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语文学科教育之正,创语文教学观念之新

2021-05-30 10:48单丹丹
学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统编教材高中语文

摘要:让新课程、新理念和统编版教材的新教学真正落地生效的关键还在于“依标施教”,在于守正创新。要守语文学科教育之正:强化育人意识,守住立德树人之本;筑牢整体意识,守住教育使命之本;聚焦素养意识,守住语文教学之本;强化阅读意识,守住素养提升之本。要创新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主体意识、大单元教学意识、学习任务群意识与活动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守正创新

到2022年秋季学期,新课程新教材将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启动实施。然而,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对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的理念,很多人依然感到茫然。因此,让新课程、新理念和统编版教材的新教学真正落地生效的关键还在于“依标施教”,要能守正创新。

一、守语文学科教育之正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套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0》”)编写的,是《课程标准2020》精神的具化与载体,要实现新教材、新教学的落地生效自然要“明理念”“知意图”,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2020》与新教材。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先生所说,统编教材展现了在价值追求上的新担当,在语文品格上的新作为。《课程标准2020》则明确指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立德樹人,增强文化自信;以核心素养为本,加强实践性,注重时代性,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综其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怎样改,语文学科本质特征是不变的,守住语文教育的根本是变革创新的前提。

首先,强化育人意识,守住立德树人之本。无论哪个学科,无论怎样改革,育人之本是不会改变的,语文更是如此。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语文学科应负之责任使命,也是应有之效用。《课程标准2020》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所以说,立德树人应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与目的地。

其次,筑牢整体意识,守住教育使命之本。《课程标准2020》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我们在设计规划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牢记教育的宗旨是为了一切学生,而不是为了一些学生。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们更“偏爱”那些爱表达、有特点的学生,而常常忽略那些不太喜欢“自我表现”的学生。“新教学”应该是“人人皆有所获”,应该着眼于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与成就感。

再次,聚焦素养意识,守住语文教学之本。《课程标准2020》中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列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并明确指出,想要提升核心素养,需“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行为的核心依然是引导学生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进行语文实践。我们的教学活动依然是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最后,强化阅读意识,守住素养提升之本。语文学习,阅读是关键;素养提升,读书是根本。语文教学要守住阅读这个根本,新教材更是强调“读书为要”。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说:“教材所提倡的各种新的理念和教法,包括聚焦学习任务群、自主性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等,全都离不开读书这个‘根本。”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时,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这种阅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要延伸到课堂外。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读书种子”,引导他们从语言出发,回归情感,进而探索文本的深层意蕴;通过读书拓展视野,汲取科学智慧,领略文化之美,提升自我修养。

二、创语文教学观念之新

温儒敏先生指出,“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笔者以为,教学观念的更新主要体现为建立四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大单元教学意识、学习任务群意识与活动意识。

首先,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学生更多的是机械灌输,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从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课程标准2020》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并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建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就要由“主导”转向“引导”,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而不是着力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预设问题”;教学活动的着眼点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应该考虑的不是教师如何才能“教好”,而应该是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好”。要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习的真正主人。

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多地进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引导学生主动习得、自主分析,创新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统编教材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单元采用“双线”组织结构:一是以“青春激扬、劳动光荣、诗意人生、使命与抱负、责任与担当、良知与悲悯、伟大的复兴”等人文主题为线,这些人文主题又以“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精神主线;一是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将各种语文素养的基本“因素”分解散布在各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之中。

基于这种教材编写体制与《课程标准2020》的要求,教师要建立起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学习目标的大单元教学意识。“新教学”要打破单元内(甚至单元之间)各文本之间的界限,将其整合勾连成全新的教学资源,以整个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这也就意味着要打破固有的单篇精讲细析的单一教学模式,而逐步转向群文教学为主的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打破以课为单位,片面追求单篇教学完整性的固有意识;建立起以主题为引领,以落实学习任务群为主线,使课程內容结构化的单元整组教学意识。

大单元教学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课文重组成围绕某个(或多个)具有开放性和可议性的议题的一组或多组结构化文本,师生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多个议题,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议题是蕴含在整合后的结构化文本中,指向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为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活动服务的。

再次,树立学习任务群意识。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过去的单篇课文教学,“灌输”过多,“刷题”过多,教师的讲授过多,学生自主学习太少。统编语文教材则要求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以突破过去单篇精读细讲的固定模式,让学生主动自主学、带着问题学,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自我提升,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是个新概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体验环境,完成学习任务,来实现个性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发展与提升。

最后,树立学习活动意识。要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既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那自然要在语文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教学”的落脚点自然应该是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教学”的课堂更多的不应该是教师在讲授,而应该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

总之,要实现“新课程、新教材”的落地生效,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需要教师之间协同合作,各出所长,形成合力。如此,方能迎接新挑战,实现“新教学”。

(作者:单丹丹,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级教师,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统编教材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