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那结果肯定是“入不敷出”。但是却有家长质疑、学生困惑: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仍然写不好文章?在不断的教学和反思中,笔者逐渐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还有一道桥梁,那就是要有目的、有学习意识地阅读,才能读以致用。而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会阅读。鉴于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们架起一座从阅读通向写作的桥梁。
关键词: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写作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005
如果你是一个语文教师,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对话:
家长:我的孩子就是不会写作文,老师您说怎么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老师:要让孩子多读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爱读书的孩子往往作文写得比较好。
家长:我的孩子也挺爱读书的呀!可是写作文时仍是言之无物,像流水账。
老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比如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润色语言,如何凤头豹尾等。
家长:我也给孩子买了很多指导写作方法的书,他看了好像也不会用啊。
这个时候,亲爱的教师,你会说什么呢?
一、援疑质理,分析症结找问题
在上面的对话中,家长其实想问的是,阅读对写作到底有没有促进作用?笔者深信,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荣维东教授援引国外研究成果,甚至认为“多读比多写更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输入,写作是表达是交流是输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那结果肯定是“入不敷出”。但是正如家长的质疑:为什么对于很多学生却不管用呢?
在不断的教学和反思中,笔者逐渐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还有一道桥梁,那就是要有目的有学习意识地阅读,才能读以致用,而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会阅读。
二、解惑释疑,指导阅读教方法
怎样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呢?那就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也许有教师会说,这些方法和能力我都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了。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不能完全自由阅读,和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过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他们在课外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方法,就只能是消遣性阅读,收获当然不大。
各种作文书,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家庭必备。但是泛泛读完,学生脑海中储存了多少有用信息呢?这样的阅读对学生写作有多大作用呢?或者说能对多少学生起作用呢?因此,在教学中很有必要用足够的课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
首先,明确好作文的基本特点。可与学生交流话题“你觉得怎样的文章才是好作文?”在交流讨论中得出好作文的基本特点(七年级学生主要关注的是记叙文):有吸引人的好题目;有不俗的开篇,有余音绕梁的结尾;有新颖独特、切合主题的选材;有个性鲜明、突出中心的立意;有生动优美、练达流畅的语言;有打动读者、以情动人的感染力等。好作文的特点大家心里清楚了,如何做到呢?一起来读文章吧。看看你能从书中文章里找到这些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具体呈现的?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吗?
接着,以发现美的学习心态进行阅读和批注。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圈点批注,可以是一个词语的准确,一个句子的精彩,一个标题的新颖,一个开头或结尾或过渡的巧妙,可以是选材角度的恰到好处,可以是结构形式的与众不同等。要特别关注的是,好文章是如何把一个普通的句子写得精彩生动,如何把一个常见的场景写得具体形象,如何把一件习以为常甚至大多人忽略的事情写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什么,我们从这些文章里能有怎样的启发和收获?当学生带着这样明确的阅读目的和学习意识进行阅读时,他多多少少总会有发现和收获。
然后,还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交流阅读收获。一方面,让学生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借鉴,使程度不同收获不同的学生能融合提高;另一方面,也督促每一个学生能积极阅读、主动思考,锻炼表达能力。刚开始交流时,学生只能简单说出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情,却不知如何具体评析。教师需先做示范,多角度谈发现谈收获,展示阅读批注,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交流情境。接下来,及时摘录。否则,阅读过程中的发现与收获也就大多付之东流。所谓“摘录”,就是摘要抄录。可做分类,如“妙题集锦”“词海拾贝”“美文采撷”等;如果文章形式新颖、结构巧妙,那就半摘半写、提炼概括;如果读到可作论据材料的文章,就概述主要人物及事件。我們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所做的工作,就是教学生如何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作炊之米”。
当然,课堂只是引领示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把这个阅读思考积累的过程融合在课下的常态阅读中,从课内到课外,从练习中的一篇拓展阅读到一部名家名作,日积月累才能真正“读有所获”。
三、读背运用,从读到写架桥梁
读过画过抄过了,是不是学生就会用了,作文水平就提高了?这中间还是有距离的。如果没有背记和运用环节的加强,阅读和写作仍是两个独立的方面。教师可以在晨读时间安排学生读背自己的积累本,但这时的读背和课文背诵是不同的,不求准确,只求熟读复述即可,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更好,目的是让学生在读背过程中学用语言。最后是实战演练,要最大可能地鼓励学生在写作时的应用。一个词的准确使用,一个句子的巧妙仿写,一种结构的模仿创作,一个材料的恰当举例等,都可以在讲评时获得最充分的肯定。读中用心学,学后有心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自会提高。
在阅读中模仿,在模仿中创新,是一个非常必要且实用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阅读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你就要多读书。只有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到写好作文的成就感时,才能激发他们阅读与写作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其实,仔细了解一下,那些热爱阅读写作、“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学生,都已经把阅读到写作的这个过程运用得得心应手了。
总之,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告诉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应该帮助他们架起一座从阅读通向写作的桥梁,那就是“学会阅读”。
作者简介:张丽萍,女,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原名师,张丽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教学教育专家、教学标兵、学术技术带头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中学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