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的特点及备考启示

2021-07-15 08:03安徽杨志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乙卷作文题文体

安徽 杨志宏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既保持了高考试题的稳定性,又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试题结构上,本道作文题仍然由材料、写作指令和写作要求等部分构成,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同时,在写作指令上没有设置社会场景式的写作情境和针对特定对象的交际任务,又体现了新的变化。

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的特点

1.坚持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以“追求理想”为核心话题,以扬雄的比喻为引导语,引导考生思考“自身发展”这一人生命题。试题以写作任务为驱动,引导考生去思考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从而在自我反省中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扬雄的比喻强调了修身、矫思、立义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正是命题者的用意所在,即引导考生思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理想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要实现理想,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当今时代“义”的标准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行动去实现理想?

“高考评价体系始终坚持以价值为引领,确保立德树人在高考中的落实力度和落实效果。”本道作文试题就是以“追求理想”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将价值引领巧妙融入写作任务中,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回归材料作文,拓宽写作空间

连续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情境任务型作文,一般都会设置一个社会生活场景,如班级讨论会、学校演讲、青年论坛等,并且设置了特定的交际对象,如本班同学、青年代表等。这种情境任务型作文一方面加大了写作的限制性,可以有效避免宿构;同时,实用性的表达可以有效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情境任务型作文的限制性不利于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也不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很难有效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

2021年的作文题不再设置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交际对象,放松了写作限制,拓宽了考生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从不同角度确定立意,也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的写作特长,从而写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作文。

3.凸显思辨色彩,考查思维水平

2021年高考作文题普遍呈现出较浓厚的思辨色彩。有的突出事物间的辩证关系,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中的“强”与“弱”;有的突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如全国甲卷作文题中的“可为与有为”。全国乙卷中的作文题也是如此,虽然试题的核心话题是“追求理想”,但试题材料实际上是在引导考生对“追求理想”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作文题材料的第一句话简要阐明了“追求理想”的各要素,即“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同时,这句话也引导考生思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材料第二句话以扬雄的比喻为例对第一句话进行了具体阐释,暗示了自身修养、思想认识、“义”的目标、付诸行动等要素在“追求理想”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实现理想。

所以,试题材料本身包含着较高的理性思辨的要求,考生如果没有认真审读材料,仅着眼于“理想”去立意,没有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自己的思考中,则很有可能出现偏差。而作文立意的角度和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阐述,恰恰体现出考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本道作文题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

4.巧设认知情境,激发写作动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情境成为重要的考查载体。虽然全国乙卷的作文题没有设置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和特定的交际对象,但仍然巧妙地设置了写作情境和任务。

在写作指令中说“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句话即是在引导考生以“当代青年”的身份去思考“上述材料”带来的启示。这种情境虽然不是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不是让考生去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某一问题,但是试题在写作指令中给考生创设了一个“自我认知”的情境,引导考生思考自己作为“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何种理想,怎样实现理想等问题。“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设置了写作任务,规定了写作的内容,即“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自我认知”的写作情境可以激发考生对自我身份的再认识和对“当代青年”这一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同,从而使考生去思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等人生命题。显然,全国乙卷设置的写作情境和典型任务既能激发考生写作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能从自身出发,写出真实的思考和感悟,也能通过考生对作文的立意和论述来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2022年高三作文备考的启示

1.关注社会热点,提升思想高度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命题的根本宗旨,作文材料常常紧扣社会热点:或直接取材,如2021高考全国甲卷中的“百年党史”、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巧妙呼应,如2021年全国乙卷呼应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2019年全国卷Ⅰ呼应“劳动教育”。在作文备考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热爱国家、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放眼观世界”,使学生在拓宽自己眼界的同时,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做一个有志青年。

“作文即做人”,而且只有真正懂得如何“做人”,才有助于写出优秀的文章。在作文备考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水平为根本任务,注重人文情怀的熏陶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把“做人”放在首位。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不定期整理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还可以将一些在社会上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交给学生评论,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评判某些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2.强化思维训练,提升思维水平

从2021年高考作文题看,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准确地审题、恰当地立意、严密地论证、严谨地表达,可以有效呈现学生良好的思维水平。因此,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作文备考的“重中之重”。要注意发展不同类型的思维,促进思维品质的均衡发展,既要通过对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训练和想象联想的写作训练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也要通过对论述文的阅读分析训练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发展不同类型的思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可以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类作文片段,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议论类、辩论类或评论类作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设置教学目标和写作任务,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使写作训练取得实效。

3.注重审题指导,把准写作焦点

审题是学生写作的第一关,只有准确审清题意,才能恰当立意、合理表达。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导致立意偏差,可能使作文“全盘皆输”。从2021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看,命题人在试题的设计上既设置了显性的引导,也设置了隐性的要求。很多考生在审题时往往只注意到显性引导,而忽视了隐性要求。如全国乙卷,显性引导是“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很多考生注意到“追求理想”和“当代青年”这两个显性的关键词,于是就简单理解写作焦点为“当代青年应该要追求远大理想”,导致立意出现偏差。其实,材料中还设置了写作的隐性要求,即“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也就是说,试题实际上要求考生思考“追求理想”的基础是什么、方法和路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见,应将审题能力作为作文的关键能力,将审题训练作为作文备考的重要内容。

审题训练的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材料的内容,厘清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探求命题者的意图,把准写作焦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审题训练,并且注重对不同材料的审题指导。作文试题的材料有文字、漫画等,文字材料中包含了各种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提炼出审题分析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在审题训练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其审题能力。

4.强调文体规范,训练表达能力

除地方卷外,2021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方面基本未提出具体要求,这与前几年强调演讲稿、书信、发言稿等实用类文体不同,但是不能因此认为高考作文不再强调文体。2021年高考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中基本都有“明确文体”的要求,即考生无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都要有明确的文体规范。同时,也不能因为2021年高考没有要求使用实用类文体写作,就忽视对演讲、书信、发言稿等实用类文体的训练。

每一种文体的表达特点既有其差异性,又有其一致性的要求。演讲稿、书信、发言稿、倡议书等实用类文体在形式上有其特定的格式规范,在内容上一般有其特定的交际对象,表达上要突出交际的功能。一般的议论文在形式上没有特定的格式规范,在内容上以阐述观点、论述道理为主,重在表达作者个人的思想和见解。但是,它们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即在内容上都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现象的思考、某种道理的认识和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大多数的试题都偏向于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思考和见解。因此,怎样表达才能更加清楚明确、更加充实严密、更加生动感人,就成为区分考生作文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尺。

在高三作文备考中,教师依然要强调文体规范,依托不同类型的试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要在形式上让学生掌握文体特征和格式规范,更要在内容上训练学生如何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见解,在表达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生动性上下功夫,使之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

猜你喜欢
乙卷作文题文体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