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魏安 陈海滨 陈杰新
摘 要: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严谨、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实训教学中应该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植入对于高校开展工程素质教育有着助力作用,使得金工实训课程安排更加完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金工实训课程,各个课程环节均需要工匠精神来构建。工匠精神的植入,能够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长久发展,同时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的转变,输送更多具有较强综合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 应用型本科 金工实训 实践研究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Craftsman Spirit” into Applied Undergraduate Metalworking Training
Zhang Jie,Wei An,Chen Haibin,Chen Jiexin
Abstract:The main connot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is rigorous, dedicated, persistent,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and meticulous.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should be implanted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kes the arrangement of metalworking training courses more perfect. In the metalworking training course oriented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ability, each course link needs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to construct.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can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s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intelligence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mor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qualities can be sent.
Key words:craftsman spirit, applied undergraduate, metalworking training, practical research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实践教学的强化提出了新标准及更高要求。而金工实训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本科院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现代金工实训教学中强调以设计能力及加工过程为主导,而非简单模拟验证理论知识。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引入能够推动金工实训教学发展,可以有效地帮助当代大学生们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工程素质水平。因此将工匠精神植入金工实训课程,全面提升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及职业素养是迫切而又必要的。
2 “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传统视角來看“工匠”指的是从事纯手工加工制造工作的手艺人[1]。伴随时代的发展,“工匠”内涵也不断演变,专注于某领域、针对此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个环节的劳动者,可称其为“工匠”。这些手工艺者追求完美,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并且努力做到最好。这些工匠不断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进一步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范畴中的一种,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工匠精神的力量源自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作为一类基本的劳动品质,工匠精神已然成为了当代职业人士极为重要的素质及技能之一。主要体现在:从业者们对自身工作态度专注、脚踏实地,严把质量关;对生产加工中的全部工序认真管控,确保产品质量趋近完美;不断改善生产加工所用材料,不断提高操作技艺,合理规划科学的设计方案;以创新性、批判性的理念为主体,不断追求产品质量提升,使产品及服务具备业内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不是一种虚而空的盲目追求,而是专注于高精尖品质的精神。
3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实训课程中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困境
3.1 金工实训中工匠精神融入不足
经过学生问卷调研分析与金工实训各工种实训教师访谈获悉,各工科专业学生还无法较深入地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实训课程体系中的通识基础课及实操训练课分别强调学生对金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金工实践技能的提升。课程体系中并未涵盖工匠精神教育类基础课、基于工匠精神开发的实操训练课程,然而学生仅仅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介对工匠精神的了解非常碎片化,无法系统地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缺乏对加工制造企业中工匠型技术能手的精神追求,进而使得学生对金工实训课程中职业素质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
3.2 师资队伍工匠精神缺乏
金工实训课程指导老师自身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对金工实训课程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直观影响[2]。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金工实训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其中由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进校授课占较大部分,由加工制造企业一线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例较少,前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操能力欠缺,没有过制造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缺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实施教学时无法将工匠精神言传身教给学生;而后者缺乏教学经验,内化工匠精神于金工实训课程的能力有限,必将影响教学环节的工匠精神植入。
3.3 课程教学环节中工匠精神重视度不够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开展。由于金工实训课程中各实训工种繁多,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因此很多指导老师在现行课程教学实施环节中,以金工基础知识和各工种实操能力培养为主体,而淡化了工程素质教育。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金工实训课程的安排,能较好地完成既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符合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但是也从部分加工制造企业反馈信息中显示,毕业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精神较为缺乏,即为工匠精神的缺失。
4 在应用型本科金工实训中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4.1 应用型本科金工实训课程培养的特性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就意味着要求大学生们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并将之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最终成为一名有着优秀的职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人才。所以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植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实操之前,实训老师要求学生将待加工产品的图纸进行绘制并整理,数控加工中心实训的待加工零件相对复杂,尤其盘类带型腔零件的形状结构包括孔位都存在着细微区别,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加工工艺,以此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实际加工中。
4.2 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需求
2015年國务院李克强总理签批了《中国制造2025》,随即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当下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经过了较大调整和变化,正处于变革及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也被社会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工程素质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训教学中非常需要注入工匠精神。
5 工匠精神融入金工实训的实施路径
5.1 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需建立目标,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均设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工匠精神融入金工实训教学环节,需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以及动手能力。例如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教学中,可通过加工中心生产的实际产品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对照加工,通过过程检测来真正地使其从图纸、工艺分析、加工技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之前,教师需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要求其真正做到规范操作、强调细节及精益求精。
5.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金工实训指导老师具备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保证。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具有丰富一线技能工作经验技术能手开展工匠精神讲座、安排金工指导老师定期进行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组织老师定期进行工匠精神融入课题的教学研讨会[3]。其次,通过外聘、兼职等形式积极引入有丰富技能经验的企业人员进入金工实训老师队伍,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工匠气息,让工匠精神逐渐耳濡目染于学生之中。
5.3 展开工程素质教育,创新工匠精神
老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需在兼顾教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工程素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需要时时刻刻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研究和分析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金工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实操的开展等环节植入工匠精神,把控实践实训细节,包括课前准备、工具量具摆放、穿着、操作动作等都要体现出学生的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等职业精神[4]。通过积极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课堂文化,利用课程思政、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和介绍身边优秀典范等多种形式,加强工匠精神的宣贯,务必使每位实训学生真正清楚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后续课程和工作奠定基础。
6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使命。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并不可以一蹴而就。工匠精神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品质,可概括为严谨、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因此工匠精神不被一些大国工匠而特有,而是能够涵盖到各个领域,并且普遍化存在的。应用型本科在金工实训课程中要始终贯穿工匠精神,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品质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理论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通过不断地实践方能凝练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广州航海学院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金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C2106001264,广州航海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项目编号C2106001250。
参考文献:
[1]范浩阳.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科技人才工匠精神培育[J].人力资源开发,2020.
[2]闵宇锋.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校钳工技能实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
[3]陈祥光.航海类高职院校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
[4]陈郁芬.工匠精神融入工科生创新技能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