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动手做”抵达教学深处

2021-08-04 21:50温育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动手实践小学数学

温育华

[摘  要] “动手做”栏目是通过苏教版数学教材展示的情景,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的学习活动,利用有关数学学习工具,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数学操作或探究活动。我们研读了“动手做”的相关研究,并对苏教版“动手做”栏目进行了梳理,在区级层面多次开展“动手做”研讨活动,积累了一些“动手做”的教学经验。文章就如何借助“动手做”,促使数学教学抵达深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做;动手实践;基本活动经验

“动手做”栏目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通过“动手做”栏目展示的情景,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的学习活动,利用有关数学学习工具,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数学操作或探究活动。

一、“动手做”栏目的相关研究

1. “动手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动手做”由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里昂·利德曼提出,他希望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学习,他提出了“动手做”的学习计划。后来法国教育部派出代表团考察学习美国的“动手做”,在此基础上推出法国的“动手做”教育计划。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院士对“动手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认为应把国外教育改革经验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

2. “动手做”的数学研究

弗莱德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认为:不能让学生鹦鹉学舌地复述所学的现成的数学,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做,除了现成的数学,还有一种作为活动的数学。在国内,较早研究数学“动手做”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庆余副教授,他申请的“小学数学学习中Hands-on(动手做)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于2002年被确立为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的重点课题,并在学校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探索。

二、“动手做”栏目的教材分析和调查

1. 苏教版“动手做”栏目的梳理

“动手做”是苏教版修订教材的特色栏目,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基于教材设计开发一些有趣的、有数学内涵的操作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享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深化和拓宽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解和体验。为了更好地研究“动手做”,我们对“动手做”栏目的数量和年级分布进行了梳理,见表1。

可以看出,除了一年级较少外,其他年级“动手做”的数量都不少于5个。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动手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2. “动手做”教学调查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在教学中开发“动手做”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原因有以下几点:在网络资源中,相关“动手做”栏目教学素材比较少;在教学观摩课中,几乎没有听到相关的“动手做”课,老师们很难进行教学尝试。

落实“动手做”栏目有以下几种情况:学生读一读;在校期间动手做;非在校期间动手做。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动手做”栏目很多情况下处在阅读的层面,并没有起到动手做数学的价值。

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了解“动手做”栏目,但是落实的情况却不乐观,很多教师把“动手做”视为“你知道吗”,只是让学生去读一读,并没有让“动手做”落到实处。

三、“动手做”栏目的价值

1. “动手做”是操作与思维的统一

相对于其他理科类学科,数学“动手做”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和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文化的因素、学科的因素、教育的因素等等。从数学学科方面来思考,有以下重要两个原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在逻辑上的严密性;比起物理、化学等学科,数学“动手做”有时并不需要专门的工具,纸张、剪刀、直尺等这样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操作。数学“动手做”教学将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动手做”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动手做”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华东师大数学系李士筠教授指出:要形成反省,基础就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操作缺少了,后面的思维就无法落实。所以,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基础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活动必须是个人认知的亲身体验。学生需要亲自投入动手实践,建构自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精心选择数学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并结合动脑思考,逐步对直观的知识进行抽象和深化,挖掘和感悟动手实践背后所蕴含的数学原理、数学方法、数学规律,在经历数学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数学结论,将操作与思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 “动手做”是动手做与活动经验的统一

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他认为经验得来的方式: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得来的。史宁中教授也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动手做”更强调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获得。“动手做”活动重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思维等特点的基础上,注重提供学生以足够多的时间、空间与机会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动手做”是在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思维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活动,由此获得有关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数学操作与实践中或结束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开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表达,获得情感体验。

四、“动手做”栏目课堂教学的思考

1. 取得的成果

在前期两年多研究的基础上,教研员把“动手做”栏目教学设计(由区潜力团队教师打造)下发到区域内的各个学校,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教师们可以根据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我们在市级层面展开了教学研讨,得到了专家和教师的肯定。区潜力团队教师把“动手做”栏目拍摄成微视频,在公众号上免费让学生观看和学习,做和看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2. 回顾和反思

(1)重视“动手做”的内化

“动手做”数学活动容易停留在做的层面,出现“动手而不动脑”的现象。然而,“动手做”活动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活动经验数学化,在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我们应当充分肯定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学生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及时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因为不注重“活动的内化”,不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就根本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数学学习不应仅仅停留于做的层面,应更加重视活动的内化。

(2)“动手做”课堂教学的反思

“动手做”课堂教学时由于没有大量可以供大家参考的教学素材(视频和教学设计),在备课时花费了教师很多时精力和时间。研究“动手做”栏目的潜力团队教师来自区域内很多学校,其中大部分是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能力,这样的教学研讨更适合由工作室教师和区域团队教师来开展,否则很难设计出高質量的“动手做”教学案例。“动手做”需要拓展到什么程度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学生意犹未尽;如果是“深挖拓宽式”教学,又会消耗过多的教学时间。

学习数学过程不应只是“练数学”,也是“做数学”的过程,“动手做”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动手实践之间的联结点。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情境与环境中积极投入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学生参与感知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实际上是生动、有趣的,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与规律的感性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和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动手实践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