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李冬明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认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是数学知识的跃层发展,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学习好本章内容,就是要根据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操作实践能力。
体现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抽象价值,就是要让“抽象”的过程具体、鲜活、灵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经历思维的过程中发现抽象之美。
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设计如下探究问题:当三角形ABC 的边AC 所在的直线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直线AC 与边B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C1、C2……问题1:在旋转中,角的大小会如何变化?问题2:在组成的不同三角形中,当∠ABC 不变时,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有哪些变化?问题3:当过A 点的直线AC 平行于BC 时,∠BAC 的度数又有哪些变化?其次,要明确探索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在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当∠ABC 度数不变的时候,三角形其余两个角的度数一定等于“180°-∠ABC”。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设计出验证方案,就是根据教材中的例图分别验证。学生联系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进行探究,也就是围绕教材中三角形的边AC 的变化进行探究,逐渐拓展到AC 平行于BC。顺应学生的观察思路,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时,教师再顺势引出书中的论证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得出“因为AC //BC,所以∠CAC=∠C,因此∠BAC+∠B=180°”。这样的探究活动从问题开始,到结论结束,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实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是教师通过讲解培养的,而是在思维建构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学生只有在数学探索活动的实践当中,才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多边形的概念,接着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学生需要通过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到六边形,不断逼近概念的本质,从普通到特殊,让学生在逻辑推理当中发现活动规律。教师通过表格呈现探索结果,让学生尝试发现规律。
图形名称 边数三角形个数内角和三角形3 1 180°×1四边形4 2 180°×2五边形5 3 180°×3六边形6 4 180°×4 n 边形n n-2 180°×(n-2)
通过观察表格内容,学生不难发现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形成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这样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验证,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逻辑推理再次回顾的学习过程。
数学建模,就是围绕“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活动过程,建立起数学模型,有意识地把复杂的角度问题简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公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探索多边形外角和的过程中,第一步是模型准备;第二步是模型假设;第三步是利用“外角和”的知识确立角的度量关系,建立起多边形外角和的对应参数;第四步通过整理分析表格,得出外角之和等于“180°×2”的结论;第五步是进行模型验证,得出最终的结论“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由此,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建立起了探究多边形外角和的模型,还发展了运用图形规律,发展数学思想的能力。建模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数学问题在操作中获得内化,在验证中获得发展,在运用中获得生长,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