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
摘 要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下,网络信息技术成了社会主要推动力,不仅对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同样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尤其是在大学教育不断提升的当下,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促进对于英语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环境下,怎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更好的改革途径,以求提高网络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作用效果。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59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IANG Jing
(Yi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Sichuan 644000)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society. It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ic progres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with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teaching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better promot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o as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better reform way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Key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mode
1 網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1.1 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采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选择,还加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并且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来为学生展示枯燥的英语知识,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加强自身的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的氛围,所以说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在开展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
1.2 网络情景化授课
以网络平台为教学模式的课堂通过与网络教学环境相结合,全面营造更为真实的英语交流教学氛围,带动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将真实英语环境引入课堂教学。在网络设备的有效应用中,通过情境的设立为学生表达更为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帮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学习交流,采取可视化口译教学与虚拟情境英语旁白等,为学生全面构建立体化英语语言交流,实现英语应用能力的切实提高。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制作教案时,可以根据该节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制作相关PPT,之后与整体课堂英语学习效果相结合制作影片,将教学知识综合化,在之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多种教学实践,从而达到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1.3 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信息素养
想要使大学英语教学顺利进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英语教师了,英语教师是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的关键。如果我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大学英语的课堂,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大学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优化。并且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共同发展的意识,增强终身学习能力,用全新的面貌来迎接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基于这一点,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信息素养要进行优化和发展,这也是网络环境下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个基本保障。
除此之外,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要学会反思新体系应该如何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来进行转变,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检验和一定的调整。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大学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味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协调者以及诊断者等。
1.4 建立网络生态化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环境主要是实际教学环境与教师模拟教学环境相结合,在双重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与网络设备的互通将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建立生态化的教学环境是动态化教学的延伸,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相协调整合。在相互作用影响下,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大学教学观充分体现。
例如,在教学中英语学习分为多本教材与学期,教师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教学课堂根据实际相关性与知识性分为多个教学阶段,采取生态化教学发展,实现教学共存的原则。如在大学的第一到第四学期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作为基础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教学知识相关文化,通过网络平台与网络情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点针对学生的“听、写”能力加以强化,以教学任务为主要教学驱动力;而在第五至第七学期作为能力巩固与提升阶段,针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采取一定的培养措施,确保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大学教育方式改革中,平台教学愈加受到大众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工具从传统的黑板晋升为计算机网络荧幕,在课堂中,教师根据网络平台的信息将知识传授,学生可以同步观看知识,在课堂效果检查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电子方式随机点名。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在网络上随时对教师进行知识询问。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相比,网络化教学课堂中对于英语知识信息的涵盖量较大且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能够充分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5 网络教学过程
英语教学网络化,不仅是指教学方式由板书转为多媒体网络设备,更是指将教学过程网络化,形成网络化英语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将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在密度与容量上增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加以有效联系。但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不仅只有教学优势,在教学中仍旧会存在一定的缺点,无法完全替代教学实现教学活动,由此可知,在教学过程网络化中,教师采取网络授课需要根据网络教学的“适量、适度、适用”原则作为教学基本,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相结合,准确指出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将网络设备与教学内容达到融合,以此体现网络教学的优势。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谨记教学主体与教学中心是学生,即使是网络英语教学也同样如此,时刻以学生实际需求为教学第一要素,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知识适当运用与改善,重点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针对学生“听、说”能力加以强化,以求达到语言应用无障碍要求,提高实际英语交际能力。
1.6 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调节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部分教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是比较落后的,这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正确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情感进行调节。要知道如果英语教师的知识渊博且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话,那么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焦虑情绪的最佳良方。所以说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精髓不能够被随意的丢弃,而是要充分的和网络环境融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迷失方向产生焦虑情绪,大学英语教要在校园网站上做一个链接,以此来纠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偏差,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
2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要作出适当的改变,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大学英语教学不再仅仅只是被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而是慢慢的走入现代网络环境下。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候要有效运用网络来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感受到英语的魅力,真正的爱上这门学科。我们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大学英语课堂会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迎来新的发展局面,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网络环境下大學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探讨[J].作家天地,2020(07):38-39.
[2] 孟雪青.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1):56-57.
[3] 韩蓥,孙翠敏.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J].校园英语,2019(35):29.
[4] 张娟.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