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国 孙双金
一、导入揭题,初识白鹭
师:课前我听说,咱们班同学平时特别爱背古诗,积累了很多的古诗。那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古诗填填看”。(PPT先后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学生一齐说出古诗的另一句。)
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还真不少呢!假如请你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行诗句各去掉一个字,你会怎么改呢?
生:两个黄鹂鸣柳,一行白鹭上天。
师:是原句好,还是他改过的句子好?
生:原句好。减掉“翠”和“青”,就不清楚柳和天是什么颜色了。
师:不可增一字,也不可减一字,语言准确而精炼,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句诗词都讲到了什么?
生:(齐)白鹭。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就叫《白鹭》。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鹭”是一个形声字,上面是一个马路的 “路”,表示它的读音,下面的“鸟”表示它的意思,白鹭是一种鸟。
二、初读课文,走近白鹭
师:我们平时生活在城市中,很少见到白鹭。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请大家欣赏。(播放白鹭生活的视频)
师:你看到的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生:它的嘴很长很尖。
生:它有着弯弯的脖子。
生:它全身都是雪白的。
生:它觅食、走路都很端庄,像淑女。
师:走路、觅食非常端庄,我给你换个词—— 优雅。那么,作者郭沫若眼中的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读一读?(PPT出示: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指生读、齐读)
师:这“毛”就是“毛”呗,为什么叫“蓑毛”呢?
生:因为白鹭的毛像蓑衣。
师:你们见过蓑衣吗?说说蓑衣是什么样子的。
生:蓑衣是用草做的,可以用来遮雨。
师:(先出示蓑衣的图片,再出示白鹭图。)这就是蓑衣。你们看,白鹭的毛多像蓑衣啊!所以作者说——
生:雪白的蓑毛。
师:什么是“流线型”?能画一画吗?(生伸手在空中比画)看来你们理解了,白鹭的身体就是流线型。
师:铁色的长喙。“喙”是什么?
生:嘴。
师:那人家说你是“樱桃小嘴”,也可以说成“樱桃小喙”吗?
生:(笑)不能。“喙”是鸟的嘴。
師:是啊!我们表达要精准。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个短语,读出白鹭优雅的样子。(生读得声音较大)老师没听出白鹭的优雅和美。再读。(生读得很轻、很美)这就对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美丽、优雅的白鹭就在眼前。请大家自由地、轻声地再读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之后,请一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师:他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尤其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的“框”是第四声,读得多准啊!还有“镜匣”的“匣”读得也特别准。
(生读第7自然段)
师:把掌声送给她!(生鼓掌)你为什么鼓掌?
生:因为她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尤其“嗜好”的“嗜”翘舌音读得特别准,所以我给她鼓掌了。
师:是的。“嗜好”的“嗜”是个难认的字,她读得非常准。嗜好就是——
生:一种特别的爱好。
(生读第8自然段)
师:“清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清澄就是非常清澈明亮。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大家读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生默读后,将课文总结成一句话。)
生: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可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PPT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理解这两句话吗?
生:说白鹭像精致小巧的诗歌。
生:说白鹭像精练巧妙的诗歌。
生:说白鹭的风韵在骨子里。
生:说白鹭自带神韵。
三、研读课文,感受白鹭之美
师:课前预习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去了解诗的特点,我们刚刚上课的时候也读了几行诗,你发现诗有什么特点呢?
生:诗有丰富的想象力,又简洁明了。
师:是的,诗的语言非常精练。(板书:语言精)这是诗的一个特点,那么诗还有什么特点?
生:诗往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生:我们经常会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之后会有一种画面感。
师:是的。诗有一种画面美。(板书:画面美)
生:诗还能激发人的想象。
师:没错,这想象之美也可以说是意境之美。(板书:想象美)
生:诗是押韵的,有节奏感的。
师:是的,诗读起来有一种韵味之美。(板书:韵味美)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白鹭和诗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PPT出示:白鹭_______,像诗一样,让我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生自主学习,组内讨论后交流。)
生:这篇文章前面介绍了白鹭的外貌,它像诗一样精巧。“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就像诗一样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
师:你找的这段话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精巧。(板书:外形精巧)这段话里的“一分”“一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一点点。
生:比头发丝还细。
师:是的。“一忽”比蚕丝、蜘蛛丝还要细,“一分”跟笔芯的粗度差不多。那在作者眼里,白鹭是什么样的?
