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以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作为一门以感受美、创造美为核心的艺术性学科,音乐在审美教育上有独特的优势,有效展开审美教育,能够调节与缓解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基于感知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教学展开审美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2-0135-02
Let the beauty and the soul live together
——Aesthetic education strategy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WANG Li (Tsinghua Primary School,Chengguan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s an artistic subject centered on feeling beauty and creating beauty,music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aesthetic educatio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an regulate and alleviate students emotions,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and promo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 In music teaching,teachers carry out aesthetic education based on perceptual,emotional,practical,and creative teaching,and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Students ability to experience beauty,perceive beauty and create beauty has improved to varying degree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Music teaching;Aesthetic education
1.音樂教学中展开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调节与缓解学生情绪
人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被情绪所左右,即使是小学生,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或是考试受挫,或是与朋友发生矛盾等,情绪不畅快。排解压力、舒缓情绪的方式有很多,音乐为其中之一,这也是备受人们喜爱和肯定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动听的、优美的旋律可以缓解人的压力,让人心情放松且平静。在音乐教学中展开审美音乐,带领学生鉴赏美、感受美,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调节、缓解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审美教育优势之一。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想象着美好事物,可以是清新优雅的,也可以是波澜壮阔的,这是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对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也有着积极作用。当学生的想象力被激活,无限的创造力也会被开启。从某个程度上说,音乐是一门富含想象的艺术,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不觉地联想自己的生活并由此展开想象。因此,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3)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美是永恒的,但要想感受到美,需要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在音乐教学中展开审美教育就能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学生去聆听,去感受,审美品位会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也得到培养,长此以往,这种审美鉴赏能力会由音乐领域拓展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追求美的形象,在学习上也不断追求美,如追求字体美、功课美,继而迁移到更广阔的层面,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2.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方法
(1)基于感知性教学展开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审美的要点就是感知与理解美,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假如不能很好地感知与理解音乐艺术实践中的美,也就不能有效展开审美教育。而理解、感知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听觉感知,突出其主导地位,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完整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作品《小动物回家》时,可以采取感知性教学,这部音乐作品将听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诠释出来,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听”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又如,在学习音乐作品《彼得与狼》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对这首歌曲中的不同场景进行创编,包括各个场景的化妆、布景、道具、服装等,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做出相应的角色变化,理解并把握每个角色的特点。借助肢体动作、语言以及音乐等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表演产生美的享受,既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又得到理智上的满足。
在感知性教学中,教师重点要指导学生聆听、感悟。首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的旋律美进行感知,旋律是歌曲灵魂,教师应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着音的长短和高低。其次,指导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美进行感知,节奏是组成音乐的主要元素,也是引导学生用来感受美的重要载体,教师指导学生去借助这首歌曲中简单的强弱节奏展开联想,体会歌曲给人向上的动力。再则,指导学生对音乐中的姿体美进行感受。姿体美即动作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歌表演或者律动,使学生通过体态美充分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美、情感美等。
(2)基于情感性教学展开审美教育
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的审美离不开情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借助唱歌、听音乐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疏导各种负面情绪,由此可见,情感是音乐的有机构成,因此,对音乐的审美离不开对情感的感悟,这也侧面体现了情感性教学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情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它与人们的生活经历、性格、思维等有着密切关系。同样一首歌曲,一些学生听出了惆怅,一些学生听出了快乐,一些学生听出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在情感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刀切”教学,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情感体验的正确与否。与此同时,尽可能联系实际生活,即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可以在心理上增强音乐对学生的亲切感,这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做过一些让老师生气的事情吧,说一说都有哪些事情会让老师生气?”有的学生:“我们作业没有做完时老师会生气。”有的学生说:“我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时老师会生气。”有的学生说:“我们上課迟到时老师会生气。”结合学生的答案,教师再对学生说道:“那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老师呀,请你别生气》送给老师,好不好?”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
情感性教学的核心是“以情动人”,每一首音乐作品中都有独特的情感,或是快乐,或是忧伤,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要注重音乐作品中情感的挖掘,通过多媒体、生活情境等方式淋漓尽致地演绎作品内容,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和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感悟,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将审美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3)基于实践性教学展开审美教育
音乐是一项有着较强实践性的活动,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笔者看来,展开实践性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集体合唱、舞蹈搭配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还能从中感受到队形美、气势美、舞台美、服装美等,促进音乐审美价值的充分体现。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齐唱,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齐唱,即每组轮流唱一段,或者按照性别分成男生女生齐唱等,这些齐唱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气势美,结合这首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充分领略到其中铿锵有力、高昂激越的情感,包含了对先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若是采取其他的演唱方式,很难让学生有这样深刻的感悟。除此之外,搭配音乐也是展开审美教育的有效方式,舞蹈和音乐是姊妹艺术,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丰富学生审美情绪、增强学生艺术体验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指导学生鉴赏、审美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搭配肢体动作或相应的舞蹈,以此丰富音乐的情感表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指导学生学习《达古拉》时,教师可以发挥自己对舞蹈和音乐的表现力、感受力,将歌曲中蕴含的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热爱以及乐曲的活泼动感通过牧民挤奶、大雁翱翔、策马扬鞭等舞蹈动作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舒畅欢快、奔放热烈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到乐曲中勾勒出来的大草原感觉。
(4)基于创造性教学展开审美教育
音乐极富有创造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艺术,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表演音乐、创作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领略美、感受美、创造美,如根据歌词和旋律创编舞蹈动作,或者根据旋律创编歌词等,这些都是创造活动,是学生通过不同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体验和理解的一种手段,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美,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新年好》这首音乐作品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团结一致、共同讨论,根据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选择合适的乐器如锣、鼓、钢琴或者自制乐器进行创编,以乐器搭配舞蹈的方式将《新年好》这个歌曲传达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歌曲进行探究,其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均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5)基于游戏性教学开展审美教育
由于音乐具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独唱、独奏等个人表现形式;二重唱、二重奏等集体表现形式,都是小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表演、集体表演等形式来集中学生的音乐力量,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妙进而提升其整体的审美能力、审美表现力以及审美创造力。集中学生音乐力量的基础,是需要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基于音乐的游戏性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这一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一味地讲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搭节奏游戏”,即将学生根据音乐水平来分为若干活动小组,教师给出某一节奏,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积一分,最终分数最高的小组为获胜组,给予其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音乐教育的使命,也是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获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审美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其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感知性教学、情感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等途径展开审美教育,充分唤醒音乐蕴含的巨大意义,推动学生音乐认知上升到更高的程度,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斯特.引领审美导向 沉浸音乐世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