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1-05-30 00:00沈世敏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教材

沈世敏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泛指在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之外,以学生自身的阅读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探究、创造和适应等能力的活动。以此活动为核心,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得知识,从而提升语文能力。

进入中高年级后,统编教材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知识板块上都极具特色,根据教材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个主张,双线统一,三位一体”。其中“三位一体”,即“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根据教材的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确保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现象

综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存在以下这些现象:

(一)存在偏见,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新课程实施多年以来,课外阅读在许多中小学中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既无地区性推进的“深谋”,也无系统性安排的“远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学校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甚至视为一种额外负担。

在小升初的现实压力之下,很多学生的家长虽然知道学生需要进行课外阅读,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课外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出于偏见,他们常常认为只要好好地学习学校设置的课程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直接帮助。

(二)淡化指导、强迫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兴趣匮乏

不少教师都习惯性地认为学生看课外书会占用太多学习时间,故而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比较轻视,很少过问学生读什么样的图书,致使学生只凭兴趣读书,毫无目标、毫无章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漂泊”,其意义与收效也不得而知。另外还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硬性的规定和任务,规定了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使得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难以积极主动地融入阅读活动之中。

(三)缺少检查和评价,导致课外阅读收效甚微

对于课外阅读的意义,教师都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多数的课外阅读往往流于形式,对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缺少相应的考核、评估以及相应的鼓励机制。长此以往,可能会挫伤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改进策略

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统编版教材在阅读要求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充分培养小学生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生活习惯,为培养终身阅读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笔者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改进。

(一)“1+1”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互联网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推荐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课外阅读作品。例如低年级孩子喜欢阅读童谣和故事,因为这样的内容能够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我们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和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再如孩子倘若向往大自然,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等。这样的作品推荐自然也很受家长的欢迎,从而避免了盲目的选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尤其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有些经典的著作已经因为年代久远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除了推荐作品以外,我们应该容许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图书,允许每位学生去阅读“闲书”,读一些贴近自己日常生活的优秀作品,去聆听或者去观看一些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诸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古诗词文学类节目。以听、看促读,让每位学生充分体验到经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激发每位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学习热情。也可推荐学生观看《最强大脑》等综合百科益智类型的电视节目,让他们在知晓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懂得努力学习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类似这样的教师推荐和自主选择“1+1”的模式其实更人性化,更尊重学生自我意愿。变“要我读”为“我想读”,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依托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统编版教材在教材设置上充分体现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推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育课程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大幅度地提升课外阅读的指导效果,教师需要从实践中寻找一个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育切入点,将课外阅读和课本教材有机地融合,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教材十分重视亲子共读活动,并特别为低年段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一年级的上册总共安排了八次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协助教师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这一板块,引导家长培养孩子树立阅读纸质图书的习惯,把学生所阅读的篇目、图书方案发给父母,指导父母辅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提升他们阅读的实效性。家长对于学生进行陪伴式的阅读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选择合适的课外图书,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为了有效地避免课外阅读形式的单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对课外阅读进行全方位的方法引领。统编教材每一册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阅读板块,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中,爱上阅读,快乐阅读。《快乐读书吧》与课堂教学同步,以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为案例,教师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活动,比如提前让学生了解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其中的一个童话故事片段,它所讲述的是关于人们如何生炉子、煮马铃薯的一些趣事,其中“我”和朋友之间的趣味交谈,幽默生动,这个故事片段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有,《灰尘的旅行——中国科普作品精选》中,有些选文的题目很吸引人,如《比黄金还宝贵的东西》《孔子也莫名其妙的事》《房屋会“讲话”吗?》,借助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看看和自己想的猜的答案是否一致。课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自己制订阅读教育活动计划,争取每日阅读几个小节,同时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三种最常见的阅读技巧,通过博览、通读、精读,通晓故事的情节,分析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些充分契合教材的阅读方法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统编语文教材明确将延伸阅读纳入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学单元都配备了相应语言水平的课外阅读篇目,这些篇目对课内精读课文进行了优化补充,旨在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有效提高课内外阅读效果。教师在顺利完成一节精读课文阅读教学后,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实现了横向迁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课堂上的精读精讲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魅力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课后继续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等古今中外优秀民间故事,这种阅读上的“无缝连接”自然而有效。

(三)多元评价,用心呵护童心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得学生能够长期地保持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进行多元化评价。

(1)在作品赏析中互动评价。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欣赏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深入检验学生阅读的实际效果,同时这也是一个共同改善的过程。可以从欣赏一处绝妙的风景描写逐步过渡到欣赏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赏析一篇作品中各种代表性的人物。阅读欣赏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悟来深入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地表达阅读的收获,无疑是阅读的一种乐趣。

(2)在成果展示中综合评价。可以鼓励学生丰富成果展示的形式,例如精心编制诗文作品小报、散文作品集锦、阅文摘记等作品展览;也可以借助音乐表演或歌曲配乐或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语文阅读学习成果;还可以在不同场所举办“书写经典古诗词”等竞赛类活动,这样的成果展览活动既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又包含了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对其他人的自我评估。

(3)在话题讨论中理性评价。阅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話题来展开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各种交际式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阅读收获的平台和机会,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效果的评估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实际素材。※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