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云
摘要:本文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对“制作米酒”进行概念分析,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米酒的制作原理、方法、过程和结果,旨在促进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两个重要生物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概念教学 科学探究 生物技术 制作米酒
一、概念分析与设计思路
“制作米酒”属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的一个生物技术问题,《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这两个重要概念。”笔者认为,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和实施制作发酵食品的实验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产,才能达到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演示探究酵母菌发酵现象,掌握米酒发酵原理,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类比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探究米酒制作的方法,创新学生思维;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制作米酒,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健康、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
二、基于科学探究的概念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初步感知
米酒的制作需要2~3天才能有实验结果,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交流,让学生对照实验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差异,获得科学探究的完整体验。课前,教师要组织1~2组学生(每组5~6人)提前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教师应巧妙设计实验报告单,激发学生多元化、开放式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情境激趣,回顾设疑
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课前小组制作的糯米酒,通过看、闻、品尝煮过的酒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设疑:“米酒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对这个问题提出假设,教师和学生需要回顾一些知识点,如:
教师问:“制作米酒需要什么原料?”
学生答:“糯米和酒曲。”
教师问:“酒曲的成分有哪些?”并出示安琪酒曲的成分图片:曲霉和酵母。
教师问:“这些属于哪种生物?”
学生答:“真菌。”
教师问:“糯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
学生答:“淀粉……”
教师点拨:“米酒的制作过程可不可以看成是在糯米上培养真菌的过程呢?”
在把知识迁移到细菌和真菌培养的这个概念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回顾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3.演示实验,发现原理
在演示发酵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并用手机拍摄,同屏到一体机上,每个小组桌面上都可以放置已经做好的实验,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到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教师问:“请看瓶中液体、气球分别有什么变化?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并说明产生了什么东西?”
学生答:“液体中有气泡和泡沫层。”
演示的学生答:“有气泡的声音,产生了气体。”
教师问:“这些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会让石灰水变混浊,那么,这是什么气体?”
学生答:“这是二氧化碳。”
教师问:“为什么要用温开水?”
学生答:“给酵母菌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
通过实验,学生填写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形成酵母菌发酵原理的生物学概念。
在探究酵母菌发酵原理之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知米酒制作的原料糯米和酒曲的作用,并利用簡化的方程式进一步介绍米酒发酵的原理,如图2所示:
4.问题引导,迁移探索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米酒的发酵原理,以及对照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概念迁移,建议学生参考教材85页,设计米酒的制作过程,分组讨论完成表1:
完成设计后,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进行点拨:
第一,浸泡和蒸煮糯米饭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问:“糯米能为真菌提供什么?糯米能直接用来培养吗?它缺少了什么?”
学生答:“糯米能提供有机物——淀粉,可以作培养基。”
第二,为什么要把糯米压实并在中间挖一个洞,然后用容器密封?
教师问:“这几个步骤都是为了控制哪个实验变量?”
学生答:“氧气。”
教师问:“我们在探究米酒发酵原理时,淀粉发酵为葡萄糖的这个过程需要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答:“需要氧气。因为这个过程是多种菌种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曲霉,需要在有氧环境下发酵,而且在有氧环境下,酵母菌可以更快地繁殖,为它无氧发酵提供条件。
教师问:“为什么要挖个洞?”
学生答:“挖个洞可以提供氧气,促进各种菌的生长,使淀粉发酵为葡萄糖,促进酵母菌更快的生长。”
教师问:“在酵母菌快速生长之后,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产生酒精?”
学生答:“需要无氧条件。”
教师问:“我们怎样处理才能给酵母菌无氧的生活条件?”
学生答:“压实米饭,可以排出米饭里的氧气,容器要密封,以免空气进入。”
第三,冲淋糯米饭、碾碎酒曲的目的是什么?属于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哪个环节?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问:“用凉水冲淋糯米饭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答:“降温,温度过高会把酒曲里的菌种烫死。”
教师问:“碾碎酒曲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答:“让酒曲里的菌种和糯米饭充分混合。”
教师问:“在接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答:“控制温度,不要烫手。”
教师问:“我们可以用手背试试米饭的温度,暖暖的,不烫手为宜,这时的温度大概40摄氏度。还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学生问:“要注意不要污染杂菌,我看到其他同学做的米酒,长了很多毛和黑点。这个米酒应该不能要了。”
教师答:“这应该是霉菌长的菌丝和孢子。
如果污染了空气中的霉菌,长的毛就会更多,发酵时间超过六七天,就会长孢子,而且酸味重,喝了会拉肚子,所以接种的时间还要注意不要污染杂菌。”
通过教师问题的层层推进,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学生产生了问题,自主生成生物学概念,完成了概念的迁移。
5.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在实验设计引导下,各小组把糯米饭放入容器,将冷却到40摄氏度左右的糯米饭与碾碎的酒曲混合,把米饭压实,在中间挖一个洞,然后密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把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拍下来与大家分享。
6.回归课前,感悟责任
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讨论中,教师提到如果没有控制好空气中的杂菌或者发酵时间过长,会让酒的品质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卖假酒造成不良后果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7.课内结合,拓展探究
课后,教师组织了发酵社团的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网络搜集和文献检索,学生实验探究制作的灵芝保健酒获得了“广州市中学生发酵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
三、教学反思
在“制作米酒”教学时,学生全程积极参与思考和实践,并穿插了健康、卫生、安全与责任教育,凸显了生物教学上的育人价值。同时,笔者以STEAM教学理念为核心,将数学、发酵工程技术和艺术等不同领域与生物教学融合。课前的社团活动,为本课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基础;课中,以探究米酒制作的原理和方法为主线,通过类比,完成知识迁移,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课后,组织社团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成功地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
参考文献:
[1]叶治平.初中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14).
[2]張亭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家长,2021(15).
[3]廖树彩.活动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专项课题“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生物资源库构建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19JX06023。
(作者单位: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