃了知识的真正精华,不要因怕学生底子薄而抛弃知识的精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融情于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读是学生学习文本的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我们首先做好朗读指导,注重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指导。古诗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对诗歌的理解及感悟,亲自配乐范读古诗。我的范读激发了学生读诗的热情,孩子们纷纷大胆地参与进来,享受读诗的乐趣。
我在教学《村居》的时候,为烘托意境,先播放舒缓轻柔的古筝曲,再播放景物画面的视频:早春二月,村子里的青草已经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此时,孩子们也悄悄走进了诗歌,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光之中。我再让学生认真听我的示范朗读,重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我会问学生,如果你是放风筝的孩子,或者是本诗的作者,你会怎么读?学生会自然地带入角色,在对古诗有更深层体会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读。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古诗朗读的技巧,读出了节奏的抑扬顿挫,而且慢慢品出了诗歌的韵味,找到了朗读古诗的乐趣。
二、巧用音乐,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一些诗歌是可以配乐而唱的,教学中借助于音乐来烘托情感,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营造優美的氛围,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所以不妨把音乐引入进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以此更快地把学生带入诗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读者的情感。
当然音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比如古琴曲《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琴声铿锵有力,可以作为描写边塞诗的背景音乐,像《凉州词》《出塞》;而《望洞庭》《忆江南》等诗的伴奏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深情温馨、美妙轻柔的古筝曲。
我在教学《忆江南》一诗时,先播放古典音乐示范朗读,让学生找到感觉,再要求学生反复自读,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诗歌的环境、氛围。如此时的江南已是春回大地,百花盛开,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红日的映照,使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学生边读边想象,凭借自己的知识,去品味、感受、咀嚼,甚至反复的体验,最终也深深地被此种美景所吸引,感受美的意境。
三、创设情境,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诗忌直露,讲究含蓄。古诗虽然所用的字数不多,但是内涵却足够丰富。而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机动性和易受感染性的特点,想要学生学好古诗,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来品诗悟理。讲解诗歌内容时,我也会让学生闭目,并以散文的形式去朗读诗歌的有关片段,带领学生进入到古诗表达的意境,使其思想得到升华、净化,达到美的享受。
如古典文学中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虽篇幅短小,但作者在艺术表现上别具匠心。我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一组名词,联想这几个富有特殊意义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烘托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这样,就给学生勾勒出一幅苍凉的秋景图:秋风萧瑟,一抹残阳,一位旅者骑马渐行渐远,留下落寞的背影。这样创设情境,古诗再也不是干巴巴的几个字了,学生对古诗的意蕴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悟作者,感受古诗的意蕴美
诗词为了追求意境,一般都含蓄隽永,留存了大片空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让读者去品味“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我们应逐步引导学生从诗词描写的物境中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悟作者的情意,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感受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像李白的诗歌感情都比较强烈。《独坐敬亭山》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孤独之感倍生。我在教本课时,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经历,引导学生深入到李白的内心深处,把握李白的情感波澜。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李白,感受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他静静凝望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他,他们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通过深入内心法,我们感受到李白那颗跳动的心灵,理出李白那喜怒哀乐、抑扬沉潜的情感轨迹。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这首诗以及李白本人才会有这样深刻的理解,才会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感受诗歌的内在美,从而提升诗歌的审美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用画图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比如在教学《村居》时,当学生能够逐字逐句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我便和学生一起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蓝天、小草、黄莺等,学生边讲边画,画面从无到有,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草长莺飞、拂堤杨柳、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动静结合,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又如学习杨万里的《小池》,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一边读一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泉眼、树荫、小荷、蜻蜓,构成了一幅初夏美景图,再给画配上颜色,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优美意境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古典诗词拥有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等,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我们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教学,采用各种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文情”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不为考试所左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诗词的美,真正爱上古诗词。
参考文献:
[1]赵海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三结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8(1).
[2]吴海侠.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