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文体规范的写作策略研究
——以事例引用为例

2021-07-15 08:04浙江沈冬梅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事例公务员文体

浙江 沈冬梅

在浙江新高考改革下,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成为一种趋势。针对考生作文中对论述类文章概念模糊、写作文体不明确等现象,笔者对论述类文章文体规范的写作策略稍作探讨。本文以论述类文章中的事例引用为例,从文体规范教学的意义、文体特征不鲜明的原因、文体规范优化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新高考背景下论述类文章文体规范教学的意义

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语文作文的写作教学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分析近五年浙江省的语文高考卷发现,论述类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具体内容如下表:

年份高考话题文体指向文体明确2016年虚拟与现实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论述文2017年人生三本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论述文2018年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论述文/记叙文2019年作家与读者谈谈你的看法论述文2020年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论述文/记叙文

由此可见,从2016年浙江省高考对作文文体有了明文规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以来,可以说,论述类文章就有逐渐成为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导文体的趋势,论述类文章写作也将成为高中写作教学的主流。之后几年,虽然字面上并没有像2016年的作文题对文体提出明确要求,但“你有怎样的思考”的设问,实际上也是要求学生写论述类的文章。作文阅卷组教师也据此达成一致: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形的指向,在题干中有“你有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因此,笔者认为,无论学生有怎样的思考或想法,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且阐明自己的理由,这就是对学生论述文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虽然近些年,表面上放宽了对于“文体”要求的限制,但“四不像”的文章必然也是得不到高分的。在近两年高三作文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写的文章依旧存在文体不明确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论述类文章写作时对文体规范教学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文体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而形成的整体特征。文艺理论家南帆先生认为,每一文类都拥有其特殊标志,被赋予了某种足以使其相对独立的性质;这些标志试图指示出某一种文类独一无二的身份,以便让它的家族成员共享一种相似性。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论述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类型,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其文体。学生不确定作文的范式,也就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语言,以致语言空泛浮华、思想飘忽不定,严重影响了语言与思维的品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胡勤先生在《论述类文章精选评选》中说道,论述类文章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其写作目的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模糊不清的现象谈认识,提出自己的立场、观点,让别人接受,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否定错误的观点与看法,促使社会进步。简言之,是为了阐述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

并且,新高考改革加大了对学生论述文的写作要求,也就是对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论述思辨力,如何引导学生写出一篇“地道”的论述文提出了要求。论述类文章写作的文体规范的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落实和优化作文课堂已经迫在眉睫。

二、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不鲜明的原因

论述说理的文章主要是以阐述事理来论述自己的主张,摆事实,讲道理,因此,在论述文写作中如何用好事例至关重要。如果事例材料引用得当,就能让文章从众多的试卷中脱颖而出;反之,文体特征就会出现偏差。

下面,笔者就从事例材料的引用方面来分析论述文文体特征不鲜明的原因。

1.事例缺乏典型性

在援引案例时,许多学生比较喜欢用身边的事例作为阐述观点的证据,然而,这样很容易使文章因缺乏典型性而黯然失色,缺乏说服力。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确实给我们个体的心灵带来很大的触动和震撼,但它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缺乏典型性的事例,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也难以产生深刻的动人力量,就不易使人信服。

2.叙述、对话语言过多

引用事例时,有些学生铺叙的文字过多、过于详细。虽然论述文写作离不开记叙手法,但议论文的叙例要求简洁概括,能够证明观点、说明道理即可,不需要详细叙述和描写,也不需要很多华丽辞藻。然而,许多学生缺乏这种概括能力,叙述例子过于详细,以致适得其反。记叙在论述文中只能是陪衬,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3.缺少理性思维

作文其实是“思维成果”的呈现,而不是“事实结果”的展示。学生在引用事例时铺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不知道如何运用语言来阐明道理。一旦铺叙的文字过多,感情色彩过于浓郁,就会失去论证力度。论述文强调的是逻辑性,而靠事例堆砌的举证文恰恰是论述文的大忌。如果引用事例时叙述和描写过多,文章就会缺少理性的思维,就很难阐明道理,说服他人。

三、优化论述类文章文体规范的教学策略

学生常用例证法来阐明道理,说服他人,然而往往不知如何运用语言,才会出现论述文文体不规范的现象。那么,如何更好地规范学生论述类文章的文体呢?

