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教育质量检测工具的跨区域研发项目成果展示

2021-07-15 08:03福建徐成选江西康白莲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祖本题文言文

福建 徐成选 江西 康白莲

试题一:文言文阅读(福建教师:徐成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世居京师。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梁始兴内史萧介之郡,度从之,将领士卒,征诸山洞,以骁勇闻。高祖征交趾,厚礼招之,度乃委质。

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加通直散骑常侍,封广德县侯,邑五百户。迁散骑常侍。高祖镇朱方,除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陷,间行东归。高祖平王僧辩,度与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徐嗣徽、任约等来寇,高祖与敬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并在南路。去台遥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寺,筑垒以断之。贼悉众来攻,不能克。高祖寻亦救之,大败约等。明年,嗣徽等又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北郊坛。

周文育、侯安都等西讨王琳,败绩,为琳所拘,乃以度为前军都督,镇于南陵。世祖嗣位,迁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未拜,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增邑千户。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邑四千户。

世祖崩,度预顾命,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废帝即位,进位司空。华皎据湘州反,引周兵下至沌口,与王师相持,乃加度使持节、车骑将军,总督步军,自安成郡由岭路出于湘东,以袭湘州,尽获其所留军人家口以归。光大二年薨,时年六十。赠太尉,给班剑二十人,谥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庙庭。子敬成嗣。

(节选自《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徐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

B.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

C.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

D.侯景之乱/高祖克定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兼统兵甲/每战有功/归至白茅湾/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

2.(创新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后高祖征讨交趾,用厚礼征召他,徐度归顺高祖,由此可推断出徐度骁勇善战且有军事才能。

B.徐度追随高祖,或帮助高祖出谋献策,或亲自统率士兵,或总管宫中警卫,主持留守事务,他恪尽职守,功劳卓著,深受信任,他卓越的智谋和领导才能可见一斑。

C.周文育、侯安都等讨伐王琳,战败后,朝廷以徐度为前军都督,镇守南陵,后因平定有功,改封徐度为湘东郡公,还有四千户的封赏,可以看出徐度深受皇帝信任。

D.徐度死后被追任太尉,朝廷送给他班剑二十人,谥号为忠肃,在太建四年,皇帝下诏使其配享高祖庙庭,根据这些待遇可以推知徐度死后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

3.(创新题)请根据下列各句的相关语境,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古代文化知识。

(1)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这一礼节叫________。

(2)古代先皇去世后,新皇帝继承大统,要举行一个________仪式,体现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3)古代贵族或大臣因为有功于社稷,君王授予他们爵位,________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2)去台遥远,恐为贼所乘,乃使度将兵镇于冶城寺,筑垒以断之。

5.(创新题)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领导者,现在公司内外交困,你应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帮助公司走出困境?结合文本,给出你的措施。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选项共有三处不同句读:结合意境,“高祖克定广州”中,“克”有攻下、攻克之意,“定”有平定之意,两个动词是顺承关系,且对象都是“广州”,故“克”“定”中间不可断,排除A、C两项;“破李迁仕计划多出于度”句中,动词“破”有打败之意,打败的对象为“李迁仕”,故“李迁仕”后要断开,且“计划多出于度”中“计划”指的是计谋,中间不可断,排除A、D两项;“梁元帝授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中,“宁朔将军”“合州刺史”是两个专有名词,中间需要断开,可排除C、D两项。故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D项“根据这些待遇可以推知徐度死后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推断有误,原文“光大二年薨,时年六十。赠太尉,给班剑二十人,谥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高祖庙庭。子敬成嗣”,根据“赠”“谥”“嗣”三个词语可以推断,徐度死后,朝廷鉴于徐度的功劳给予徐度及其子孙的优厚待遇,这不是“高度重视”,而是对徐度生前立下不朽功勋的褒扬和肯定。故选D。

