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05-30 15:55牛艳珍
南北桥 2021年17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培养兴趣阅读习惯

牛艳珍

【摘    要】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首先要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其次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技巧;最后要在阅读实践中指导学生,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培养兴趣  阅读策略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6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为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上提出了方向,那就是在阅读实践中感悟、提升。

从微观上讲,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一)找准兴趣点,激发阅读兴趣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阅读能力不同,喜欢的读物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绘本,如《搬过来,搬过去》,喜欢短小有趣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話》等;五六年级的孩子更喜欢读小说,例如《草房子》《城南旧事》等。学生的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阅读书目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举办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保持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或是上课前的几分钟,向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相应调整策略,引导学生自己讲故事。可以在班级内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最近一两周内自己所读书籍的内容及阅读心得等。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学生讲故事比赛,授予优秀者“故事大王”称号,或在班级内举行朗诵会,并进行适当的评选奖励。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这样阅读的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二、依托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读

部编版语文教材侧重于阅读策略的指导,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这些阅读策略,并且教给其具体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运用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一)“预测”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产生的,学习“预测”单元时,教师应尤为注意“预测”的迁移运用。例如,借助《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引导学生梳理预测的方法之后,带领学生用一边预测一边阅读的方法读了绘本《小熊的咕嘟粥》。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故事的阅读中。如在读了题目后,学生预测“咕嘟粥是会唱歌的粥吗?”在读了小羊喝了小熊的咕嘟粥后,在粥里放了一把红豆,学生预测到“花狐狸喝了粥后也会放一种食物”,看了小兔子的插图后,学生预测“小兔子也喝了咕嘟粥”,他们还联系生活预测到小松鼠在锅里放的是松子,等等。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

(二)“提问”阅读策略

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提问”策略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都能主动提问。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是针对全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蝙蝠和雷达》重在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阅读课文《蝴蝶的家》是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策略”是方向性的,“方法”是具体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教授策略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甚至是技巧。例如,在教针对全文提问的方法时,如果仅仅告诉学生要针对全文提问,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针对全文提问。教师在教学《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后练习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运用对比的方法针对全文提问。出示课后问题清单,针对全文提问的一个问题: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探究过程:

1.要知道水沟里的豌豆是否最了不起,需要了解哪些内容?(这粒豌豆的经历、其他豌豆的经历,进行比较。)

2.像这样的问题,要找到答案就必须通读课文,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对比是针对全文提问的一个好方法。

3.练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学过的《方帽子店》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方帽子和圆帽子的对比提一个针对全文的问题。

环节二:抓前后的发展变化针对全文提问。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探究过程:

1.如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读哪些段落?

2.小女孩一开始身体非常虚弱,后来慢慢好起来,这是利用抓前变化的发展来提问。

3.练习:引导学生对《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进行分析,抓住老板和托德对“我”前后态度的对比提一个针对全文的问题。

在掌握了上述方法后,运用方法进行实践操作。默读课文,用以上学到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个针对全文的问题,深化本课所学的提问技巧和方法。这样教策略,策略就变成具体的可知、可感、可用的方法,就真正把教和学落到了实处。

(三)“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策略

阅读速度就是读者从阅读需要出发,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把握阅读材料并获得需要的信息。阅读速度并不是一味让学生快速地去读,它包含两方面:一是有较快的速度;二是能对阅读内容准确理解。提高阅读速度是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和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希望通过“提高阅读速度”单元的设置介绍一些通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来提升阅读速度,从而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阅读需求。

“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抒情散文《搭石》、历史故事《将相和》、科普文章《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和《冀中的地道战》。四篇文章体裁不同,目的是提示学生无论阅读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注意对阅读速度的把握。四篇文章承载着四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搭石》文前的阅读提示告诉学生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讀”。所谓不要回读,指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太理解的地方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地读。课堂上,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读,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之字图”读法。为了避免学生回读,建议学生采用“遮挡法”,就是让学生把读过的部分用书本盖住,强迫自己不回读。《将相和》主要学习的是连读的方法。课前教师让学生制作词语和句子的卡片,课堂上让这些卡片在学生眼前闪现,学生汇报自己记住的内容,最后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体验到“连读”就是尽量扩大视域,一眼看到更多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课文,在实践运用中感受方法训练带来的阅读效果。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等。《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冀中的地道战》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到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当然,除了统编教材集中安排的阅读策略,还有很多阅读方法,如写摘抄评论法、心得体会法、“联想”阅读法等等。