1.归类共性事例,阐释普遍价值

学生常以身边的事例作为论据,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那么,我们在举例时可以归纳出事例的共性,以此来阐述事例的普遍价值,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呈现形式方面做到从叙述“这一个”转化为阐述“这一类”,叙述个体“我”转化为“我们”;在内容方面,提升到动态的普遍性后,进而使事例牵涉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我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段学生的作文片段:

周末一回家,我便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同意了去给表妹补习功课。敲门敲到手软时,表妹才磨磨叽叽地打开了房门,下一刻我就站在门口呆若木鸡:一年不见,我差点没认出来这位“大姐”竟是我妹妹。浅紫色的抹胸上衣和银色包裙显得十分扎眼,她的手上更是见缝插针地带着各种饰品。我不禁感慨:姑姑的心理素质真是强大,女儿穿成这样也能忍受得了。我一本正经地问道:“小小年纪怎么还把头发烫了,炸得跟火烧一下,难看死了。”表妹不以为意:“你懂什么,这叫潮流。”说着指着墙上的海报。我才发现她的房间里花里胡哨地贴满了一个俊俏男明星。“这个韩国人长得倒是挺精致的,但是烟熏妆画得好像被人打了一样。”我随口一说。妹妹马上从凳子上跳起来:“你怎么能这么说哥哥,他是中国的,没见识。”我再次无言以对。表妹的行为已经完全打破了我的心理防线,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当代小鲜肉们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大。

这段文字所援引的是身边的事例,通过表妹的日常行为来论证明星偶像这种“娘炮”之风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然而,作为论述类文章的事例论证就缺乏了典型性,我们可以稍作修改,转化为共性事例。

修改后:

现代社会的许多青少年深受影视圈里油头粉面的“小鲜肉”的影响,不仅时常把他们视作偶像,把他们的画像挂在房间里,而且经常模仿他们的穿着打扮、饮食习惯,甚至还有青少年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小小年纪,染发、烫发、化妆一样不落,由此可见明星偶像这种“娘炮”之风,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修改之后的事例不仅仅是我们身边一个人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现象,归纳出了事例的共性,不再只是表现“这一个”,而是表现“这一类”的普遍规律,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2.删除细节描写,提取关键信息

事例,即叙述性的材料,它是支撑论点和展开议论的根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即是这个道理。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叙例要求概括简洁,能够证明观点,说明道理即可,不需要详细的叙述和描写,所以我们在运用事例时,需要删除细节描写,抓住主要情节,提取关键信息。

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唾沫星子不巧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布里扎洛夫将军的秃头和脖子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将军道歉,将军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将军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将军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他又去赔不是。将军不耐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可真是得罪了将军了,他又去道歉,被激怒的将军大喝一声:“滚开!”小公务员就因为这样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惊恐而死。

这段文字以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的内容作为例证,阐述“乐观的情绪让人积极向上,消极的情绪有损身心健康”的观点。可是,行文时在表述上过于详细,使得文体不够鲜明。我们可以稍作修改使得这段文字成为论述文阐明观点的例子: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因看戏时不小心将喷嚏打到了一位将军身上,竟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多次道歉,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不久便惊恐而死。由此可见,乐观的情绪让人积极向上,消极的情绪有损身心健康。

修改后的文字删除了对话性的语言、细节性的描写,使文字更加简洁,能够更好地为观点服务,点明道理,更符合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3.优化理性分析,提升思维深度

论述文中的事例引用,不能只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应该落实到语言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化上。在选用事例上,我们应该优化理性分析,提升思维深度,才能从多个视角拓展思考的维度,丰富事例的内涵,使文章的思想更加深刻。我们可以从因果思维、归谬思维、辩证思维、归纳思维等角度对所选事例进行理性分析,使文章思想更加深刻。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古往今来,男性的形象既有像戚继光、岳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气概,也有像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人傲骨。而现今的风气与之大相径庭,男性气质出现了“女性化”。

这段文字以戚继光、岳飞、鲁迅的事例作为论据,但缺少一些理性分析,文章的思想不够深刻。如果我们运用以上思维方式,优化一下表达方式,可以修改为:

古往今来,男性的形象既有像戚继光、岳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气概,也有像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人傲骨。而现今的风气与之大相径庭,男性气质出现了“女性化”。试问:从古至今,建功称雄的人哪一位不是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儿。如果在三国乱世中,张飞、项羽都成了“娘炮”,早被敌人斩于马下,哪还有流传至今的显赫盛名呢?

修改后的文字从归谬思维的角度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提升了思维的深度。思想深度一直是高中生作文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思辨力,就像论述文“体内”的钙质。有了丰富的钙质,论述文才能够像模像样地“站立”起来。因此,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有自己的看法,提升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事例公务员文体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写好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特点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篮球公务员
“例”后有“析”方可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