3.(1)委质 (2)嗣位 (3)进爵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所给的语境从阅读材料中选取三个能够对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结合所给语境和阅读材料,(1)题的语境是“卑幼往见尊长”“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根据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高祖征交趾,厚礼招之,度乃委质”,高祖征讨交趾后,用厚礼征召徐度,徐度于是“委质”。因此,此处应填“委质”;(2)题的语境是“先皇去世后,新皇帝继承大统”,而且还要“体现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需要一个仪式,结合原文“世祖嗣位”,就是指世祖继承了皇位,因此,此处应填“嗣位”;(3)题的语境是“有功于社稷,君王授予他们爵位”,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些赏赐,结合原文“世祖嗣位,迁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因此,此处应填“进爵”。

4.(1)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2)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奉”“知”,“奉”指“敬奉”,“知”有“主持”之意,还要注意“东”“幸”“领”等词的翻译。第(2)小题中,“为……所”表被动,“断”有“阻断”之意,同时注意“去”“乘”等词的翻译。

5.示例:①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②要给足空间,让人才尽其所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从文本的角度,徐度所受的待遇优厚与他的能力正相配,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带兵打仗,徐度均能出色完成,对于这样的人才,皇帝能信之并用之,这启示我们要做到“疑人不用,疑人不用”,做到“尽其所能”。

【命题思路】

1.选材理由

本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文本节选自《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徐度》,原文篇幅较长,有833字,根据需要删减为645字。从整体上看,选文属于典型的人物传记,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又较为浅易,且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对高三备考的学生进行考查。

2.试题说明

第1题,断句的基本方法可以先结合选项,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句读,然后找动词,依据句子的陈述关系、词语之间的关系加以判断,还可以找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比如人名、地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等。

第2题,本题命制时,在近几年高考文言文“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命题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创新,更注重对学生思维推断能力的考查,也更能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3题,本题命制时,对文言文中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题型进行了比较大胆的创新。内容上,给出了具体的语境,学生可以根据所给的语境进行判断,再找出符合原文要求的古代文化知识。难度上有所提升。形式上,高考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古代文化知识,本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力求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更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更能体现《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4题命制时,遵循了近几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关键词语及句式的理解。文言文翻译要求“信、达、雅”,要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5题命制时,建立在新高考文言文主观题题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较为大胆的创新。内容上,不再只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并结合题干给出的具体情境,将古人的智慧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上,这既需要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分析,又需要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江西教师:康白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和晋陵①陆丞②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①晋陵:今江苏常州。②陆丞:杜审言的友人,晋陵县丞。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开篇就抒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这一开篇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B.中间两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作者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

C.作者用“忽闻”表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作者心中思乡之痛,作者因而感伤流泪。点明归思,点出和意,结构严谨。

D.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迷离而情调淡然,情感甚至有些伤感,有无尽的言外之意。

7.(创新题)诗歌开篇写“偏惊”,“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6.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D项“景色迷离”错误,颔联、颈联写的是江南新春伊始到仲春二月的物像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没有体现“景色迷离”。

7.(1)是。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首联写作者与友人早春出游时,见景生“惊新”之情,统领下文。颔联、颈联写“惊”的内容,即江南早春的景色。通过季节变化揭示其内心纷乱复杂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尾联“归思”二字直接点明题旨,表明作者“惊”的缘由:是因为思念家乡,才会对物候变化敏感异常。“惊”的是早春的景色,也是内心纷乱复杂的思乡之情。

(2)不是。“偏惊”是偏偏感到惊奇之意。在诗中承接的对象是“物候新”。作者要表达的就是自己的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颔联、颈联承接的是“物候新”,写江南春天的景色。尾联点明思归,与“惊”的关系不大。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语言是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命题重点之一。这道题属于炼字题。做题时要掌握炼字题的基本范式,关注字词的含义、使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在内容、结构、情感方面的作用。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回答,要有理有据。回答“是”可以参考诗眼的答题思路,回答“不是”也要从全诗的角度进行分析。

【命题思路】

1.选材理由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也是高考热点,还是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杜审言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多朴素自然。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选材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试题说明

第6题主要侧重对情感、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读懂诗歌的能力,对诗歌的内容、手法、风格有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7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语言是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命题重点之一。在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了解作品传达的价值观,并且通过评价培养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对中学生尤为重要。响应《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精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鉴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猜你喜欢
高祖本题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会背与会默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