就联想阅读法来说,丰富的联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文章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也可以通过小练笔等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其实,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将多种阅读方法熟练运用于阅读实践中,阅读能力才会更快得到提升。

三、加强自主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学了方法就能运用自如的,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将方法运用到自己平常的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

教师每周或者隔周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把课本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如,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有的学生已经读完,而有的学生才读了一半,这时候怎样让没有读完的学生继续读,读完的学生深入读呢?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推进课,大家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除了交流小说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最主要交流的问题是:结合具体的故事或情节,说一说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在阅读之前,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提示:1.回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筛选阅读内容——精读相关内容——圈画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综合信息,解答问题。2.根据目录用浏览、跳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阅读内容。3.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圈画、批注。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默读、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分享。

无论学生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教师都应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发现有的学生读书速度很慢,跟不上全班学生读书的速度。这时教师就会连续2周~3周的阅读指导课主要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以竞赛的形式全班一起读一样的内容并计时。通过一节又一节的阅读课,有目的地迁移运用语文课上习得的读书方法,反复操练,日积月累,逐步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鼓励课外阅读,借助家长支持,共同督促培养阅读习惯

课内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外阅读的开展无疑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必要手段之一。而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水平也是不同的。教师和家长要对书目进行精心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及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在争取孩子的阅读兴趣基础上进行选定。如低年级学生可以以绘本、故事等书籍为主;中年级可以加大难度,适当阅读一些短篇小说、散文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逐步尝试阅读名著。无论读什么书,都要保证书籍的正面性,积极引导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对其有较高教育意义的书。

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课外阅读中的督促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看,阅读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课下。因此,家长与教师的共同配合将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家长针对孩子的学生和生活情况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及任务,制定阅读计划并坚决完成。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没有效果。课外阅读在于坚持,结合课上教师指导的阅读技巧,边阅读边思考做批注等。

最后,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课堂上的阅读是基础,教师要细心指导,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只有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内带动课外,课外补充课内,并举进行,才能更好地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学完部编版教材《草船借箭》一文后,介绍学生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指导学生了解更多以智取胜的战役,加深学生对名著中周瑜、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了解和认知。

(三)阅读成果丰富多样

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互相促进,形成良好的循环。阅读是感知与领悟的过程,阅读成果的展示是知识与能力的升华。多样多形式的阅读成果的展示,可以更好地诠释学生的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时走马观花,教师应该建议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在书上做批注。为了让学生读到更多好书,还可以建议学生作好书推荐卡片,学生别出心裁,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荐书卡,让人爱不释手。为了让学生读得更深、更透,建议学生写读后感或者书评,甚至给书中的人物写一封信或者办图文并茂的手抄报,都可以。

除了写,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学生的读书成果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来展现,他们从读书中获得了成就感,读书会越来越认真,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逐渐养成。比如,我校每年都开展“书香节”活动,邀请广大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阅读。通过照片、小视频、美篇等多种形式来记录,并与师生共同分享阅读中的精彩瞬间。选定地点,大家集中展示与聆听阅读后的感悟与所获,并互相给予评价与建议,在互评中共同改进与提升。最后评出书香家庭与书香个人等荣誉称号,激励将阅读活动得以继续与延伸。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身处的大自然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世界很大,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向大自然,定期到博物馆、科技馆看一看;定期走一走草原,看一看大海,登一登高山;定期穿一穿小巷,逛一逛繁华城市……社会自然这本大书中有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知识,在亲身的感知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大自然精妙风景的领略中培养情操。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同时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统编教材安排的阅读策略单元就是教师“授之以渔”的抓手和起点,教师更要有训练意识,有意识地寻找合适的文本,引导学生运用策略和方法读书,提高读书的效率。阅读能力终究是在阅读实践中提升的,但教师要有指导意识,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我们要运用智慧,持之以恒地引领学生。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培养兴趣阅读习惯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