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中是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关键期,体育教师作为领路人,理应做好这道题。从实践角度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利于习惯的养成。为达成预期目标,需要教师从理论研究中汲取思路,从实务操作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推动学生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初中体育;终身锻炼习惯;培养策略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初中教育改革。体育作为初中的重要学科,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依然采用授课方法,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体育离自己渐行渐远。受错误观点的影响,学生会消极对待体育学习,自然不会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想扭转这个局面,需要教师明晰中考影响,发掘教学问题,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1.体育中考的负面影响
从古至今,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一直盛行,已经根植到每一个人心中。正因如此,学校才会以文化成绩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对体育教育持轻视的态度。为纠正这个错误思想,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提高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为保住体育分数,各个初中学校纷纷加快体育建设。但建设对象只是针对中考考试科目,这无疑会形成一种约束。倘若学生不喜欢这些项目,那么体育锻炼必然不会积极。另外,新时期的初中生,个性较为鲜明,不仅感性用事,还不够自信。枯燥的体育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即便是教师创设别开生面的课堂,也因缺乏有力指导,使得学生始终无法跨越体育这座大山。
2.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方向出错
现阶段,体育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桎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很多教师在终身锻炼习惯培养和提高中考成绩之间犹豫不决,教学定位出现迷惑,教育方向必然出错。其二,体育锻炼虽然能够强身健体,但如果没有提前做准备活动,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对之后的计划会造成影响。其三,教师为了烘托课堂氛围,会组织很多活动。但活动偏重游戏性,忽视专业性,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1]。
2.2教学环境落后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很多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以及完好的设施。体育教师再有能力,也会由于教学环境落后,导致教育目标大幅度缩水。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器械设施过于老旧,容易出现伤害事件。另外,其他任课教师对体育学科不够重视,当器材不足或恶略天气出现时,会随意占用课堂时间,用来普及文化知识。本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就大,再搞这一出,只会将学生的运动兴趣消失殆尽。
2.3认知存在偏差
目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认为体育课的地位不如文化课。在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习动力自然不足。不仅课堂表现不积极,还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锻炼。另外,新时期的初中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导致意志力比较薄弱。在体育锻炼中,难免不会遇到困难,这时学生就会想着退缩,而非勇往直前,攻克难关。
3.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3.1培养科学认知
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看法,需要教师多普及体育知识。首先,利用事例开展教育。近几年中国女排再次崛起,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教师从网上搜集视频资料,并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一段视频展示的是女排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即便学生已经知道结果,但依然看得热血沸腾。第二段视频展示的是女排训练情景,学生看完后,内心会滋生一个想法,即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教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女排,有的说为国争光,有的说坚持不懈。受女排精神的影响,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坚持的好习惯。其次,利用实践增强感悟。科学表明,适当运动有助于疏解情绪,调节身体[2]。如果只是空口白牙的讲述,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在体育锻炼后,学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效果。当他们心情压抑或紧张时,就会主动进行锻炼。
3.2培养运动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需要做好两件事。首先,优化教学环境。体育教师要积极向学校申请,修缮体育设施,补充体育器材。同时,跟其他任课教师讲清楚,不接受占课,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锻炼。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将其搬进课堂,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如在进行耐力跑教学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先平均分配小组,确保实力相当。再宣布规则,采用接力的方式跑步,用时最长的两个队伍要接受处罚,如用时最长的队伍,全员学鸭子唱歌。用时第二长的队伍,全员学鸭子走路。为了避免被惩罚,学生必然会全力以赴。
3.3培养良好习惯
体育教师要围绕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此培养他们良好的锻炼习惯[3]。首先,巧用好胜心理。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一大特点,教师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学生进步。比如每周进行评选运动明星奖,获奖者可向教师提出一个不过分的要求。为了获得荣誉与承诺,学生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其次,利用好学心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学心理。为了验证知识的真伪,学生必然会积极参与运动。久而久之,终身锻炼的意识就会形成。
4.总结
在新时期下,初中体育教学重心发生转移。教师不仅要普及体育知识,还要重视培养终身锻炼习惯。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培养學生的正确认知。第二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第三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庞冰冰.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47.
[2]张德亮.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理念[J].田径,2021(01):70-71.
[3]迟克飞.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见解[J].田径,2021(01):58-59.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实验中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