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晓锋 梁鹏
【摘 要】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编排之亮点。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命题也应该整体建构。命题者可以通过确定综合目标、创设主题情境、设计问题链等方式,组资源块,架学习梯,考查思维过程,统整测试材料,实现命题从“碎片化”向“整体化”的转变。
【关键词】整体化;统编教材;命题
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编排之亮点。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以点带面,螺旋递升,建构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命题也应该立足素养,整体建构。然而,综观目前小学语文评价,命题碎片化困境凸显,表现为:命题的视野窄化,重局部轻整体;命题的板块碎化,重知识轻情境;命题的设问散化,重结果轻过程。这必然导致教学的碎片化和学习过程的随意化,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整体发展。笔者认為,基于“整体化”的命题探析是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落地、精准引导学与教的捷径。
一、立足“素养”评价,确定综合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评价应立足课程,对接教材,关注学情,从“素养”着眼,确定综合目标。
(一)对接教材,实现素养体系的整体架构
架构素养体系,既要对教材进行纵向比对,充分了解语文要素在全套教材中的前延后续,注意彼此的联系和区别,也要横向贯通,从单元、单篇视角进行梳理,明确测试点在整册及全套教材所呈现的语文素养发展线上的位置,细化评价支架。
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例,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要素、教材助学系统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它贯穿始终。单元导语直接点明这一语文要素,课后习题、泡泡提示、语文园地等外显这一语文要素(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从思维层级较低的“了解句子”到思维层级较高的“理解段落”“运用篇章”,从低年级把握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到高年级把握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落实有一个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过程。
同样,获取信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点的编排都需要命题者厘清序列,使命题精准地契合每个阶段的要求。
(二)逆向思维,实现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命题的过程是研读教材的过程,也是思考教与学的过程。要学会逆向思维,测评目标要有效对接学习目标,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为例,基于单元的核心目标和基础目标,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梳理、统整,可确定本单元测试综合目标如下。
(1)在真实语境中拼写、运用本单元要写的典型字词;辨析本单元的3个多音字;积累语文园地中的“腾云驾雾”“三头六臂”等词语,能联结“口语交际”,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
(2)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学过的阅读策略阅读神话故事。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主要内容;运用批注策略,品析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对神话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做出评价,追寻神话的意义。
(3)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以上测试目标与教材单元学习目标做整体关联,达到知识与技能、语言与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融合,体现了素养评价的意义。
二、创设主题情境,统整测试材料
一份好的试卷,应该是一个展现思想、情感、文化的场。命题者可以通过整卷主题情境引领,整合测试材料,让命题在具备工具性的同时充盈人文气息,在学生阅读与答题的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
(一)循人文之脉,确定主题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根据篇章页的导语,可以直接提取单元人文主题,或者基于单元人文主题进行引申。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梳理结果如表1。
试卷中,人文主题的创设还可以适度超越教材,链接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从生命关怀、科学精神、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角度立意,确定主题。如温州市永嘉县六年级上学期的期末测评卷聚焦社会热点,以“为英雄点赞”为主题,设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情境,串联起各板块。
(二)牵主题之线,整合内容
1.理清组合点
命题材料选择的范围很广,可以提取于教材,精选于经典,联结于生活。根据测试目标,在不同测试板块把具有相同主题、题材,相同叙事结构或相似表达方法的文本组成结构化的测试材料,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共性,发现规律,实现“认知结构的自我充实与更新”。
以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素养评价为例,牵“成长”之线,在积累运用板块的填空题中,以“游历”“阅读”“思考”为组合点,组合了课文、诗词中的景物,课文、语文园地中的名言,成语、诗词中的哲理。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4分)
【材料一】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②。逢蒙③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④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⑤,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
①羿,即后羿。②姮娥,即嫦娥。③逢蒙,后羿的徒弟。④广寒,即广寒宫。⑤继之,继续这样待下去。
【材料二】《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材料三】你的月球“土”特产已送达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土壤在内蒙古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联合、联动、统整已成为阅读的必然要求,这种“大阅读观”推动着命题者打开“大语文观”的大门。整体化命题阅读测试从选择单一文本走向统整多样化材料,通过组合联读具有内在逻辑的不同文本,测评学生形成解释、做出评价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2.组合资源块
命题者需要建立整卷统筹的大局观,通过主题情境的引领,串联起各板块,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为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有位教师以此创设情境,形成科学之本、科学之辩(变)、科学之趣、科学之思四个板块。学生在“看拼音寫词语”中探究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之本);在“按课文内容填空”中探讨了科学的辩证观(科学之辩)和科学的发展观(科学之变);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通过对电影《流浪地球》的介绍,领略了科学的趣味表达(科学之趣);在“阅读理解”中借助《射手和农场主》引发对科学进一步的思考(科学之思);在“习作”中,以科幻的思维写想象作文(科学之思)。
