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光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思想潮流的变革,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改变,个性化特点越发突出,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升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课改对小学语文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创新,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传授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实现路径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小学生对文字的认识程度不够,思维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合作的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并且能弥补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空缺。有效合作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索,所以能在教学上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有效合作教学方式之于学生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对学生并不友好,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并且很难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锻炼思维,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要寻求创新和突破。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头脑发育、思维方式不断升级的阶段,思想不成熟,能力有限,面对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无法深刻思考,对课文的总结也过于浅显,对句子的情感表达掌握不到位,因此,需要寻求新路径对现有情况進行改观。有效合作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学生组队学习和合作交流,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弥补个体在语文学习上的空缺,能充分利用同学的优点帮助自己学习。组队合作学习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深层次剖析课文,多方面、多角度把握句子的情感表达。同时,此教学方式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新探索。
二、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实现路径
1.依据互补原则,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学生因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不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同,对语文的学习能力不一,所以教师可以系统性地考察学生的优缺点,发现学生擅长的一面以及薄弱的一面,综合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劣势,根据优缺点互补原则为学生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时,可能部分学生对篇头的芦苇的描写感受较为深刻,部分学生对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有独特的思考并且能注意到这句话对后文的作用,部分同学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表达情感等,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擅长的领域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如此,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深刻理解课文和总结课文。
2.教师引导但不干预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课文的切入口,但是要把握度,不能越过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导致过多干预。过多的干预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无法帮助学生锻炼自主意识。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抛出疑问供学生思考,并且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文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提出疑问:看到这样美好的景象,人们的心情如何?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大家朗读完第一段后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提出这些问题但是不要干预学生思考,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在小组内讨论。
3.创新思考,拓展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课文为基础拓展空间,调动学生拓展思维,不止步于课文学习。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请学生欣赏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并提问学生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五位壮士的,建议学生讨论,当学生各自发表看法之后,可以进一步拓展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这种写作手法写一小段内容,最好能写出真情实感。类似的拓展训练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开放式思维,探索新颖的思考方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学生真正能吸收的知识有限,思维并没有完全展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弥补传统教育的空缺,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吸收知识,开拓思维,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运用原则与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5):6.
[2]凌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实现路径[J].新课程,2021(13):164.
[3]戚小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实现路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