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作文情境设置实践研究
——以近几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为例

2021-12-28 07:20广东刘大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一代人高考作文作文题

广东 陈 婷 刘大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此相适应,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真实情境设置作为作文试题命制的必备要素。因此,探究高考命题的规律,特别是情境作文命题的规律,对高三备考至关重要。

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的要素有:场景设置、人物对话、矛盾聚焦。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材料,审清题意,还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细节上的推敲与细化,从而使学生作文紧扣情境,围绕主题开展个性化思考。下面,笔者以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为例,讨论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的三个要素,以探究高考作文题命制的规律,指导高三作文教学。

一、场景设置:真实、贴合、自足

场景设置是情境作文的第一要素。设置真实的场景,引导考生进入其中思考、写作,这也是情境作文设计的初衷。场景设置必须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唤起考生对某个问题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能够使考生运用其各种思维能力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能够使考生运用其建构的语言系统遣词造句、写作表达。

情境作文设置的场景应该具有真实性、贴合性和自足性。所谓真实,不是指现实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一种虚拟的真实。这种真实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同时,不单是要设计考生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语用情境,更重要的是通过语用情境让考生以自己的身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写作。贴合性,即贴合考生实际。能够贴近考生的生活,符合绝大多数考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让考生有真话可说。反之,则让考生无写作欲望,无话可说,无真话可说。自足性,即能在特定场合达到一种领域的自我满足,让考生能运用符合特定场合的语言,得体地表达情感。如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要求: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这个场景设置,就具有真实性、贴合性和自足性。“班级计划”规模比较小,常见且容易操作;“读书会”重在分享交流;“感触最深”,需要权衡比较,有中心,有重点,内容有针对性,易于表情达意。

又如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要求: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同一种身份,五种情境设置,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场合要求。首先,五种情境设置都具有真实性,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可以通过想象再现;其次,五种情境设置都贴合考生的生活实际,不论是对历史情境真实再现的考查,还是对未来生活情境的想象,都是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情感自然流露;最后,五种情境设置都具有自足性,其关键就是围绕主题,表达历史“有我”、未来“有我”的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决心与信心。

明确场景设置的要求,才能有紧扣情境意识,得体表达情感。不管是在读书会上、学生集会上,还是新生开学典礼后等,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场景,只要用贴合实际的语言表情达意,就能达到作文自足的要求。

二、人物对话:个性、观点、身份

对话是情境必不可少的要素。情境涉及多种角色,角色对话能表现他们各自的思想,让考生明确每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在审题时,应明确在特定的写作情境中考生的“写作身份”与读者的“特定身份”。只有明确身份,才能更好地在具体场合中准确用词,符合情境。

人物对话应该具有个性鲜明、观点清晰、切合身份等特点。个性鲜明,即能够展现考生个性化的见解与辩证思维,突出自己的思维特点与性格特点。观点清晰,应围绕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具体,逻辑严谨,彰显自身的思维能力。切合身份,即不管提出什么想法与建议,都应符合作文题目所设定的“写作身份”。这里应注意的是,既然是“人物对话”,那么不管是考生的“写作身份”还是读者的“特定身份”,都应符合题目设定的要求。比如2020年全国卷Ⅲ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要求: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这个情境设置鲜明地体现了对“人物对话”的要求。首先,应明确考生的“写作身份”,即毕业前的高三学生,需要写的是对高中三年的情感认识与体会;明确读者的“特定身份”,即“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感。因此,做到“切合身份”是关键。其次,作为高三学生,“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应体现出自己对高中三年自我的人生把握与准确评价,从而展现自我的独特个性与个人经历。最后,因为面对的是“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所以,考生给予的建议应是观点清晰的,并对他们高中三年的成长是有一定的促进与帮助作用的。

又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要求: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在“面向本校同学……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个情境设置中,首先,应明确考生的“写作身份”,即复兴中学的学生代表;明确听众的“特定身份”,即复兴中学的学生。因此在假设情境中,应明确选择符合听众身份的生活情境,及符合学生代表身份的语言。其次,应明确作为学生代表,应真正做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有我”意识,彰显鲜明个性。最后,明确主题,观点清晰,考生应让演讲稿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明确人物对话的身份要求,才能紧扣情境设置,体现鲜明个性,彰显个性化的见解和辩证思考。不管围绕什么样的主题,都要明确主题背后折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矛盾聚焦:立场、价值观、认知水平

情境设置要突出人物之间观点的交锋,矛盾的聚焦。这也正是激发考生思维活力的关键。聚焦的是问题的中心,体现的是立场的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认知水平的高低。这有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引导考生的思维向高阶发展。

矛盾聚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价值观冲突、认知水平差距等。观点有矛盾,才有张力。观点有冲突,才见价值。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考生不能想当然,也不能摒弃自己不熟悉的或不认同的观点。考生在写作中应充分呈现缜密的思维,让论证更完整,更具有说服力。如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要求: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针对该题的情境设置,首先,应厘清“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青年”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抓住其共同点,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使主题更加鲜明,思想更有深度,文章更显文采。其次,在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更要求同存异,为同一目标前进,才能使文章更有号召力与感染力,从而使文章更能展现考生广阔的视野与独特的见解。最后,因为立场不同、价值观冲突、认知水平有差距,更能彰显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的情境设置要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该题的情境设置的关键在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既是情境的相同点,又是情境的矛盾点。只有厘清“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不同立场、价值观上存在的冲突、认知水平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写作。首先,应明确两代人总会有不同之处,只有去设想对方即将要面对的生活,才能拉近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其次,应明确两代人虽然生活环境、人生追求等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与国家一起追梦、圆梦。最后,在求同存异的人生认知上,才能展现考生逻辑的清晰与思维的严谨性。

明确矛盾聚焦,就是要紧扣情境设置,彰显考生的思辨能力。不论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境设置,都应明确地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把握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让观点更鲜明,更具有号召力与感染力。

猜你喜欢
一代人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一代人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见历史,见当下,见自己——由“八省联考”卷看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我们见证了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