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分享嘉宾是郭艳彪老师。郭老师从参加工作后正式开始与杂志结伴同行,定期、有重点、有选择地阅读、边读边思考是他阅读杂志的方法,杂志是他习得“心理健康教育智慧的关键读物”。他从杂志中学习,寻找教学素材,开阔眼界,解决实践问题。从向杂志投稿,到登上杂志封面,从零到一,从一到多,他通过杂志增长专业知识,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智慧,同时结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朋友。郭老师和杂志一起,在二十年的历程中,促进自身成长并逐步扩大着自己的专业影响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创刊20年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71-04
2021年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后文简称“杂志”)创刊20周年,很荣幸也很感谢杂志社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个忠实“粉丝”,有机会回顾与梳理我与杂志发生的一些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其实很平淡无奇,但是对于我个人走上智慧成长的道路,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在完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幸福而温暖的,写作也是非常流畅而迅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杂志是我习得心理健康教育智慧的关键读物
我曾经读过方心田主编的一本书——《优秀教师的成长:关键读物》,在这本书封面的内页有这样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那些在教师的性格塑造、专业发展、事业转型中起到‘指引作用的读物,可谓教师成长中的‘关键读物。”我很认同这句话,结合我自己的心理专业成长,我觉得杂志就是这样一本让我习得心理健康教育智慧、促进我专业成长的关键读物。
说到与杂志的第一次相遇,可以追溯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在学校的现刊阅览室第一次偶遇杂志,我当时还是学生,没有工作的刚需,还没有太在意这本杂志。真正开始认真阅读杂志,是我2010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高中心理专职教师以后。杂志是国内第一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指导刊物,里面的内容非常接地气。我所工作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订阅了杂志,我都会定期阅读。我特别喜欢和一线心理教师相关的版块,比如“课程思考”“活动设计”“辅导个案”“教师成长”等,里面有很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促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小智慧。阅读和学习全国各地同行们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让我眼界开阔,深受启发,解决了不少现实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阅读杂志的过程中,我深受我的导师莫雷教授的影响。他在我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非常强调批判性阅读的思想。即在阅读中,我们不要一味地被发表的文章所迷惑,一方面要借鉴学习文章的优点和特色之处,另一方面,也要有能力读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因此,在阅读每一期杂志中的文章时,我首先阅读目录,然后大概浏览一下整本杂志,最后有重点地阅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3~5篇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既不是一味地接受,也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在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我在工作中是否可以借鉴,如果我写这篇文章,还可以写些什么不一样的内容。另外,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我也会选用一些杂志中“活动设计”版块的教学设计,但是都会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不仅自己定期阅读杂志,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分享到“江门市区心理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微信群。2017年,我被江门市教育局聘为兼职心理教研员,在学习共同体的教研活动中,我也多次向成员建议定期阅读杂志,在微信群分享阅读感悟。在我的影响下,成长共同体的许多老师也养成了定期或不定期阅读该杂志的习惯。
二、杂志是我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提出过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其中有一个观点,即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对自己效能感的影响最大。当我在阅读杂志的时候,看到这么多和我一样的一线心理老师,能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想自己是工作在一线的专职心理教师,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杂志发表文章应该也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吧,于是也慢慢萌生了向杂志社投稿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虽然我知道自己是具备潜在发表文章的能力的,但是卻迟迟没有写文章和投稿的实际行动。直到2012年,我才向杂志社投出了第一篇文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这篇文章,我本来也不是专门为杂志投稿而写的,而是为参加2011年江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而写的。我个人觉得写得挺好的,但是可能是刚毕业工作不久,文章更多是理论性的阐述,不符合征文实践性总结的要求,所以最终没有获奖。我当时有点小失落,文章就此搁浅。有一天午休,我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阅读杂志,突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不如投给杂志试试水。于是,我把搁浅的这篇文章拿出来认真进行了修改,投给了杂志社。为了增加录用的概率,我还将另外两篇不太成熟的文章一起投给杂志社。因为改版之前的杂志是半月刊,而且版面比现在少,所以等待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终于有一天,杂志社给我发邮件反馈,关于逆反心理的这篇文章通过审核,被杂志社录用了,并且安排在2012年7月发表。看着自己没有获奖的文章得到杂志社的认可,我当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仍然还有一丝小波澜。
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第一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表文章这件事,“第一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曾经有一位心理学专业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说过,发表文章从零到一是一个质的飞跃,比较困难,但是从一到多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第一篇独立撰写的文章在杂志上成功发表,对于我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写文章的效能感和投稿的热情,我开始积极地撰写文章,频繁地向杂志投稿,并且录用的概率越来越高。工作十年,我已经在杂志上成功发表了20篇文章。在这些发表的文章中,我最骄傲也是最为曲折的一篇是《学生社团里的生命影院》。这篇文章是我申报的第六届校级课题的核心研究成果。2015年12月,我将这篇文章投到杂志社,热切地期待杂志社的回音,但是石沉大海,将近一年杂志社都没有回音。我觉得应该是没有通过审核,但是我坚定地认为这篇文章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只是当时急于结题,文章写得不太充实,于是我对该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认真修改,再次投到杂志社,很快,于洪副主编给我回邮件说:“稿件修改之后脉络更清晰,论述也翔实多了,文章将安排在2017年1~3期刊登。”看到这封邮件,我感觉很欣慰,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最终这篇文章在2017年第2期发表,还被评为杂志2017年度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