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乡资源在区域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2021-04-14 18:29蔡里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区域活动

蔡里娜

【摘要】乡土资源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富有教育意义且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资源。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自唐代以来就有着花乡的美誉,一直流传至今。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使建新镇具有丰富的花乡资源,这些花乡资源也与生活和生长于建新镇的孩子们息息相关。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在调查分析花乡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地开发花乡资源中的教育价值,制定花乡资源入库标准、建立了花乡资源库,针对花乡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运用存在的问题,探索花乡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效利用的基本路径及策略,丰富了幼儿园的园本特色课程,提升了教师有关区域活动的組织实施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花乡资源  区域活动  开发与利用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期幼教学科教学带头人立项课题《花乡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9yjxkd0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134-05

乡土资源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富有教育意义且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资源。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纲要》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马榕幼儿园地处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建新自唐代以来就有着花乡的美誉,一直流传至今。生活在建新花乡,幼儿园应创造条件为幼儿搭建“与花乡资源亲密对话”的平台,帮助幼儿了解并热爱花乡文化、给予幼儿亲近、探究花乡文化的机会,让花乡资源成为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活教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区域活动是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游戏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游戏材料,如果能有效开展,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天性,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区域活动的价值被广泛认可。但幼儿园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区域活动时却存在着以下问题:错误认为区域活动就是自由活动,导致幼儿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教师支持策略不足,导致区域活动开展呈现盲目性、低效能性等。在此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更多的幼教工作者所关注。因此,在实践中聚焦本土花乡文化,以此为背景探究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认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长,而且能够让幼儿形成影响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对花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这是在花乡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区域活动追寻的重要目标。

笔者所在的马榕幼儿园长期围绕花乡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开展课程研究,形成了较稳定的具有园本特色的“五色花文化”,积累了较丰富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经验。近些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花乡文化背景下幼儿园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与研究,区域活动是该特色课程之下的重要组织形式。本研究试图在特色课程之下以利用花乡资源为抓手,以有效开展为切入点,总结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有效开展区域活动进行实践、反思和总结,积累利用花乡资源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实践案例,梳理有效策略,充实本园特色课程的内容。

一、确定筛选花乡资源库的标准,多渠道收集分析

(一)运用各方资源,寻找相关资料

首先,针对性利用社会资源。花乡资源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从宏观角度出发,在当下的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反映历史文化的地方志中都可以寻找到花乡资源的相关资料。这就需要发挥社会资源,咨询当地政府部门,从中搜集到科学的、全面的信息。如,花卉市场的搬迁建设规划、建新镇关于花乡文化的历史追溯、当地相关专业人士等,这些信息对于花乡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梳理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其次,多形式利用家长资源。本园的家长就生长、生活在当地,花乡的生活环境他们最为熟悉,并且许多人至今从事着与花卉相关工作。围绕着花乡资源,通过家长调查问卷、班级家长座谈会、园部家委座谈会等形式,在让家长明晰资源开发的目的、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更能搜集到来自于民间、贴近于生活的相关资料。

(二)确定筛选花乡资源库的标准

在寻找花乡资源的同时,我们在思考的是那些众多资源中哪些适合幼儿园利用,哪些可以纳入幼儿园资源库?花乡资源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又丰富多样,并非所有的花乡资源都是适合幼儿,适合进入幼儿园课程,并成为课程内容的。因此,花乡资源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就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也对后续研究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文献查阅,包括与花乡资源有关的《建新镇志》等,以及关于地方资源利用的书籍、论文研究等,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制订出相应的筛选标准。并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将最初三个方向的标准框架“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利于教育目标达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逐渐完善、具象为以下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筛选标准:

首先,从教育价值来考虑,选取的花乡资源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引发幼儿多领域、全面的学习与发展。

第二,从教育目标来考虑,该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园课程总目标是保持一致的,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第三,从幼儿特点来考虑,必须是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方便幼儿探究的,幼儿可以亲身感受、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

