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门词汇,推动初中生物教学从知识教学转向了核心素养教学,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着眼点实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优化,使学生在轻松高效完成知识积累的同时核心素养也得到协同发展。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51
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背景下,要建立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1]。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打破了传统知识教学的旧观念,使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使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对于初中生物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2]。
二、初中生物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的基础品格以及学生适应不同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前者内隐,后者显现,品质决定人的方向,能力影响人的发展。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要求从传统知识教育转向素养教育,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因此发展学生核心素養成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快速完成。
(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初中生物课堂是学生了解生物知识,认知生物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生命观念建立、综合能力发展、价值与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场所。生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教育,学生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更能够凸显生物教学的育人价值。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对于初中生物而言,学生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完整探究过程,推动学生去自主发现、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验论证,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不仅掌握丰富的生物知识,同时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能力、精神等多方面协同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基石,促使学生在生物课堂成长为高素质、高素养的新时代人才[3]。
三、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一)生物学科边缘化,缺乏足够重视
初中生面对中考的压力,将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主要考试科目上,认为只要把主要科目学好就可以,初中生物被视为一门副科,被学生和教师边缘化,既对生物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深入的了解,致使很多学生依然沉浸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中。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生物学科,在学习中不积极主动,完全依赖教师进行知识灌输,认为背一背生物知识就可以了,难以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于是,很多学生在生物课上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未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也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守旧
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要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有限的课堂时间都用来进行知识灌输,然后通过“题海战术”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而且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只能在生物课堂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教师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却并未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总是在知识探究中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并不能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价值魅力,甚至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4]。
(三)生物实验教学未能发挥教学优势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实践性、严谨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依然用知识灌输代替实验教学,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不愿意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导致生物实验教学由于重视度不够,缺乏正确认知而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学生依然无法在实验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方法、技能与素养。
(四)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反馈滞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评价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与不足,也能够找到科学的优化方法进行完善与提升。但是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形式,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素养方面发生的积极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导致教学反馈存在滞后现象,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导致学生频繁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教与学出现了严重背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一纸空谈。
四、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生命现象、生物结构、生命规律、生命本质的概括与总结,通常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逻辑性、凝练性的特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首要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生命观念,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生物概念教学来渗透核心素养,概念图是概念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工具,通过绘制概念图能够使学生快速梳理概念中的层次关系,使学生利用概念图来建构生物概念,清晰地认识到生物的本质,从而透过生物结构与功能、生命的舞台与平衡、生物物质与能力、生物进化与适应建构起正确的生命观念,对生命的本质形成深刻、全面的理解[5]。
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细胞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认同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掌握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对比观察来开展本课教学,使学生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推动学生建立起生命观念。教师先指导学生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使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建立初步认知。然后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汇总,跟随教师的引导共同绘制细胞概念图,帮助学生将观察内容与生物概念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细胞概念的理解。教师利用细胞的概念图使学生认识细胞的结构层次,使学生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并在无形中建立起生命观念。
(二)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验证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空间,鼓励学生借助生物实验亲自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整理、归纳,引导学生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在生物实验探究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
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教学为例,学生需要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从光合作用的应用角度对光合作用的意义形成深刻认知。在传统生物教学中,通常由教师来演示实验,学生听教师讲述实验原理和实验结论来完成理论知识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而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思考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操作生物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出生物实验中蕴含的生物本质属性,完成绿色植物产物、原料、条件的认知,并能够在探究实验中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步骤,加深了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原理的理解,也形成了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以及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完成了学生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以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推动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互动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知识探究,使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实验,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及生命的本质规律,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启发、积极协作,享受知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形式下踊跃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共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显著提高[6]。
以“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课为例,本课需要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从生活角度认知线形动物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成生物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将本课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机械记忆,但是这种被动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也非常容易一知半解,难以将本课知识内容消化吸收,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为学生创设探究条件,鼓励学生以互助合作、实验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知识的深层次探究。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作为研究对象,在组内对要探究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交流讨论,然后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来共同探究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亲自进行实验观察、数据整理、思维推理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发现蚯蚓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其主要特征,加深对蚯蚓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环节生物的了解。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有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四)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知识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既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改造生活。初中生物教学并非单纯局限于生物知识学习,而是需要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形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担当,促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拉近生物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诱导学生將生活观察、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融入生物知识探究中,发现生物学科的学习价值与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运用生物知识去认识和改变生活。
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中常见的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特征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透过基因遗传现象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并从基因显隐性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的中的生命现象。比如亲父子之间为什么五官像妈妈而不像爸爸,为什么要明令禁止近亲结婚?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却是单眼皮,这又是怎么回事?又比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师为学生呈现由于人类开发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用生动直观的案例带领学生走进被污染后的环境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要改变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形成事实求实的科学探究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积极地投身于科学宣传活动中,并主动将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贯彻落实,不仅要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使学生树立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知识真正内化为技能与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玥.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之我见[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6).
[2]李媛媛.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春岁月,2019(002).
[3]马兰英.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8(3).
[4]黄盈盈.初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神州,2020(011).
[5]顾智浩.初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01).
[6]杜淑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