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种特定内涵

2021-05-06 19:51张晓宇王绍华宋祖荣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涵核心素养

张晓宇 王绍华 宋祖荣

摘   要: 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能力与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教育的质量与发展,借助对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城乡教育差异的分析,从三个维度研究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内涵,即服务农村教育教学、扎根农村的自我专业成长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素养,以完善在校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为西部农村地区培育更多优秀教师,振兴乡村文化教育事业。

关键词: 农村公费师范生   核心素养   内涵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关键能力培养。为了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满足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需要,完善人的培养过程,我国教育部门对课程改革与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2016年就已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之相应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乡村未来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与培养有一些不足。因乡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未来乡村教师培养需要与时俱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1]孟燕平曾提道:“课程改革已经从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学习过程、课程意识等走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必然引发师范教育对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探索。”特别是在教育部提出《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师资培养要求下,迫切需要针对乡村教育的特殊性研究公费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完善培养方案,为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培育更多的优秀乡村教师,指导农村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

二、研究背景

我国师范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一类是省级本科师范大学及一些综合性大学举办的师范教育,还有一类是地方师范专科学校,前两类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主要面向城镇教育,而地方师范专科学校则以培养乡村教师为主要任务。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农村公费师范生(以下简称公费师范生)未来即将成为乡村教师,特别是在国家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要求下,不得不面临农村教育的各种现实问题。项目组选取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研究,此学校为湖南西部地区老牌师范院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农村教师,对当地基础教育有重大的影响力。项目组对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统计与分析,对在校的1500名公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419份。问卷对公费师范生的从业心理、艰苦环境适应、自我认知情况等进行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亟待提高,对未来从事乡村教育还未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能力上的准备,特别是对乡村学校艰苦条件的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未来的乡村教师,在校就读时期应该培养乡村教育的使命感,对自己担负的责任有清晰的认知,并且锻炼适应乡村教育环境,能够发展乡村教育的能力,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国家使命,是农村教育迫切需要的。只有满足师范生的成就需要、与农村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與农村居民的合群需要,才能扎根农村,热爱农村的教育事业,确保农村地区好的师资教得好、留得住、有发展。

三、城乡教育的差异迫切需要研究师范生特有的核心素养

(一)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性

由于农村与城市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农村在教学硬件、软件、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与城市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以湖南怀化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很多乡村学校都是旧房改造的,校舍破旧,缺乏信息教学系统设备,混龄班较多。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怀化地区,因为地域问题还是有许多边远地区的学校硬件设施得不到很大的改善,导致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均衡,与城市中小学校在硬件设施上有很大差异。我们培养的初中起点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虽然来自农村,但是由于年龄小,毕业参加工作时平均年龄18岁—20岁,对乡村教育环境的适应情况具有不确定性。

(二)农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农村公费师范生未来工作环境大都以乡村为主,乡村学校的学生群体较城市学校有特殊性。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统计,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而且每年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表明,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非常突出的问题。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群体,农村公费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师主力军,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核心素养外,还需要针对农村学生群体的特殊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三)农村外在环境的落后性

据实地调研,西部农村地区外在环境的落后性及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随意性,对初中起点的农村公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整体教育竞争意识薄弱,特别是对于女童的教育问题,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二是农村的外在教育资源有限,学生课外知识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局限;三是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很多家长无法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作业,没有相应的教辅机构及时弥补农村学校教师教授的不足;四是交通不及城市便利,部分农村学生每日往返学校与家里路途花费大量时间。以上所列问题对乡村教师应对农村外在复杂环境提出了挑战,对师范院校培养合格优秀的公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以上城乡教育的差异来看,师范生除了必须具备教师应有的核心素养外,还应该培养扎根农村艰苦地区的优秀品格和能力。

四、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内涵的三种特定素养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培养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三种特定素养:一是服务农村教育教学核心素养;二是扎根农村的自我专业成长核心素养;三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素养。通过这三种特定素养的分析与阐述,针对乡村教育特别是艰苦地区培养合格优秀的乡村教师。