生:它再长一点就嫌长了,再短一点就嫌短了,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黑一点就太黑了。
生:在作者眼里它是十全十美的,完美无瑕的,无与伦比的。
生:没有任何多余的。
师:是的,不能多,不能少,刚刚好,恰到好处。用课文里的话说就是——
生:一切都很适宜。
师:是啊,白鹭跟诗一样精巧,那我们就用诗句的形式把这段话排列出来读一读。(出示PPT,指生读)
师:我们能听出白鹭的精巧和美吗?
生:没有。
师:嗯,有一点惊扰到这么美的白鹭。请你再来读读。
(生再读,明显有进步)
师:读着读着,仿佛这精巧的白鹭就站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样,你还会读吗?
(生填空读)
师:白鹭在作者眼里简直是完美无瑕、十全十美,所以作者说“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你心目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事物?
生:有,是我家的猫。
师:那你能仿照作者这样的写法说一说你家的猫吗?
生:我家的猫,色彩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柔软的茸毛,那全身的花纹,那黄色的腿,那黑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先把掌声送给他!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能说出这么长一段话,很了不起!有没有人对他的话有疑问?
生:我有个疑问,他前面说柔软,后面说的跟柔软好像没有关系。和柔软相对应,那后面应该用硬更恰当。
师:是的,表达要准确、贴切。我们来帮他改一改。前面说那柔软的茸毛,后面应该怎么说呢?
生:软之一忽则嫌柔,硬之一忽则嫌硬。
生:柔之一忽则嫌软,刚之一忽则嫌硬。
师:掌声送给他们!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白鹭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生:第8自然段说白鹭是清澄的形象化,写出了它干净纯洁,像诗一样具有美感。
师:那谁来读读这段?读出这种韵味、这种美感来。(生读)恩惠是什么意思?
生:别人给予的一种好处。
师:作者认为,白鹭在空中低飞,是它给予我们的一种好处,一种美。我们看一下这情景是如何之美。(PPT播放白鹭低飞的视频)这样的情景非常美,美得有韵味。(PPT出示: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如果让你给这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样的名字?
生:我会起名“白鹭低飞图”。
师:如果我们加上地点呢?白鹭在什么地方低飞?
生:白鹭空中低飞。
师:(板书:空中低飞)空中是地点,低飞说的是它做了什么,说清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这种空中低飞的意蕴非常美,就像诗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你还在哪些地方读到了白鹭像诗一样?
生:我感觉白鹭做的动作很有画面感,很美。
师:哪一段写出了它有画面美?
生:“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师:请你说说看,这一段写出了怎样的画面美。
生:白鹭站在田里面钓鱼、觅食。
师:在这幅画面里,你可以想象出还有什么吗?
生:清水中会有周围景色的倒影,有游动的鱼儿。
师:通过想象,画面就更美了。好,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想象。(生读)我听到的是声音,看到的是文字,头脑里想到的是美丽的画面。如果请你给这幅画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回顾一下我们刚刚的方法。
生:水田捕鱼。
师:他说是“捕鱼”,你们同意吗?
生:应该是“钓鱼”。
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用“钓鱼”好,这样画面会有一种安静之美。
师:你看,一个字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画面感也是不一样的。钓鱼体现出一种静态美。(板书:水田钓鱼)这里写到白鹭像诗一样有画面美,所以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我们继续交流。
生:我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來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看出白鹭像诗一样具有画面美。
生:这个“绝顶”用得很贴切,带来了一种像诗一样的意境。
生:它还和诗一样具有想象美。文中写到白鹭是在望哨,其实是作者的想象。而“悠然”是人的情感,白鹭是不会表达的,是作者把白鹭想成了自己。
师:这一段给我们打开想象的空间。你认为白鹭是在望哨吗?
生:我认为它在绝顶上思考。
生:我觉得它正在观察周围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伴侣。
师:是呀,这些地方就能够让我们展开想象,像诗歌一样,所以说,白鹭像一首精巧的诗。如果请你给这幅图起个名字,你想起什么名字?
