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红
摘 要:课程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课程实践者以此来寻求信息,了解其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评价是课程的重要“构建模块”,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鉴于主体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笔者在此以广州市培正中学所开设的“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为例,探讨特色课程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及特点,简述特色课程评价框架的构建,以期为后续“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课程评价;“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理论基础
课程评价是一项复杂的课程活动,涉及范围广,评价对象众多。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结果等一系列课程活动的追踪、评价,既涉及课程本身的活动,也包括参与课程活动计划、实施的教师、学生和学校。可以说,课程评价既关心课程实施的结果,也聚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广州市培正中学开设的“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广州市培正中学的“港澳子弟班”已于2019年起正式开始招生,最终招录“港澳子弟班”学员16人,后为了优化资源管理,“港澳子弟班”另外加入具有艺术和科技特长兴趣的学生30人,共同组成一个共46人的兼港澳和科艺特色的班集体。为检验“港澳子弟班”开设成果,对其开设“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进行评价能够呈现特色课程存在的意义,并以此作为学校开设的“港澳子弟班”不断改进的推手,促进“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要素分析
(一)“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本意是着眼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教师的自身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校园特色以及特色课程的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特色课程。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主体决定着在这个特色课程的评价过程中,特色课程的具体评价方式和操作,评价的价值主体不同,评价的内容、手段以及之后每一阶段的评价结果也是不同的。为此,对“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进行确定和说明是本次课程评价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教师、课程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促进的关系。学生是课程最直接的参与者,没有谁比学生更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与教师一起评估、分析评价结果,是使课程更好实施的途径。教师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还是课程的设计者,是特色课程建设的核心人员,他们拥有对特色课程评价的权利,同时也有责任在评估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内容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课程,哪些内容是评价中应该体现的呢?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聚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即“怎么学”和“学得如何”。“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提升“港澳子弟班”学生的科学和综合实践素养。在对“港澳子弟班”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环节中,要紧扣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参与积极度、课程接受度、认知与技能等方面,实现对“港澳子弟班”学生学业的综合性评价。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在实施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的评价。教師在开发和实施特色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对教师能力评价应该涵盖的方面。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应集中关注课程的总体设计。如同国家课程一样,课程的设计涵盖了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等方面。“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所面向的群体是来粤就读以及有意赴港澳学习交流的中学生,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对特色课程的评价和国家课程一样,除了课程的设计、规划,还应考虑到课程的可行性、文化交融性,以及“港澳子弟班”对课程的理解度和接受度评估。
(三)“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方法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开设归根结底是基于学校自身资源和环境而开设的,为此对“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评价要偏向于课程自我的评价。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评价同校本评价一样,评价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文字分析法、观察法和档案袋记录法等。测验法是大部分学校在进行校本评价时会采用的方法,测验法较直观,比较能反映课程实施的效果。而观察法一般少有学校采用,观察法具有较多的主观性及不确定性,耗时耗精力,评价成效一般,因此使用观察法评价校本课程极少被采用。
基于“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承载的文化厚重,笔者认为“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方法可尝试测验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结合。对于中学生,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感受有助于特色课程的设计和编排,也有助于学校把握招生的情感点。
二、“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内涵
(一)持续发展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估和改进。“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有利于“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朝着更广、更远、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使课程设计越来越完善,学校发展越来越优越。提高特色课程的质量和品质,提升学校的教学资源。作为开发特色课程的教师,其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拥有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也能得到提升。因此,可以说对特色课程的评价是一次实现共同持续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多元合作性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是一场学生、教师、学校、政府、教育学者等共同完成的教育活动。从“港澳子弟班”设立的背景体现了“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的多元性特点。
多元合作为“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搭建了一座桥梁,链接“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决策和“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实施者。从校外来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给予了“港澳子弟班”设立的机遇,同时也产生了为“港澳子弟班”学生服务的特色课程。从学校内部来看,“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开创和实施离不开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多元合作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应用性。
(三)持续广泛性
持续和广泛是课程评价的必然要求。“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贯穿始终,有效地保障了“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的质量。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课程评价,这是一个连贯、灵活发展、循环往复的动态教育实施过程。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评价来不断改进。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评估判断都是进行教学决策的过程。
从评价时间和评价内容等方面看,“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是全面的,“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对学校来说意义重大。特色课程评价的广泛性意味着对课程实施的全局掌控,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决策,督促特色课程朝着目标发展。
三、“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框架的简述
基于“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和特点,其特色课程评价的围绕“评价阶段——评价项目——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可以设计一个评价框架。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阶段分为课程背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结果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该阶段的评价项目、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如课程背景阶段的评价项目主要是“港澳子弟班”开创背景评价和《越秀区关于试点开设“培正港澳子弟班”的工作方案》审议,其分析主体主要是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析方法可使用调查法、文字分析法等,主要围绕课程的实施,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评价展开研究。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表设计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评价项目,其评价的任务和目的也有所不同,原则是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真实可靠性,且能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的总体方向是和学校特色化的教育相融合,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质量的提升。“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评价应以内部评价为主,同时可以兼有外界对“港澳子弟班”课程实施的评价。内外兼顾的评价能够让我们的“港澳子弟班”特色课程朝着更得人心的方向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師是评价的主体,是评价的意义所在,希望每一次课程评价都能让教师积累更多课程开发和教学经验,也能提升自身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鸿儒.校本课程如何评价——基于CIPP模式的探讨[J].中国德育,2019(21).
[2]李达.校本课程评价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王秀梅.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研究一般项目《“港澳子弟班”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WQYB054)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