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摘 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国家、社会、高校重视。同时,需要建立更系统的孵化培养体系,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政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是高校育人工作多样化的体现,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高校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新时代,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高校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帮助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和谐发展。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三全育人”相关文件,明确了“三全育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从概念上解释,“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单的词语却概述了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及方向,对“立德树人”提出了要求和方针。“三全育人”三个“全”全面概述了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并从对象、时间、空间等多方面指引三全育人工作。“全员育人”从广度深度上对育人工作做了全面的概述,实现了育人工作阶梯性、全方位覆盖。不仅包括育人工作的常规力量,教师、辅导员等,还涵盖之前未提及的家庭、社会等不可忽视的力量。“全程育人”对育人时间有创新性的改变,育人工作不再有时间上的局限,而是持续的、终生的。将育人工作贯穿始终,实现学生的全程发展。“全方位育人”从空间领域做了指引,育人工作不再局限于某件工作,而是实现育人工作的体系化,多层次、多维度地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承担着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职责,“三全育人”的不断推进和落实给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向、新的帮助,在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不符合当下的需求,缺乏指导和吸引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效完成育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有效融合,能突破现有困境,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正确思想导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新时代建设必不可缺的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理论支撑。创新创业能充分發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更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促进全面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兴事物不断涌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备受重视,国家对其发展建设过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将大学生培养成适应当下社会、立足当今时代的接班人。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能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培养创业意识、锻炼意志品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奋斗终生。
2.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内在要求。国家的相关文件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高校应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践行了国家育人的方针,响应了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融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适合当下时代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结合时代背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创业意识,锻炼意志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真正实现育人目标,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一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认识模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完美契合,将理想信念与创业实际相联系,培养了创业意识,坚定了创业信念,同时将创新创业活动挂钩社会服务,将高校创新创业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但部分高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的实效性,融合形式存在局限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教育过程中仍注重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被忽略,缺乏对学生群体现实需求的关注,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动机、创业意识,更谈何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思想引领,遇到挫折容易放弃,缺少创新创业的意志品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认识模糊,使大学生在树立创业目标和实践中没有明确的创业价值引导,尽管一些大学生拥有丰富的创业基础知识,却缺乏良好的创业品质、坚定的创业意志和奋斗精神,创业实践难以取得成功。
2.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单一。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念相分离,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忽视两者之间的融合及知识相辅相成的共通点,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剥离,一定程度上影响育人成效及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创新创业注重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理论,两者融合才是相辅相成的,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现在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思维定式,创新创业教育是讲述创业概念、提供创业思路,缺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想信念的培养过程。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树立理想信念,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遇到的理论问题。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作用。高校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脉搏,切实推进融合进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当今时代信息复杂多变,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正确性、可行性的强弱。高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价值观塑造工作,准确把握我国的社会现状,在实现创新创業的过程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激发创业想法、引导创业行为、摆正创业动机、帮助成功创业。将自身创业成果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发挥榜样力量、讲好创业故事、挖掘创新案例,着重宣传优秀创新创业案例中的创业精神、社会贡献、创业理念。表彰扶持创业典型,将艰苦奋斗、排除万难的创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理念贯穿始终。
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体系。高校要深入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践行教学体系改革。根据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结合高校发展规划制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发展目标及建设进程,构建适合高校的融合体系。高校从教育改革中寻求构建融合体系的契机,整合现有的教学体系、资源,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促进思政理论课、创新创业课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紧密贴合思政理论课,在思政理论课分享典型成功创新创业案例,树立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品质,充分利用思政理论课的课堂资源及师资力量,发挥协同作用。同时,更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拆解课程内容、开设更具影响力及普遍性的通识课程,同时增加更具针对性、专业性的模块课程。
3.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追寻认识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搭建实践载体,借助实践载体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正是理论和实践的完整体现,通过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克服创业困难,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实现创业目标。借助多形式实践载体,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作用,拓宽原有实践平台,提高与社会连接的更新速率,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实现两者融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校积极联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足于社会。
4.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为宗旨,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从社会到高校为两者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首先,高校结合实际构建建设体系,积极协调及安排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与责任,共同推进融合发展。从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效果,结合院校特色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意识品质。最后从政策、经费等方面提高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课程质量等,共同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奋斗。
五、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完成“三全育人”各项工作规划,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的转型,提高高校育人质量,为教学改革树立标杆,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洁丹,张雪莲,黄良宗,刘昊,盖作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探究[J].科技风,2020(31):159-160.
[2]蔡卫星,张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64-165+168.
[3]李翠连,韦联桂.协同增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84-185+188.
[4]周雅安.“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6.
[5]王娟,胡彬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建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