(三)多方判断,分析筛选

在分析筛选的过程中,集多方合力是有效的途径。因为幼教专家宏观研究思路、教师实践经验、花卉专家专业知识经验等等在科学筛选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幼教专家关于花乡资源筛选的方向以及研究途径能给予科学的指导,保证行动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师因地制宜的一线考察研究对花乡资源的分析筛选至关重要,在筛选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考察中可以综合分析花乡物资资源从地理位置、场所环境、资源内容等各方面因素,从而判断对于区域活动的开展的教育价值、支持作用。教师真实地走入儿童日常生活的花乡之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充分挖掘花卉市场、种植基地、公园的自然趣味;当在实践中遇到花卉专业问题,花卉专家的专业指导能推助研究的进程,花卉的喜阴喜阳的习性、观赏性、医药性等特性,季节性养护问题等都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

通过多方合力判断,我们从众多的花乡资源中筛选出的花乡资源具体有以下三大类别:人力资源——花卉研多方究专家、花卉养护人员、花艺工作人员、花店经营人员;物质资源——花卉市场、种植基地、公园;人文资源——花卉艺术、押花艺术、盆景艺术、花卉礼仪、花卉节日。花乡资源的开发、梳理使当地的花乡资源脉络清晰地丰富了课程的资源库,为后续花乡资源在区域活动的利用奠定基础。

(四)分析运用于区域活动的花乡资源

从花乡资源库中进一步筛选可运用于区域活动的花乡资源,也是筛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些资源教师可凭借经验先進行判断,而对一些仅凭经验无法判断的,就必须由教师尝试着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和探究。如,教师深入花艺工作室亲身体验插花艺术、押花艺术、盆景艺术等,从成人专业花艺知识中探寻、思考这些内容能给幼儿带来什么发展?哪些材料是适合投放到区域活动中的?哪些材料不适合,或者由某些材料进行替代,等等。教师在亲身实践中,对花乡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有更具体的思考,从而保证科学地、有依据地进行筛选。

二、在区域活动中运用花乡资源的基本路径

区域活动的设置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是区域活动开展必须遵循的。因此我们在探寻花乡资源利用于区域活动的基本路径时,主要从幼儿、教师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与思考。旨在将花乡资源利用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等积极的交互作用,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和谐发展。

基本路径一: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基础。花乡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在幼儿园内、外的一日生活中都有可能与其密切互动,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对某些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入了解的愿望,而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的、具有内驱性的兴趣点都有可能成为区域活动开展的内容。教师则充分考虑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从而选取相应的花乡资源内容,投放材料、创设环境,使幼儿从中获得学习与发展。

如,大一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五色花生态园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班级的百日菊小花圃,经过三十多天的培育孩子们欣喜地盼来了百日菊的盛开。但是,百日菊花开得快,枯得也快,幼儿不忍看到自己辛苦种植的百日菊枯萎,联系之前欣赏过的干花作品的经验,孩子们提出想要用自己种植的百日菊制作干花,留住百日菊的美,并且在家长的配合下,了解到了干花制作分为悬挂风干法、干燥剂法、押花板制作法等。教师结合幼儿兴趣和需要,将“百日菊干花制作”设置为区域活动内容,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幼儿自己收集的鲜花、剪刀、麻绳、押花板材料包、干燥剂、保鲜盒等材料。孩子们带着对自己种植的百日菊的情感,以及对于干花制作的愿望,自主地在科学区中探索,观察并记录制作干花的办法,并且积极地解决在制作干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基本路径二:以教师的分析与支持作为关键。对于花乡资源库中具有教育价值,但是幼儿并未表现出直接兴趣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基本路径二开展区域活动内容。即由教师选择花乡资源库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投放适应的材料、创设区域环境,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

如,《花草染》作为区域活动花乡资源库中的一项内容,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猜测、观察、实验验证染料制作方法;并且感受花草染作品花纹与捆扎方式的关系;尝试从各种花卉、果蔬中提取色素作为扎染原料。因为该活动涉及到持续性的操作、观察与探究,有些环节还需要同伴辅助,所以也有助于对幼儿认真专注、合作等的良好品质培养。