(一)培育服务农村教育教学核心素养

1.崇高的师德品格。农村相对于城市,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生源情况,都更加复杂,更需要未来的教师有崇高的师德品格,特别是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缺失,公费师范生未来不仅要面对学校的常规教学育人工作,还要协调好农村家庭教育,需要师范生极大的付出。经过对在校师范生的实地访谈,很多学生年龄小,本身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师德的理解停留在书本或者宣传的文件中,将来如何落实到乡村教育实践中还有待考量。因此,需要着重培育师范生作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2.扎实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技能。为了解决农村各个学科教师不均衡的问题,五年制初中起点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是以培养农村全科型教师为目标的。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发现反馈得最多的问题是“门门都学,门门都不精”,虽然国家已经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这样的举措,对公费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公费师范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考前培训、刷题,对未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方法缺乏有效锻炼,与未来农村优秀合格的卓越教师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着重培养教师专业理论与教学技能,以适应农村教育发展和培养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农村公费师范生还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已经是教育领域大的趋势所在,要解决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公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学会搜集、筛选最新的教学资源,搭建信息教学互动平台,缩小因城乡软硬件设施问题带来的教育差距等。

3.农村艰苦生活条件的适应能力。在湖南西部农村还有许多贫困地区,教育环境相对艰苦,要使公费师范生能在农村艰苦条件下留得住,必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适应农村相对艰苦地区的工作任务。

4.乡土文化知识课程建构能力。本研究认为乡村教育不但建立在国家规定的教育范畴之类,还应涵盖乡土文化知识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曾指出公费师范生大多在外地或城镇长大,对乡村文化和社会环境较为陌生,难在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安心从教。因此,建议充分考虑乡村特有的环境、条件与需求……着重乡土化教育培养,开设乡土知识、乡村文化、乡村发展等课程,深刻了解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乡村产业等。强化师范生融入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理想、信念和情怀。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学生针对乡村文化进行课程建构的能力,使乡村文化融入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各个方面,使其对乡村文化产生心理认同感,并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其对乡村教育浓浓的热爱之情。

(二)培育扎根农村的自我专业成长核心素养

1.教育理念自我更新能力。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益先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产生重大的变化,各项课改、教改等教育活动紧随时代的发展。公费师范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能扎根农村边远地区,又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农村教育问题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园活动等,需要对教育理念有更新意识和能力。

2.自我学习与反思能力。自我学习与反思能力是指师范生走出校园成为独立的施教者以后必须具备自学能力与反思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师范生能够持久进步的最佳品质,师范生只有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才能找到差距,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3.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调研,师范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是所有学科里面最容易忽视的,老师不重视,学生發现不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久而久之,教育教学工作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不利于师范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范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发现教学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使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三)培育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核心素养

1.关注和运用乡村教育政策与理论能力。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背景下,有许多有利于乡村教育建设的政策和文件发布,为乡村教育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是乡村教师从教的正确方向。经过实地访谈和调研,师范生对此方面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如果不了解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方针、政策,就对国家培养目标和对乡村教育的要求不明确,势必容易盲从和缺乏正确的方向。

2.传播和发扬乡村优秀文化与乡土知识能力。乡村优秀文化和乡土知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费师范生了解乡村的最佳途径,不仅担负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是乡村优秀文化和乡土知识的最佳传播者,我们应该培养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关注乡村文化,并自觉传播和发扬乡村优秀文化与乡土知识,提高当地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3.处理和解决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困境的能力。国家提出乡村振兴要求以后,人民更多关注的是乡村经济的振兴,人均收入、产业发展收入等重要数据成为评价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指标,但是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没有明确的指标可以衡量。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靠扎根乡村的知识分子去传播,解决发展困境,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育、乡村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要以传播和发扬乡村优秀文化知识为使命,从内涵上丰富乡村振兴。

五、结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人力资源是关键;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教育是保障。本研究在综合调查在校公费师范生对学生与教师核心素养的认知与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及从业心理等问题基础上,反思培养优秀公费师范生扎根农村艰苦地区,吃得苦,耐得劳,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必备的三种特定素养,希望对培养农村优秀合格师资,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6nztzl/ztzl_xyncs/ztzl_xy_zcfg/201701/t20170117_2950

43.html

[2]孟燕平.试论师范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6).

[3]焦以璇,柴葳.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   助力乡村振兴——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N].中国教育报,2020-5-26.

[4]张锴.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06).

[5]杨志成.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研究[J].教师发展研究,2017(3).

湖南省2018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立项号XJK18BZY070。

猜你喜欢
内涵核心素养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