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个性化教学是将来教育的必然走向,写作教学属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可是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整体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许多小学生的作文都缺乏自身特点,存在没有新意、空话较多、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等问题,并没有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
语文是小学教育时期的重要科目。这一科目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还有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耗费的时间不够,过分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进而造成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情况出现,也使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对于这一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掌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将个性化的作文指导作为根据,保证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概述
1.个性化作文教学定义
目前社会所倡导的个性化作文指的是教师当作指导者,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结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想象力,创造出具备个人特点的、具备真实性的作文。个性化作文教学观念的重点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认知与内心需求,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以及精神追求,而且也可以表现出学生对某一事物独有的认知。这就是个性化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将教师目前所拥有的教学实践作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发展自身的特长与优势。
2.个性化作文特征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征为主体性、创新性、真实性和体验性。所谓的主体性是表现学生自身的课堂主体位置,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想法,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注重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创新性是學生可以用独特的视角与方式分析问题,表达自身的情感需求;真实性是指学生可以表现自身真实的情感;体验性是指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自身或者是别人的情感,推动学生主动独立思考以及自由表达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开展现状
学校开展教育采用的是“两条线”,这也会成为未来学校教学意义上的基本形态。因此,需要教师关注和发掘线上和线下等课程新路径,从社会、学校、家庭中有针对性地挖掘话题,引导他们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发现和设计出更多形式的作文教学课程。
因此,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全面发挥想象力做出研究,积极地调动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个性化的教学规定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思考。可是,一些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并不多。甚至一些教师直接跳过这一步骤,最终造成个性化作文教学不能够表现出本有的价值。学生会逐渐失去写作的自信心与主观能动性,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
此外,忽略了生活化内容的融入。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主动加入不同的生活化元素,深化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选择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写作指导。可是,许多语文教师对生活化的元素的融入并不全面与系统,并没有联系学生的兴趣点还有新课改的实际规定,没有灵活地融进生活化的元素进行学生写作活动的指导,缺少生活色彩的作文比较单调与生硬,并不能够实现对社会经历的有效应用,所以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不高。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
1.鼓励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想象力
自主想象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条件,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想象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想象,全面提升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的日常写作十分重要,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避免“填鸭式”的写作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善于思考与想象。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知识的时候,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要求如下:“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把天空搅得混浊不堪,人们开始想念原来瓦蓝瓦蓝的天空。”教师借助网络媒体的方式给学生展现蓝天的视频与图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积极融入生活化的基本元素
语文是一门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的科目,这在学生写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教师要给学生更加多的写作空间,积极主动地融入不一样的生活化元素,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十分熟悉的教育内容,让语文写作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全面表现出个性化写作指导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学生的自我感知力十分重要,教师要重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有效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确定学生的写作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课外,需要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活动。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观念,为学生进行个体化写作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时刻观察生活的点滴,记录生活,为写作积累自身的个性化素材。例如,在学生生活中出现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时,学生能够使用笔记本记录事情发生的经过、人物情况以及所在的场景、人物的内心想法等,还能够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生活中的经验与收获等。例如,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教师能够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让学生彼此沟通,然后使用文字的方式描写出来。例如,学习《理想的翅膀》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彼此沟通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并且使用文字写出来。学生结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写作文就变得更加容易。再如,学习老舍的《养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话题引导到学生个人兴趣培养方面,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让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总结自己种植物的过程与心得体会,让学生彼此感染、彼此影响。此外,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情感思想以及观念也并不统一。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与认知表现出来。例如,组织学生写有关母爱的作文,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提供模板,而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以及内心的真实体验写出最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这样,就能够在作文中看到很多性格特征明显、语言风格多样的母亲,更加真实地表现母亲的形象,表现学生的个性化的想法与感情色彩。
3.进行小学写作的个性化评价
评价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环节,过去的评价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并没有全面地表现教学评价的真正价值,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开展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教师需要全面尊重学生在写作中的个性化特点,鼓励学生不断地创新写作方法。结合学生的写作文章种类,教师在评价小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够单纯地通过打分或者是一个字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是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在看图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只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图片中所含有的内容,而且语句清晰、条理清楚,就可以表扬学生。假如学生没有表达清楚,教师应该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与问题,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论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修改作文。使用这种灵活的、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对寫作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全面表现学生的个性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以“20年后的____”为题进行作文的写作。学生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之后具体地描写自己的个人成绩还有将来的理想观念。学生写完自己的作文,教师审阅作文的时候能够圈出作文中的亮点。而且在作文本上附注上相对应的评语。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假如,教师的评语使用不得当,能够直接进行修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如果发现作文中的亮点,应该标记出来和别的学生进行分享学习。
总之,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为小学作文教学中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教学,就需要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在评价作文的时候可以进行多样化、规范性、开放性的评价。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十分关键,这也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可以给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的形成提供巨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研究[J].读写算,2020(27).
[2]焦建梅.让学生在作文中拥有“角色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境设置”[J].作文成功之路,2020(30).
[3]贺爱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7).
[4]耿玉叶.基于个性发展的素质培养: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向[J].新课程导学,2020(18).
[5]葛小霞.张扬个性,作文教学新境界: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J].小学生(下旬刊),2020(5).
作者简介:陈向华(1972—),男,小学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