而“花草染”这一素材,由于幼儿日常没有直接参与扎染的机会,因此并未自发产生兴趣。但是基于对教育价值等的分析,教师以美术欣赏活动《花草染》,带领幼儿围绕在各种花草染作品图片中欣赏起来,“我喜欢这个作品,它的图案五颜六色的。”“我喜欢这个,它的图案像漩涡一样。”“你看,我喜欢的是这个,它的颜色围着这个爱心,一圈一圈的,很漂亮。”……幼儿在观看花草染的制作视频后,纷纷表示也想将花草做成自然染料“染”在布上。于是,孩子们积极地和老师一起共同收集材料,设计“花草染”区域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关于花草染的活动就自然产生了。

在区域活动中运用花乡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区域活动的特点,以两个基本路径为线索,从而推助幼儿关键经验的发展。

三、探讨利用花乡资源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行动研究法,围绕研究重点,在探讨利用花乡资源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初期,我们先请教师基于前期的研讨经验,自主地进行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汇总、梳理,最后我们发现,教师尽管在实践中做法不同,把花乡资源运用在了不同的区域当中,但是通过总结梳理,其实这些区域大致可以为分两类:探索性区域与表现性区域,而这两类区域活动的性质、功能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以这两类区域活动为典型,分别进行探讨。从而保证研讨的过程更有针对性,研讨成果更有实践意义。

以下为从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两个区域内容入手梳理出相应的策略,作为教师深入开展区域活动,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

(一)探索性区域教师指导策略

1.亲身实践,以幼儿视角分析材料

教师要做到能够以幼儿的视角分析材料,就必须亲身实践,站在从幼儿的发展特点及需要的角度,去思考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幼儿在探索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及相应的指导方法等。幼儿园为教师创设“花享手作坊”,在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某种花乡资源材料的教育价值,以幼儿的视角考虑,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又可以如何支持。这些实践积累的经验都将成为探索性区域活动的后续材料投放的经验基础。

例如,用干燥剂制作干花,如果没有亲身实践,有可能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就仅为干燥剂和装干花的容器。但是,通过课题组成员针对干燥剂制作干花,在“花享手作坊”中进行的亲身实践,以及基于幼儿视角的研讨。教师们发现装干燥剂的容器可分为大号和小号的两种,大号的适合大批量制作同类型的干花,小号的适合进行某种干花的制作探究,而且容器均应深浅适中、广口,方便幼儿取放;在取出干花时可为幼儿提供镊子、筷子等辅助工具;干花制成的时间与其叶片的储水量有关,这也是可引发幼儿探索的宝贵线索。

教师只有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够科学地分析,为后续的区域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做充分的准备。

2.欣赏激趣,调动幼儿探索积极性

通常花乡资源在探索性区域中运用,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索,亲自参与他们生活中可见的某种物品的完成过程,如,干花制作、叶脉制作、花草纸制作、植物扎染等。这些花乡资源美化着生活在花乡的人们的日常,甚至作为大家的生活必须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收集,通过欣赏不同的作品、物品等,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探索、与材料积极互动的愿望,并激发幼儿将探索成果运用于生活的美好期待。在欣赏激趣之下,幼儿自然产生了内驱力,这些正是幼儿在探索性区域中学习与探究的宝贵的推助力。

3.观察引导,为深度探究创造条件

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给予的引导、支持,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能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深度探究。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活动情况,给幼儿适时支持,引导幼儿反思、修正自己的计划,再次进行探索,梳理总结经验,支持引导着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的完整经验。

如,在科学区中,两个孩子们争论着,思予说:“你这个矮牵牛开花不行,没做成功。”小坤说:“就是成功了,我上次就是押了三天,都成功了,这次又三天了。”他们的争执又引来了科学区里其他三位小朋友的围观,思予拉着小雨说:“你摸摸看嘛!”小雨在思予的指引下摸了矮牵牛的花瓣,“软软的,有点湿”,雯雯和小君也都伸手摸了摸,“是软的”,“这不算干花”。思予看见了我,拉着我对我说:“老师,你摸摸看这样算不算做成功了干花?”我摸了摸,看向小坤,问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没成功,你觉得成功呢?”小坤急切地说:“软是软,但是我上次押三天就干了、硬了。”我说:“哦,那你也是觉得这次押了三天的矮牵牛跟原来的不一样,对吗?”小坤点点头。“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大家顿时安静了。我拿出了一个没有使用过的押花板,说:“你们比比看这两份押花材料有什么不同?”孩子们摸了摸,很快发现用过多次的干燥板变湿了。他们达成了共识,是因为潮湿的干燥板不能吸走花瓣中的水份。我顺势引导:“怎样才能让干燥板变干呢?”科学区的孩子们提出了用电吹风吹干,用毛巾吸水这两种方法。接着,孩子们自发分成两组,现场寻找材料,尝试起来。通过探索及两组的比对,他们发现毛巾吸水的方法并不能使干燥板完全恢复干燥状态;电吹风能快速地让干燥板变干。并在集体分享时将他们的发现向全班小朋友进行交流。

