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鸿
摘 要:以现代教育制度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为背景,赋予了小学语文教育新的内涵与意义。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予以优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践行于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同时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使得教师更加乐于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授课工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本文将情境教学法的认知与应用原则作为切入点,对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势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0096-02
A Brief Discussion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
MA Zhihong (Education Bureau of Guanghe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as a background, new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 have been given to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ore and more teacher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it in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cont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has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ty and instrumentality at the same time, which makes teachers more willing to use situational teaching to carry out teaching work in order to mobiliz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s an entry point, and launches a series of brief discussions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to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s 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Classroom teaching;Situation creation;Effective strategies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未形成成熟的学习意识,在传统的语文課堂中,难以在整节课的时间都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选择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当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原则以及优势形成清楚的认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授课活动,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目标。
1.情境教学法的认知
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立足教学内容与授课目标,为学生创设特定氛围,使得学生在氛围中能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形成更加有效的感知,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积极学习与思考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作用下主动获取知识。一般情况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形式较为丰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启发性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在生动性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创设情境,用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于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2)愉悦性
这项原则的提出基础为认知活动的体验性以及人的行为效率。环境能够对人形成较强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营造轻松且愉悦的情境,能够提升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效率,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互相碰撞,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核心素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遵循愉悦性原则,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语文课程。
(3)适用性
以新课程持续改革作为背景,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创设情境在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新课改提倡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就使得教师应该将适用性原则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不仅应该将更加多元化的元素以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到课堂当中,还应该保证教学情境能够契合语文课堂的情况,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其中包含的类型较多,形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将其灵活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充满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丰富化的活动更能产生参与兴趣。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通过互相交流锻炼其思维能力,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形式相对单一,以教师以讲解形式传授语文知识,学生被动获取,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提升。将情境教学融入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中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并组织其进行合作讨论,使得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情境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有利于增加师生课堂互动频率
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强调了学生在教学关系当中的主体性。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更多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机会交给学生,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情境活动当中,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情境表演,都能够提升师生互动的频率。
(4)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法侧重于通过契合课程内容的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语文知识的世界当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相比于教师一味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方式,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有利于在深化学生语文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4.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1)抓住知识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独立理解一些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难点。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剖析,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水平,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过设计凸显难度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发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作用。例如,教师讲解到《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如下问题将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比如,课文中对于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有哪些?每个段落大意是什么?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闰土这个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能够以问题为中心,对于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与思考。
(2)借助实物创设直观化课堂情境
直观化的事物更能在课堂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根据课文的内容,将相关实物运用于课堂当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例如,教师讲解到《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尽管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爬山虎,也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但是却只形成了对于爬山虎的整体印象,却没有对其进行细致观察的经历,也就并不了解爬山虎的脚有哪些特点。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前采摘一些爬山虎,将其带到课堂上,分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结合自己观察的情况与课文文字进行对比,找到爬山虎能够向上爬的原因。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对于作者的文字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将课文内容在思维层面形成画面。
(3)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
尽管小学语文课程包含的文学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寻找课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将更多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课堂当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文内容当中,使得课堂中充满轻松且和谐的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讲解到《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种学生在生活中都普遍见过的天气现象,但是将其转化成文字的形式,学生却难以形成清楚的认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粘贴出几张呈现火烧云景色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所观看到的火烧云,对比作者的文字,尝试自主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教学情境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课堂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以创设契合小学语文课程特点的情境作为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虚拟情境,将一些学生无法通过直观想象或者直接見到的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形成信息化素养的同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讲解到《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鸟的天堂这个景区,通过阅读作者用文字形式描写的两次去到鸟的天堂的经历,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两节微课,分别呈现以作者视角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鸟鸣声,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角度获得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5)立足课程内容创设表演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表演情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带给学生更加真切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讲解到《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让学生在组内商量分配角色,自主排练,将故事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要想成功完成表演,就需要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互相配合。每个小组完成课堂表演后,教师可以组织其他学生为其点评,使得学生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
5.结论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法切实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发挥关键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知识重点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实物创设直观化课堂情境;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教学情境;立足课程内容创设表演情境。通过本文对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势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论,希望能为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3):171
[2]黄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分析[J].读与写,2020.17(34):68
[3]王秀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的实践探索[J].神州,2020(23):100.
[4]宋祖龙.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0.17(23):82-83
[5]戴秀银.如何让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添彩增值[J].新课程导学,2020(2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