生:小树站立。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没有说清白鹭是站在树底下,还是站在树上。我觉得应该是树顶望哨。
师:(板书:树顶望哨)同学们,你们看,这白鹭外形精巧,像诗一样那么精美。它在水田钓鱼,树顶望哨,空中低飞,画面非常美,意境非常美。它引发了我们丰富的想象,也像诗一样,所以作者说——
生:“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师:可是,作者又写到白鹭也有美中不足。你看——(PPT出示第9~10自然段)你同意作者这个看法吗?
生:同意。白鹭虽然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动作、外形都有一种诗意的美,这就像歌一样。但是作者又觉得歌是华丽奇妙的感觉,而白鹭是一种清新悠闲的感觉,所以说用“诗”更贴切一些,能表现出白鹭的朴素和清闲。
生:同意。铿锵用来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而白鹭是十分温柔的。
生:我觉得歌也是可以的,因为歌本身也和诗一样富有节奏感,把白鹭比作优美的歌,也可以体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把白鹭比作歌也是可以的。其实,很多歌就是谱成曲子唱出來的诗。歌有铿锵的,也有舒缓的。作者为什么偏偏要把它比作诗呢?因为作者是一位诗人,所以他更倾向于诗。如果作者是一位歌唱家,没准就把它比作歌呢。白鹭不会唱歌,这是白鹭的美中不足,这点不足,在作者的眼中也是美的。
四、引导质疑,升华白鹭之美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摇头)没有。
师:我有个疑问,你们能帮我解决一下吗?作者把白鹭和白鹤、苍鹭、朱鹭相比,在他眼中唯有白鹭最美,果真如此吗?老师带来了一段文字,这是一位作家写的白鹤。(PPT出示:白鹤如一位美人,高挑的身姿,曼妙而轻盈,孔雀的艳丽输它一段风度,凤凰的华美输它一段脱俗。鹤,在水边徘徊,天鹅也只是捧月的群星。)在这位作家的眼里谁最美?
生:白鹤。
师:在郭沫若眼里呢?
生:白鹭。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他们喜欢的事物不一样。一旦你喜欢上某一个东西,就会认为它是最美的。
师:“爱,产生美。”(板书)正是因为喜欢白鹭,所以在郭沫若眼中它是最美的,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一文没有华丽的词语,它朴素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着的不平凡的美。白鹭如诗,《白鹭》一文如诗,《白鹭》课堂亦如诗,课堂展现着诗情画意的美。
一、教学目标设定如诗般精准
紧扣单元要素,扎实落实课文书后要求。“一花一鸟总关情”是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正是由于作者对白鹭的款款深情,才会写出如此之美的文章。在反复朗读文章、深刻体会文章的基础上,在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中,学生自由、自然地生发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这是阅读体会的自然流露,是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
本单元语文要素为“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郭沫若借用精巧的诗来写白鹭外形优美,借用描写“美人”“仙人”的句子来写白鹭“水田钓鱼、树顶望哨、空中低飞”,抒发“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赞美之情。郭沫若先生把白鹭这个具象的事物与心中最美好的意象——诗联系起来,用比拟、排比等修辞来表达情感;授课者用“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主问题贯穿课堂,学生反复咀嚼文字,找到白鹭与诗的相似之处,加深了对文本的内化与理解。
二、教学结构如诗般精巧
课堂由几句与白鹭有关的古诗填空导入,琅琅的诵读声打开了这节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学生、老师顷刻入情入境。以对古诗语言精、意境美、画面美等特点的感受为底色,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研读、品词析句,将白鹭的美与诗之美自然联系,加深对于文本的体悟与感受,引领学生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同时,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说一说自己喜爱的事物,让学生言意兼得。最后,教师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质疑,让学生把描写白鹤的片段与课文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升华了“爱,产生美”这一主题价值认知。整节课主线明晰,环环相扣,结构精巧,如诗一般。
三、课堂朗读如诗般优美
这样一篇美如诗的文章,授课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在一遍又一遍渐入佳境的朗读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文本独特的韵味,进入语言文字的美好世界,品读到作者对白鹭的款款深情。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通过优美的朗读来体现。在朗读中,学生对文本由陌生到亲切,也理解了文本中较难的语句。
四、文本解读如诗般独特
很多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定位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很美”。本节课的授课者在此基础上,出示描写白鹤的文字,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质疑,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了对“爱,产生美”这一主题的认知。因为爱,所以才完美无瑕、十全十美、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