在观察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出现了一个认知冲突——为什么同样的花,用同样的方法制成干花的时长不同?而其原因在于潮湿的干燥板影响了干花的制作,这正是一个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究的契机,教师引导幼儿采用材料比对的方式,让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幼儿自由的空间,支持幼儿不同方案的尝试,并引导幼儿对比结果,通过对比修正自己的计划,得出“用电吹风吹干”的最佳方法。

4.直观反思,为有效梳理提供支持

在探索性区域活动中,反思与梳理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引导幼儿将零散的经验进行关联。3~6岁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的,更需要借助直观的材料,唤起幼儿多感官的记忆,才能有效进行梳理、反思、分享。我们在实践中借助幼儿自身直观的视频、照片以及幼儿表征等形式,这样在引导时更有聚焦性,更能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分析引导得也就更加深入。从而解决了幼儿的回忆不精准带来的反思与梳理分享的困难,让幼儿能在亲身体验之后再次通过视频、照片或者自己的经验表征,在自己亲身经验的基础上,有共鸣、能反思。

如,干花制作时,孩子从干燥剂里取出的干花都不完整,影响了干花艺术创作的效果。孩子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症结在哪儿呢?如何解决呢?我利用集中交流的环节,让幼儿观看了他们取出干花时的视频,随着视频的播放,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因为干花被干燥剂淹没了,用手指或勺子在干燥剂里搅动就会让干花受损。于是,他们想出了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两个容器转换的方法;第二,借助沙中寻宝的经验,用定位法,在花朵埋进干燥剂里时就做好相应的标志。同时,他们还表示放进一共几朵花,也需要做标识,这样就能很快地知道花有没有都取出。

正是有了直观的视频,当自己操作时的画面再现时,孩子们就能够快速地结合自己的经验,精准反思,突破瓶颈。

(二)表现性区域教师指导策略

1.创设环境,感受自然之美

利用环境创设带给幼儿感受美的欣赏和感受是表现性区域的关键。在将花乡资源利用于表现性区域时,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将花鄉资源的自然美、原生态的美融入环境创设,让幼儿即使在活动室里也能时时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一草一树、一花一叶化身为艺术的魅力,这种美就来自于花乡,并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如,围绕着干花创想,在窗沿边悬挂的是正在自然风干的各种花卉;墙角的瓦缸里插着一丛芦苇、藤蓝堆满了晒干的莲蓬;柜子里装着小树枝、树皮、松果、鹅卵石等;白色的铁艺屏风上错落地挂着大小不一的花艺画框作品。

置身于这样的花乡氛围之中,孩子们可以“嗅”着自然的味道、欣赏着自然的艺术,利用花乡资源畅享着自然的创作。

2.因地制宜,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在表现性区域中充分利用花乡资源材料多元化的特点,满足幼儿表达与创作的需要,是因地制宜投放材料的关键。我们将花乡资源材料分为两大类:自然材料类、辅助材料类。

自然材料类:花、叶、果、枝、草、种、根等。

辅助材料类(主要是与花艺与种植相关的材料):各类绳线带、包装纸、黏土、培育罐、托水盘等。

在两大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第一种材料的多样性。

以自然材料类中的花、叶为例,叶子有着不同的形态:心形的羊蹄夹叶、扇形的银杏叶、细长形的棕榈叶等形态各异的叶子;各种花卉的花瓣、形态不同:像小铃铛的风铃花、花瓣呈渐变色的金环花、花瓣大的玫瑰、大丽菊、花瓣小的五色花、日日有等等,因为地处花乡,资源丰富,在幼儿园内、周边的社区、公园、花卉市场里各种花、叶随处可见、易于收集。将这些花、叶投放至区域活动中,自然能够引发幼儿的想象,有助于幼儿联想、创作与表达。

