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峰
摘 要 目前的高中议论文教学多情境化写作,少情境化教学。作文呈现出“虚幻化、伪饰化、崇高化、程式化、低幼化”的特点。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开始关照自我、社会和高考写作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我心有真情,“我手写我心”。这既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是在真正凸显语文课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基本理念”中要求:“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高考语文作文已经突出了情境化考查,因此高中作文的情境化教学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笔者在多年的高考备考议论文教学中的探索做一下总结。
一、高中议论文教学的现状
总的来说,高中议论文教学多情境化写作,少情境化教学。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不少学校——尤其是高考成绩较好的名校——从高一联考的作文便紧跟高考!其中议论文是最受青睐的文体,但是不少学校多拿高考的满分作文来教学,而缺少议论文必备要素的情境化教学,学生见到的大多是自叹弗如的巧妙说理,望而却步的渊博学识,这样的学习结果只能是大多数学生作“临渊羡鱼”式的围观,却没有“退而结网”的冲动,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走心的模仿让作文呈现出“虚幻化——脱离多彩的生活写空话;伪饰化——蒙蔽发现的眼睛写假话;崇高化——忽视个人的感受写大话;程式化——自我缺席写套话;低幼化——缺乏深入的体验写‘童话”的特点。究其原因是这样的议论文教学缺少真实的情境化设置,让不少学生有“逢场作文”的认识,认为作文就是为了应付语文试卷,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没能认识到其核心素养关乎终身的发展。
二、议论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以激发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写作环节
比如在议论文思路拓展《论说利害,金石为开》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危害角度思考问题”。笔者在课堂开始放了一个抗日剧片段,这个影片片段是军队的长官要挑选敢死队员,被挑选的人生还机会渺茫,在一个长官明确任务以及一百块大洋的奖赏后,没有一个士兵报名参加。在这里,笔者创设了第一个激发式情境:要求学生站起来充当长官来动员,看看能不能鼓动全班的学生去“参加敢死队”。学生站起来发言的时候会发现虚假说理、空洞说教、滥举事例的苍白无力。此时笔者再播放第二个视频片段,另一位长官分析各方利害关系成功地动员了战士们踊跃报名。由此提出了第二个讨论的问題:两位长官的说理差别在哪?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论说利害”这一说理方向的重要意义,后面的课堂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抗日剧片段轻松地让学生进入情境,继而激发了学生思考讨论学习的热情。
(二)以贯穿式情境编排所有课堂任务
在议论文说理方法这一课中,笔者从开篇就给大家展示了一段母亲和高三女儿的对话,家长就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进行了说理,从“你成绩考不好,将来就没有出息,成绩好了上个好大学才能有出路”到“你看看你大姑家的儿子,你二姨家的闺女”到最后学生的反驳、争吵。在明确家长初衷没错说理欠佳的前提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家长的说理方式的不当之处和改进方案,并让学生结合学案上说理方法的讲解来说说改进后运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关于例证法,正反对比,因果论证,归谬法等说理方法的理解,说理方法的运用及注意事项,全都通过学生对这段母亲对孩子说理内容的探讨和修改来完成,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以嵌入式情景妙解课堂症结
在讲解文章结构时,学生容易对长文望而生畏,因此,笔者在课堂中引入一个故事:高中班主任给一个早恋的女生做思想工作时说“你看他(另一男生)长得又丑,学习又差,家里又穷,你跟他在一起干什么?”这女生想想有道理,就和那个男生分手了。在学生爆笑后,笔者抛出一个问题,这个班主任说理的内容之间是个什么层次关系?可不可以稍作解读,写成并列式结构?写成递进式结构?写成正反对比式结构?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通过情境写作完成了对几种常见文章结构的理解掌握。
(四)以拓展式情境延伸课堂的现实意义
在讲解完《论说利害,金石为开》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看了一则公安局门前的电子屏上显示的“不要打架,打输住院,打赢坐牢”的标语,让学生点评这个标语和“打架是极不文明的行为”这样标语的差别。在讲完《孔雀东南飞》的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分析一下“刘兰芝式的女性在今天会是什么命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写作和我们生活的联系,以及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的有趣和有用。
三、议论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首先,情境设置的宗旨是服务教学,议论文教学情境创设的素材可以不拘于形式,但是一定要能解决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哪怕是激发式情境也不能仅仅是一个暖场式的导入,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更要紧扣教学任务。其次,议论文教学情境创设最好远离作文命题中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考表达的兴趣。比如,学校演讲,班级发言稿,读书辩论会等这种作文命题中的情境,会让学生一看就会生出“写作文”的排斥感。最后,议论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次数不宜过多,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短时间“激发”过多,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容易麻木。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课只有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开始关照自我、社会和高考写作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我心有真情,“我手写我心”。这既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是在真正凸显语文课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作者通联:河南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