这份单元测试卷在精准考查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引领让试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科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探究。学生答题的过程也是本单元学习点联结的过程,同时还是思维内化的过程。
三、设计问题链,考查思维过程
《语文命题技术研究》提出:“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一组题目就是一个阅读引导过程。题组的各个题目的思考方向、思维容量,题目与题目之间尽量构成一条‘逻辑链。”怎样设置问题,构成题组之间的这条“逻辑链”呢?要依循教材学习文章的思维路径,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聚合语文要素,依标设问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提示了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因此,命题者要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语文要素中提取阅读能力测评的考查点。期末测试要以联系的视角整体考虑本册语文要素,形成要素链,让考查体现学习进阶。以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为例,精选课外阅读材料《圣诞节的恶作剧》(材料略),编制了以下题组。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迈克尔夫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照样子,补充相关的内容。(5分)
◎阅读短文,先想一想泡泡里的问题属于下列哪一类问题,再做出回答。(4分)
第一类: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
第二类: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
第三类: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1)问题1属于第 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
(2)问题2属于第 类问题。我的答案是: 。
◎请你也试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2分)
◎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做批注。(2分)
以上题目目标指向明确,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第六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展开考查,同时题目之间具有内在关联,设题方向与阅读文章的思维路径得到统一。
(二)关注思维层级,循序设问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教授提出一个教育目标分类框架。这个框架把思维学习分为六个层次,自低到高依次是“知道(认识并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余琴老师依据阅读心理过程,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将阅读能力由低到高分为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做出评价、解决问题五个层级。
阅读题的设置要遵循认知规律,体现思维和阅读层级。如组合文本《跨越千年的梦》的题型设置就体现了思维层级和阅读能力序列,具体梳理如表2。
表2 《跨越千年的梦》设问层级
[试题 思维层次 能力层级 能力描述 1.根据文本,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根据《淮南子·览冥训》所说,嫦娥最终重回人间了。(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20世纪科技成就变化大且快。( )
(3)材料三中月球“土”特产指的是月球上特产的农作物。( )
(4)嫦娥五号通过长征五号火箭直接发射到月球表面。( ) 知道 提取信息 提取简单信息
提取隐含信息 2.下列选项中“之”字与“逢蒙往而窃之”的“之”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常衔西山之木石
C.诸儿竞走取之 领会 形成解释 解释字词 3.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奔月的不同原因。
(2分)
(1)《淮南子·览冥训》中嫦娥奔月的原因: ______。
(2)李商隐的《嫦娥》中嫦娥奔月的原因: ______。 分析 形成解释 解释事件 4.材料二中,画“___”句连用四个“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评价 做出评价 评价表达方式 5.“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联系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综合 做出评价 能联系材料和生活实际对文本中的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
(三)针对不同文体,缘体设问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意味着它是对某一特定文本进行解码和解释的具体而自愿的行为。”因此,命题也需要文体思维,把小说当小说、诗歌当诗歌、散文当散文进行测评,不能总是拿着一套模式去测试各类作品。
以神话《鱼跃龙门》为例,可从文体角度出发,从情节、想象和意义三方面拟题。
【神话·情节】
◎神话的魅力,在于神奇的情节。请阅读文章,照样子,填写大红鲤鱼的经历。(3分)
【神话·想象】
◎神话的魅力,在于神奇的想象。文中哪一处想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仿照A句做批注。(2分)
【神话·意义】
◎神话的魅力,在于深远的启迪。并不是所有的鲤鱼都能成功跳过龙门,跳不过去甚至还有性命之忧。如果你是其中一条小鲤鱼,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2分)
◎神话的魅力,在于精神的传承。时至今日,“鱼跃龙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了,更象征了一种精神。下列各项中,也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有( )。(3分)(多选题)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B.共工惨败祝融,怒触不周山。
C.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D.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都是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带领团队投入救治行动。
三个层面设题,以神话的文体知识作为支撑。对情节的考查:遵循文本的内在逻辑,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设题,提供语言示范支架让学生学会概括。对想象的考查:让学生在印象深刻处驻足,联结批注策略,感悟文本内涵。对意义的考查:一是让学生融入文本情境,切己体察,思考人生价值;二是让学生联结课堂与生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学生在题干的引领下,根据任务有序地完成了对神话的解读。这既检测了学生阅读神话的能力,又对学生学习神话做了策略指导。
总之,要实现命题从“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命题者需要更新理念,立足课程,从整体解读教材,明晰目标和内容,以创设情境、整合材料和设置问题链为路径,让命题在散碎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完整能力体系的桥梁,使命题准确评价“学”的成果,精准引导“教”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章新其,等.语文命题技术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3]余琴.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6).
(浙江省玉环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317600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中心小学 31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