其次,应注重材料收集渠道上的多元化。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内亲自挑选采摘花叶主材,也可让幼儿从家中收集,还可利用花乡资源库中的花店、花卉市场资源收集。这样既节约了开支,保证了花叶主材的多样化,又可让幼儿亲自参与材料收集的过程,熟悉花叶的特性,为后期的创作积累经验。

3.理解欣赏,提供适宜的引导

在幼儿利用花乡资源料进行表达创造时,我们将强调教师对幼儿创造表达的理解与欣赏,并以此为基础,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引导。因为在利用有些花乡资源材料进行创作时,也许幼儿用这些原生态的材料创作出的作品,从成人的审美视角来看,是粗糙的、稚嫩的、原始的,甚至他们的创作过程也不为成人所理解。这时,教师就必须以儿童的视角,理解和欣赏儿童的想法,肯定幼儿天生具有的创造潜能,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幼儿的创作,并给予适宜的支持,不进行成人思想、语言、行动上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在创作过程中不受阻碍,教师也才能更多地关注到幼儿实质性的需要。

如,在《小老鼠旅行记》的影响下,孩子们也想制作自己的 “花乡旅行记”的干花画作。映成进入美工区,选取了一个白色油画框,他从篮子里抓了一把红色的小浆果和一个鹅卵石,坐下后他先将三个小浆果摆在画布上,接着拿起鹅卵石用力砸向浆果,顿时浆果迸裂,鹅卵石“砰”的一声弹到了桌子,映成则开心地大声笑着。“这是淘气的行为吗?”我暂时按捺住自己,想着再观察一下。接下来,映成重复了两次这样的操作,画布上深红、鲜红的颜色一簇簇呈发射散开。接着,映成拿出自己画的小人摆在了画面的中间,又取出小叶片点缀在画面上。我问道“你创作的是什么?”他说:“是《果子大爆发》”。我说:“你的作法好特别呀。”他得意地说:“我今天早上户外活动时用石头砸落在地上的浆果,它就炸开来,好像一朵花。所以我就想到要来美工区里这样做。”

此刻,我庆幸的是,我的“暂时按捺”给了孩子自由创作的空间。教师以幼儿的视角,对幼儿报以理解欣赏,是对他们创造表达最大的支持。

4.充分尊重,支持个性的展示

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幼儿时,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幼儿的审美、幼儿的需要都成为了表现性区域作品展示的标准,而这样的展示空间也必定会呈现出多元、个性的样态,会由内而外地呈现出对幼儿的尊重、 信任和接纳。

如,在《花草染》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各种大小的布让幼儿尝试进行花草染,感受不同的扎捆方式带来的纹样不同。染出的大小布块计划用画框、扇面、网格等展示在班级的各处。这天雪瑶小朋友染出了一块自己特别喜欢的小布块,她不舍得放大班级展示,一直攥在自己手上。到了中午睡觉时,她将小布块挂在了自己的床头,小朋友围过来说“雪瑶,你的床帘真好看!”“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床帘!”我问:“雪瑶,你想把它当作床帘吗?”雪瑶开心地说:“好呀!”我拿来了订书机,和雪瑶一起将小布块订在了床头。接下来的几天,更多的小朋友到美工区里制作花草染的小布块,床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床帘,成为了班级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把花乡资源在区域活动的有效利用分成了“探索性区域”和“表现性区域”两个区域来进行研究,但是在实践中这个种类型的区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总会自然地融合交汇;虽然花乡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以“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为主,但在区域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总是自然地呈现出语言、社会、健康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本文的策略研究成果以“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进行归纳总结,意在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独特价值、核心价值进行梳理。

总之,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资源最亲切,产生于本土的资源最有生命力。我们尝试着将这具有教育价值的花乡资源在区域活动中开发与利用,从其在区域活动中运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具体的运用策略进行实践研究。希望能将花乡资源转化为区域活动的有益教育资源,为丰富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10﹞20号.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41号.

[4]秦元东,王春燕.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区域活动
浅谈盘锦芦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宁夏民俗艺术资源中生态式儿童审美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